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之七月十四秋禊節
修禊(Xì)節是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除去不祥的祭祀活動,農曆七月十四日稱為「秋禊」。
修禊(Xì)節是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除去不祥的祭祀活動,農曆七月十四日稱為「秋禊」。每年七月十四日在水邊舉行的修禊活動。周代,已有水濱祓禊之俗。朝廷指定專職的女巫掌管此事。祓,是祓除病氣和不祥;禊,是修潔、凈身。祓禊是通過洗濯身體,達到除去凶疾的一種祭祀儀式。《周禮·春官》云:「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之湯沐浴。」《詩經》中也有相關詩篇,《詩經·鄭風·溱洧》。「唯溱與洧,方洹洹兮,唯士與女,方秉蘭兮。」韓詩注曰:「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反映了當時鄭國的風俗,「三月上巳之辰,此兩水之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故詩人願與所悅者,俱往觀之。」秋禊在宗廟、社壇或水邊舉行,方式多樣:有的舉火、有的熏香沐浴、有的用牲血抹身,以去垢返潔。
周是個帶有理想和浪漫色彩的時代,它一邊承接著中古瀰漫的巫風,一邊步入質樸坦蕩、鐘鳴鼎食的鬱郁人文。祓禊之俗一面體現了上古神秘的宗教遺風,一面也展現了後世消災祈福的民族心理淵源,同時,也塑造出這個詩畫一般美麗節日的雛形。人們為了辟災祛邪,紛紛在這天跑到村邊郊外的江河邊祭祀,然後用香草浸泡的「藥水」沐浴,相傳可以祓除不祥。踏青之俗源於周代的「修禊」,古有春禊和秋禊,是一種出遊臨水、洗濯潔身、祓除不祥的風俗活動。舉辦融書法、繪畫、地方戲曲、舞蹈、朗誦、花道、茶道、演奏等形式的專場雅集文化活動和蘭亭秋禊詩會,可以生動反映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



TAG:道教天天談 |
※我國傳統節日七月半鬼節的由來
※被玩壞的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真名乞巧節,農曆七月七的傳統節日,牛郎織女的傳說
※緬甸傳統節日點燈節
※中國傳統節日 端午節
※傳統文化節日 愛在七夕
※傳統筆墨之美 二十四節氣
※清明節為何入選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之處暑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
※印度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灑紅節
※中華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來歷
※六月十五·八仙宮傳統廟會的祈福
※泰國的傳統節日,持續三天的潑水狂歡——宋干節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簡介,中國人怎麼過春節?
※春節傳統習俗之大年初一
※六月六,中國傳統日「曬譜日」
※第十期傳統植物染培訓班第四天
※最美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個迷漫著生活香味的節日
※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詩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