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京生:日本天皇要退休,可以還是不可以?
摘要如果不出所料的話,以日本的政治氛圍和政治慣性而言,也許在一年之內就會修改新《皇室典範》,允許天皇退位,甚至允許女性繼承皇位,人們不妨拭目以待。
2016年8月8日下午3時,日本各大電視台播出了明仁天皇事先錄好的視頻講話,明仁在講話中表達了生前希望退位的願望。但是根據日本現行的《皇室典範》——規定日本皇位制度的根本法律,天皇是不能「退休」的,只能在皇位上干到死。如果要滿足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願望,就必須啟動法律程序,對《皇室典範》作出二戰後第一次重大修改。
1989年裕仁天皇去世時日本電視新聞畫面
古代天皇生前退位很常見
實際上在古代日本,天皇生前退位的情況很常見。傳位給皇子、皇弟的天皇叫「太上天皇」,出家的天皇叫「太上法皇」。迄今共有125位天皇,而其中生前退位的太上天皇就有59位。
日本最初的五位太上天皇都是女天皇,集中在公元七世紀末和八世紀,其中包括姐姐傳位給弟弟的皇極天皇,祖母傳位給孫子的持統天皇,母親傳位給女兒的元明天皇,姑姑傳位給侄子的元正天皇,以及族孫女傳給族祖父的孝謙天皇。
天皇讓位的原因包括生病,權臣勒逼,以及已退位的太上天皇命令哥哥傳位給弟弟等情況。比如鳥羽天皇在1123年把皇位讓給兒子崇德天皇,1141年又脅迫崇德天皇把皇位讓給受寵愛的異母弟近衛天皇。1156年鳥羽上皇死後,崇德上皇發起「保元之亂」,企圖奪回皇位,但遭到失敗而被流放。
從1087年白河天皇讓位給堀河天皇開始,標誌著過去以天皇母子關係為基礎的「攝關時期」瓦解(平安時代後期,皇后多來自藤原氏家族,藤原家的權臣以母舅身份擔任攝政、關白),日本進入了長達一百多年的「院政時期」。白河天皇住在白河院中,以上皇的身份發布詔令,其權威高於天皇的詔令。過去「攝關政治」的權力基礎來自天皇,「院政」等於把天皇的權力給架空了。
仿照平安京太極殿修建的平安神宮拜殿
雖然太上天皇施行「院政」把藤原氏的勢力驅逐出朝廷,但歷代上皇多因佞佛而出家成為「太上法皇」,大興土木修建佛寺,大量耗費錢財舉辦佛教法會。為了彌補財政空洞而賣官鬻爵,所以反而加深了朝政腐敗的狀況,導致平安時代走向終結,迎來了源氏幕府將軍掌握實權的鎌倉時代。
在鎌倉幕府時代和隨後的室町幕府時代,天皇退位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像日本著名的禪僧一休和尚,他的父親後小松天皇就是在1412年讓位給稱光天皇的。一休本人的生母伊予局出身於南朝權臣家族,因南朝勢力在南北朝統一之後落敗,因此被足利義滿下令逐出宮廷,一休也在京都的安國寺出家。
一休
日本最後一位生前退位的太上天皇是1817年讓位給兒子的光格天皇。但是就天皇的權力而言,從鎌倉幕府時代到戰國時代,再到江戶幕府時代,天皇早已喪失政治權力,成為寄居在京都皇宮中,以鑽研「御學問」為業的食客。所以天皇退位也好,不退位也好,對日本政治權力結構的衝擊幾乎等於零。
明治維新之後的天皇
明治維新之後,天皇這塊金字招牌被維新志士們擦凈塵土,重新抬了出來。這是把日本構建為近代化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所不可缺少的一步。天皇的地位由《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舊《皇室典範》則規定了皇位繼承等規則。但是關於天皇的特性,當時還有尚未寫入憲法的內容,即天皇的「神權」:天皇具有神的特性,國民不應當把他當作人來尊敬,而是必須把他當作神來崇拜。天皇的話超過法律,是神的旨意,其權威是至高無上的。為了神化天皇,甚至許多早已消失的古代皇室敬語都復活了,比如把天皇的身體稱為「玉體」,臉叫「玉顏」、「龍顏」或「天顏」,年齡叫「寶算」、「聖壽」,心情或情緒叫「天機」,手書叫「宸筆」……
既然從明治時代起把天皇當作神來崇拜,那麼當然可以想像,神是不可以退休的。所以無論《大日本帝國憲法》還是舊《皇室典範》,都規定天皇要在寶座上坐到死為止,再沒有「我想傳位給皇太子」這種事了。除了這點以外,舊《皇室典範》第一條還明確規定了「皇位只能由屬於皇統的男嗣繼承」,取消了古代可以由女性登基當天皇的慣例(日本最後一位女天皇是1762-1770年在位的後櫻町天皇)。
明治天皇及其子女
