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陶瓷里的間諜 混進官窯的哥窯瓷

陶瓷里的間諜 混進官窯的哥窯瓷

藝術論事團隊今天和大家淺談下收藏的話題了,最近又有人開始打探投資收藏的消息,藝術論事團隊就滿足一下他們的求知慾。

陶瓷里的間諜 混進官窯的哥窯瓷


既然龍泉燒造的黑胎青瓷就是人們日思夜想的哥窯產品,那這些產品到哪兒去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書記沈岳明說:「除了現在兩岸故宮等哥窯產品中有部分為真正的宋哥窯產品外,也有部分產品已被人為歸入官窯產品中。」


在中國陶瓷史上,一講到官窯和哥窯的時候,總提到「官哥不分」,元代孔齊的筆記中更是用到了哥窯「絕類古官窯」的描寫。然而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瓷器,官哥「不分」的這個「不」應該怎麼來分呢?沈岳明給了我們答案,「儘管文獻裡面講到官哥不分、官哥難辯,但從細部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區分」。


首先我們要明確,兩岸故宮裡那些被認定為傳世哥窯的瓷器,主要是郭葆昌等老先生當年做的分類,有一些可能根本就沒有多少根據,都是憑直觀簡單分類的,當時古陶瓷大家陳萬里先生就認為這個分類有問題。在現有的傳世哥窯產品中,確實有許多器物的年代根本到不了宋,這也是事實,宋以後歷代都有仿製,從元末新燒的成群隊者,到明清直至民國,仿燒哥窯代代相延。


文獻中涉及到官窯和哥窯時,一定會涉及胎和釉的描述、比如說「紫口鐵足」就是與胎釉有關。鐵足、百圾碎、淺白斷紋等,都是哥官的不分之處。但官哥不分、官哥難分,畢竟是可以分的,如哥窯的三足鬲爐,看似與官窯產品相似,但細看其足之出脊,哥窯產品有少量是出脊不到底,但多數是出脊到底,而官窯產品基本不見出脊到底的產品。這樣我們就可以將一部分哥窯瓷器分離出去。並且哥窯的上釉燒造溫度要比官窯高,釉更透明,顏色偏暗。

另外,由於哥窯產品,尤其是早期產品,其燒成時,使用墊餅燒造,而且早期是使用泥質墊餅,由於泥質墊餅與器物本身胎質材料不同,在燒成時,引起收縮率不一致,使得器物的圈足部分,非常容易變形。而官窯產品燒成時,有許多器物是用支釘支燒,顯然不會出現圈足變形的情況。即使是使用墊餅燒造的,也都是用瓷質墊餅,由於瓷質墊餅的材料與器物胎泥基本一致,燒成時能保持同步收縮,故基本不見圈足變形的。通過圈足,我們也可以先把變形的先分出來。


在造型型上,官窯與哥窯也有細微的區別,經過多年的考古挖掘和發現,以及對哥窯和官窯瓷器的分析,哥窯的瓷器除了有圓器以外,還經常會出現八邊形、六邊形,也就是說有稜有角這種器物風格比較多見。而官窯相對來說基本上流行圓器,有稜有角的器物很少。


沈岳明認為,目前我們判定傳世哥窯的特徵金絲鐵線,與官窯有著明顯的區別,所以並不符合曆代文獻記載中的「官哥不分」。而哥窯與官窯的辨別過於明顯,說明現行的對哥窯特徵的金絲鐵線是有問題的。而且,符合官哥不分的特徵的哥窯在哪呢?沈岳明說,由於官哥不分,一些哥窯被歸到官窯瓷器里了。


此外,他表示,研究哥窯,我們還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1、哥窯本身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所以其窯場應不止一處,年代也有一個延續的時間。

2、把所謂的「傳世哥窯」瓷器做一個分類,該歸宋代哥窯的歸哥窯,仿哥的歸仿哥,元代仿哥歸元代仿哥,清代仿哥歸清代仿哥,而不是把不同時期的器物全部放在一個框里,作為一個個體來對待。


本為藝術論事團隊、通俗作家名者說編輯。


實時輸送最專業的古玩鑒定知識,歡迎訂閱此賬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名者說 的精彩文章:

收藏淺絳彩:關鍵看「真、精、新」
「過猶不及」琺琅彩
什麼樣的錢幣竟是歷史的轉折點
高古瓷:掀起新一輪收藏熱
收藏白玉「寧青不灰」

TAG:歷史名者說 |

您可能感興趣

石榴裙和衝鋒槍:香消玉殞的二戰女間諜
中國的外銷瓷與歐洲的瓷業間諜
諜海中的浴血玫瑰——那些讓男人們神魂顛倒的女間諜
最古老的間諜相機
神秘詭異的間諜武器
特工間諜使用的神秘武器,帥呆了!
古代中國的間諜工具:被廣泛使用的「密寫術」—明礬水
各國間諜的「神秘武器
中國古代的間諜技術:最早的軍事密碼叫什麼?
二戰最神奇的「雙面」間諜
諜戰世界的玫瑰刀:美女間諜
諜戰世界的玫瑰刀:美女間諜,這些女兵太厲害
這些槍械是間諜的
間諜、漢奸集一身的川島芳子真的被槍決了嗎?
潛伏蔣介石身邊的最危險間諜
「偷情」、演戲、撒謊、做買賣……帶你走進法國間諜的日常生活
商業間諜潛伏景德鎮20年,鍊金術師閉門煉瓷……當年歐洲人為了中國陶瓷,也是拼
董卓的小妾,更是風華絕代的雙面女間諜
電影《色戒》中王桂芝的原型,一個女間諜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