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白玉蟾《道法九要》今說二

白玉蟾《道法九要》今說二


白玉蟾《道法九要》今說二



行法第六

夫法者,洞曉陰陽造化,明達鬼神機關,呼風召雷,祈晴請雨,行符咒水,治病驅邪,積行累功,與道合真,超凡入聖。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再狐疑。欲祈晴救旱,先擇龍潭江海、碧壑深淵,雲龍出沒之地,依法書篆,鐵札投之。如不應,方動法部雷神,擇日限時,登壇發用。祈晴之事在乎誠心靜念,運動暘神,召起馮夷風部之神,掃除雲霧,盪散陰霾,易歉爲豐,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應之隨手。驅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審究真僞。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當以誠心召將而驅之。若傳人不一,聞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歷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發送酆都,沒後恐有連累,戒之慎之。若治病之法,宜仔細察其病證,此當給以符水治之。蓋人之氣運,於三焦五臟之間,順則平康,逆則成病。或嗜欲失節,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氣侵則成病,以我正真之氣,滌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陽敵彼之陰。若患者執迷邪道,可方便化之,符水而治之。救人功滿而證仙階,而爲妙果歟!


按:道以法術顯,法以道德尊。且行法多妙多戒,知者識之,學者遵之。祈晴救旱、遣祟除妖、治病之法各有講究各有攻鑽,究其根本,在於存正除疑,對症下藥,如此行法則無不應之。


守一第七


近觀行持者,間或不靈、呼召不應者,何故?初真行法者累驗,廣學者卻不如之,此非法之不應也,緣學者多傳廣學,反使不能純一,分散元陽,登壇之際,神不歸一,法不靈應。豈不聞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今志於行持者,必當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徹地。不知守玄抱一爲最上功夫,但耽於廣學,反不能純一矣。蓋上古祖師,雖有盈箱滿筪靈書,留之引導凡愚,開發後學。不知師心自有致一之妙,不教人見聞,鬼神亦不知其機,用之則有感通。且法印亦不可多,專以心主一印,治一司,專用一將,仍立壇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儀,動止恭敬,誠信相孚,自然靈應。切不可疑惑有無,昧於靈台。須是先以誠敬守之,必獲靈驗。斯爲守一之道矣。

按:廣學多聞竟不如初真小輩,何解?解在廣學多聞竟使學者目奔於外,耳馳於聲,所見愈多而視短,所聽愈多而聞塞,豈不聞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病在不能守一也!「抱元守一」乃是道家不輟之法門,以守一故,三元合一,靈應非常,守一之道不可偏廢!



白玉蟾《道法九要》今說二



濟度第八


學道之人,洞明心地,不樂奢華,不嫌貧賤,不著於塵累之鄉,不漂於愛河之內,恬淡自然,逍遙無礙,塵世和同。先當行符治病,濟物利人。次可拔贖沈淪,出離冥趣,先度祖宗,次及五道。以我之明,覺彼之滯;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陽,煉彼之陰;以我之飽,充彼之飢;超升出離,普度無窮,斯爲濟度矣。

按:道人學法以利生,身樂仙道,逍遙自在,心游太玄,不拘世間富貴與榮華,不住苟且你我他。行符濟物妙難窮,救拔苦爽出冥途,還賴成就無上道,沉劫有盡願無差。



白玉蟾《道法九要》今說二



繼襲第九


學道之人,得遇明師,傳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學皈依,愧非小事,當知感天地陰陽生育之恩,國王父母劬勞撫養之德,度師傳道度法之惠,則天地國王父母師友,不可不敬,稍有違慢,則真道不成,神明不佑。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應,可擇人而付度之,不可斷絕道脈。須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苟非其人,亦不可輕傳也,罪有所歸。若得人傳授,但依祖師源流,不可增損字訣,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弟子若負師,天地神明,昭然鑒察,毫分無失。師僞,弟子亦然。若無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島龍宮,劫運流行,自然出世。

按:法從師授,師以徒傳;薪火綿延,永續不絕。道成法應,擇人而付;祖師道脈,不可輕傳;苟傳非人,罪有所歸;依祖源流,不增不減;師徒相誠,感應昭昭;無人可度,密之保之;劫運流行,自然應世。


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諸師傳道教訓之德,將其所得,冊成九事,以警後學。若修身立己,積德累功,上體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聖。伏望見聞,咸希觀覽。


瓊山道人白玉蟾述。


(文章為道山不老原創,由子補語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親情鏈接:微信公共平台「大孤山玄都宮」 第一時間了解道教新聞諮詢、相關道教活動、道教知識、加入我們從這一刻開始,期待您的訂閱!



白玉蟾《道法九要》今說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山不老 的精彩文章:

佛教與道教文化之圖騰差異
小道談奧運,關於金牌論,我們何時變得如此大度?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猜對謎語而掉腦袋的人!
熟知《陰符經》中這十句話,方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七夕節已到,小夥伴們速來一同坐看牽牛織女星!

TAG:道山不老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法九要》注
《道法九要》註解——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