二戰結束之後,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否認了天皇作為「神」的地位。日本也重新制訂了《皇室典範》,但對天皇退位問題仍一字不提。這也是由日本的政治局勢決定的。當時除了蘇聯外,美、英、澳等國要求把裕仁作為戰犯交付法庭審判的呼聲也很高。甚至日本國內也有不少政治勢力認為裕仁天皇對戰敗負有責任,應當退位。比如1946年底在日本貴族院第91次年會(審議新《皇室典範》)上,貴族院敕選議員(非貴族而因社會地位被提名的議員)、東京帝國大學總長南原繁就發表質詢演說,主張天皇退位。他說:「在陛下治世期間,發生了我國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我認為,陛下上對皇祖皇宗,下對國民,應深切地感到負有精神上和道義上的責任……復興祖國的精神基礎,在於作為國民象徵的天皇的進退……因此,以後將在我國歷史上傳頌昭和天皇的英斷,同時可以向世界表明日本天皇的大義。」南原繁還主張在新《皇室典範》中設立退位條款。
當時日本民間要求天皇退位的呼聲也很高,其中很多人並不是天皇制的反對者,但是他們認為「大家都是決心為天皇而死才去打仗的,現在日本戰敗了,天皇應當對此負起責任」。還有一部分支持戰爭的保皇派學者,比如被盟國總司令部列入整肅名單的東京大學右翼教授神川彥松,認為天皇作為政治的總攬者,其責任是無法推卸的,「應當對民族承擔責任」,退位去京都隱居。
二戰期間參拜靖國神社的裕仁天皇
但是當時日本政府內的保守派力量,比如首相幣原喜重郎等人,擔心天皇退位後會失去身為國家元首的豁免權保護,被盟國交付法庭審判。也有人擔心盟國會藉此機會廢除天皇制,把日本改為共和國。當時實際統治日本的最高權力當局——盟國總司令部雖然並無廢黜天皇制度的意願(認為這是幫助盟總對日本實施統治的有力工具),但也對天皇退位問題有自己的考慮,主要是擔心退位後的天皇有可能會從事政治活動,利用其原有的有利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出任首相。
1948年8月15日,即日本戰敗投降三周年之日,《讀賣新聞》做過民意調查,支持保留天皇制的佔90.3%,主張廢除天皇制的佔4%;主張裕仁天皇繼續在位的佔68.5%,主張天皇退位的佔4%,主張天皇讓位於皇太子成為太上皇的佔18.4%。此後日本政府對「天皇退位論」不理不睬,盟國總司令部也表態說「天皇沒有理由退位」,於是戰後一度成為日本政治漩渦的天皇退位問題就無疾而終了。
就世界各國而言,二戰後退位的有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王室。這些是蘇聯干預的結果。義大利王室則因前國王維多里奧·艾曼紐爾三世對墨索里尼上台和義大利捲入二戰負有責任而被全民公決廢黜,改製為共和國。就裕仁天皇自己的意願來說,他曾對身邊人士和外國記者表示:「反省和思考的結果是,靠退位無法逃避責任,倒是希望留在皇位上為建設和平國家作出貢獻。」
1989年裕仁天皇去世後,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向記者展示新年號「平成」
裕仁天皇去世後,在靈柩車前進路線上的悼念人群
到2016年,二戰結束已有七十一年,天皇在日本的政治敏感度早已大幅降低,甚至有媒體把天皇說成「天chan」(天皇那小東西),這在1945年以前、甚至戰後初期的日本,是絕對不可想像的「大不敬」罪。在天皇已經「脫敏」成為國民八卦原料庫的今日,明仁天皇通過電視媒體向公眾表示希望生前退休,也反映了當今日本皇室「與時俱進」的願望。如果不出所料的話,以日本的政治氛圍和政治慣性而言,也許在一年之內就會修改新《皇室典範》,允許天皇退位,甚至允許女性繼承皇位,人們不妨拭目以待。(文/閻京生)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TAG:澎湃新聞 |
※吳孟達:只要我不死,周星馳不退休,我們一定會合作!
※如果不延遲退休,年輕人以後的養老怎麼辦?
※退休年齡可以調整,但是要以公正為基石,並應取得民意的認可
※大家都延遲退休,他們卻可能提前下崗!
※帝国不再「日不落」,「公爵」也得延迟退休
※日本前首相的退休生活,讓我們汗顏!
※當媽媽退休了,你是不是不應該再等,再拖!時間真不饒人!
※將來我退休後過要這樣的生活,才算是人生中最為精華的日子!
※退休後大爺在自家陽台種果樹,結果多得吃不完,鄰居都羨慕不已!
※帝國不再「日不落」,「公爵」也得延遲退休
※「超人」是否退休,或許已不再重要
※時光薦片:去年最強的日本電影是它 有了這部動畫,宮崎駿退休也可以讓人接受
※清朝太監退休後怎麼辦,三個下場,多數都是人不人,鬼不鬼
※可以延遲退休年齡,但應該有補償措施
※壽命長短取決於退休時間的早晚!我也是今天才聽說
※日本新的惡棍人群是60歲以上的退休慣犯,真相讓人不可思議!
※北宋為何清官那麼多?寧願不退休都要接著干,看看包拯年薪就懂了
※瓜帥:3年後不會退休,我很愛現在的工作
※如果你不是O型血的男人,你的小弟可能退休得比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