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科院院士解釋量子衛星為何以先賢「墨子」為名

中科院院士解釋量子衛星為何以先賢「墨子」為名

中科院院士解釋量子衛星為何以先賢「墨子」為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

8月15日,中科院院士、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向媒體透露,即將發射的中國首顆,也是世界首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


墨子衛星使用光量子傳遞信息,潘建偉表示,該通信手段「無條件安全,計算能力再強,也破解不了」,因為作為光的最小顆粒,單個的光量子在傳輸信息的時候具有測量不準、不可克隆等性質。


為何量子衛星要以中國先賢墨子命名?


潘建偉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墨子首先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而且墨子也提出了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因此,光量子學實驗衛星用這位中國先賢命名,我認為是很妥帖的。」潘建偉說。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在墨子衛星發射後,中國還將陸續發射多顆量子衛星,力爭在2030年前後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路。


記者注意到,潘建偉此前還發起了以「墨子」命名科普論壇——「墨子沙龍」。


該論壇的宣傳資料稱,墨子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科學家之一。


該科普論壇自2016年初,由潘建偉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發起,每月一期,迄今已邀請過饒毅(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中科院神經所所長、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飛躍(中科院社會計算與平行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常進(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長,中國首顆暗物質衛星「悟空」首席科學家、研究員)等頂尖科學家給予講座。其聽眾包括中學生、研究生、白領,目前該科普論壇已嘗試通過直播的形式,讓更多人獲悉現場報告信息。


該科普論壇資料稱,墨子沙龍以墨子命名,是希望傳承中國古代科學家的科學精神,振興中國現代科技,鼓勵青少年走上科研探索之路。

潘建偉,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1999年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博士學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條掌上通 的精彩文章:

吃這些白髮變黑
石墨烯:身材輕薄強度高 新型材料應用廣
正負形主題的創意海報設計作品
老中醫教你刮手指治病,每周1次,疏通五臟經絡,防多種病!

TAG:頭條掌上通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量子信息與計算的未來
潘建偉院士談量子科技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三年後量子計算實現「量子稱霸」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命名「墨子」
世界知名量子科學家加盟阿里:施堯耘出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
「世界知名量子科學家加盟阿里」施堯耘出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
中國量子衛星導致莫斯科夏天變冷?俄專家:純粹胡扯
為啥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名為「墨子」?
解密「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
「墨子」落子解量子――訪中國「墨子號」研究團隊
中科大量子通信核心成員深夜發信:九州量子威脅「錘殺子女」
知名量子技術科學家施堯耘入職阿里巴巴
中科大前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創立量子佛學理論,是科學新發現還是晚節不保?
中國科學家謀劃建「量子星座」
《環球科學》凌晨連線潘建偉:深度解讀量子通信衛星,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全面領先
潘建偉:「墨子號」衛星與量子網路
量子鞋墊、量子茶杯可以保健?院士:謹防騙局
科學家施堯耘加入阿里,任阿里雲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
「墨子」號:讓量子科學「照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