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書家典範:方放老師書法欣賞
《游山小啟一則》/更多作品見底部「閱讀原文」
當代知名女書法家方放老師人美字美,氣質優雅,是當今書壇的一朵玉蘭,是書技與涵養兼得、傳統與創新兼容之書家典範。經書法思考與方放老師密切溝通,決定於8月20日在廣東思友會舉辦「若之惠風」方放小品交流展覽。
方放小品交流展
2016.8.20-8.28
書法思考廣東思友會
方法,199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設計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系中國書協會員,北京書協理事,北京市政協藝術顧問,北京市政協書畫院副秘書長,北京市機關書協副秘書長,中國楹聯協會理事,北京美協會員,北京九三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市東城書協副主席。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重大賽事獲獎,以及入展蘭亭獎、十一屆國展等展覽,作品及論文發表:《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光明日報》《中國書法學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文藝》《北京青年報》等報刊雜誌,出版《黃自元楷書字譜》等。作品被新加坡書法中心等單位收藏。
宋詞三首 39.5x26.5cm
題畫詩五首 63*31cm
本次展覽,將別開生面地展出當代知名女書法家方放老師精心創作的60幅書法小品,含團扇、斗方、橫條等佳作,形式豐富,精彩呈現。8月20-21日,方放老師也將蒞臨現場,與思友們一齊分享學書經驗、創作心得,並為藏家題贈齋號。下面,書思就帶思友們「搶鮮」欣賞部分展覽作品吧!(全部作品見底部「閱讀原文」)
《醉古堂劍》節錄 4*34cm
方放隨筆《讀帖偶得》
讀帖偶得
1
夫之書,得之心。古人作書,胸中必別有一番風景。如《蘭亭》之俯仰盡態,《寒食》之端厚沉腴,《祭侄》之觸塗造極,各各自行胸臆,千形萬狀,變化無跡,若疾若徐,若直若曲,若卷若舒,無一筆不右古人,又無一筆囿於法,妙處盡在淋漓神氣中,何必見影由形,皆出入化境也!
田園詩數首 33*33cm
讀帖偶得
2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記:葯山看經,曰:圖取遮眼,若汝曹看牛皮也須穿。
今日讀之,頗得其妙意。大慧曰:士人博覽群書,本以資益性識。而反以記持古人言語,蘊在胸中作事業,資談柄,殊不知聖人教意。所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看讀經教亦然,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古德云: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有志之士,讀書看經能如是,方體聖人之意少分也。今人學書,亦須見月忘指,若著牛皮之象,著手指之象,便只得書之皮毛。
小窗幽記集靈 34.5x23cm
沈括《夢溪筆談》亦曰: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之......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透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如大將領軍,其出奇制勝之道,無須紙上擺陣,精於料敵如神。作書之妙,不為繩墨所縛,磊磊乎神落筆端,此等境界,全在才識,才識者何?舍我,舍你,捨生,舍死,舍皮,舍指,舍法,舍色,亦舍空,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也。此一境,渾然一體,牛皮看穿無異!
方放《飛來峰》68*34cm
讀帖偶得
3
楷書之形體方正嚴整,似點畫位置,獨立為陣,毫釐宜清,實則筆劃構成間應存團結之氣,若天地渾圓,左右上下,盼盼有情。筆力提起,空際遊走,力之氣息氤氳不斷,再落筆鋪毫,此一氣息隨即綿綿續蘊,或寬舒疏朗,或遒緊密輒,情猶眷眷者為妙也,形貌顯而易見,摹之者易,風神隱而難辨,緘藏於墨跡形體之外,此無聲勝有聲之處。字如運算元者,形存神滅,如集書耳,若是書至有氣有脈時,雖點畫小離正位,亦不失纖纖風度,別有韻致。
《世說新語》34*21.5cm
讀帖偶得
4
學書無捷徑,勤勉臨帖,勤勉讀書,如是得之。六一居士曾答孫莘老:作文之道,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見之。歐陽公此一答亦開示後人,學術之道須除功利,祛浮氣,踏實治學,不可懈怠,勿求每作一紙,即超他人。陸遊也曾作一詩予子聿:古人學書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今以此文與吾兒共勉。乙未九月初六日晨起記之。
方放老師
2016.8.20-8.28
若之惠風|方放小品交流展
書法思考廣東思友會
8月20日,敬請期待





TAG:書法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