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真對待孩子的「為什麼」,你將追悔莫及!
你一定會奇怪,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死記書本知識,學東西不深入不認真,不願意主動去思考?通常老師教什麼他們學什麼,從來不舉一反三,課後也沒啥問題,至於學到的知識,從來不會活學活用,一畢業就早早地歸還給了老師。
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那肯定是父母當初沒有認真對待孩子喜歡提問「為什麼」的行為。
2-5歲的孩子邏輯思維有了初步發展,最關鍵的變化是他們的提問由「是什麼」變成了「為什麼」。我們稱之為邏輯思維敏感期,因為因果關係就是一種邏輯關係。
邏輯思維能力是人的一項很重要的能力,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這時孩子提問的行為得不到鼓勵和重視,錯過後再想返回來培養這些智能,那幾乎不可能,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
一旦錯過,就會出現文章開頭提到的,學習中死記書本知識,不會活學活用,學習起來很吃力。以後工作中也不是一個會主動去思考的人,更成不了生活的有心人。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孩子提問「為什麼」的行為呢?
1不要對孩子的提問感到不耐煩
一定不要用你二三十年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去小看一個提問題的孩子。對他說「煩死了」「笨死了」「連這個都不明白」之類的。
孩子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但並不代表他們會主動去思考,只有提出具體問題時,才表示他們有了真正的思考,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經常去跟一些小朋友講故事,發現並不是每個小朋友在聽故事時,都會去提問。這跟專註力和思考力有著很大的關係。
而思考--提問--了解的過程就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所以,我們應當去鼓勵孩子的這種提問行為。
2要奔著嚴謹的精神去回答
說到嚴謹,並不是要大家用晦澀難懂的回答去為孩子解惑。而是說不能糊弄孩子,更不能不懂裝懂。遇到孩子問問題時,一定要如實回答。
如果不懂的話,可以大方承認,然後跟孩子一起去尋求答案。比如可以鼓勵孩子去閱讀某一本書,可以一起問百度,特別是現在百度推出了「秒懂百科」,這對於不識字的孩子是個很不錯的福利。當然我們也可以自己先了解了,然後用孩子可以聽得懂的語言去回答他。
我老公之前常常「不科學」地回答涵涵的為什麼。理由是怕孩子不懂。我說她現在是一張白紙,你認為難的東西,對她來說跟你認為簡單的沒啥區別。而且就算現在不能全部理解,總有一天積累起來的這些知識會融會貫通。
所以,正因為孩子不懂,你才不能糊弄,寧願不讓她學,都不要灌輸錯誤的東西給她。
3你的回答何止關乎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涵涵一年多「為什麼」的提問,我總結了一下,小孩子的問題類型無外乎以下五種。
1、生活常識類: 媽媽為什麼要刷牙呢?
這類問題,你回答完,不僅可以幫孩子解決疑惑,還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2、社交情感類:媽媽為什麼小小說不跟我是好朋友了呢?為什麼今天我搭好了積木,老師沒理我呢?
這類問題的回答關乎著孩子的情商培養,社交能力培養和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3、百科類問題:媽媽為什麼樹葉變黃了呢?為什麼古代人是小腳呢?
這類問題回答好了,能夠開闊小朋友的視野,豐富其知識儲備,對他以後學習時的理解力奠定了基礎。
4、自身問題類:媽媽為什麼我長這麼漂亮呢?媽媽為什麼樓下那個奶奶說我不會跳舞呢?
這類問題必須認真回答,因為關乎人生觀和價值觀,還關係著孩子對自身的正確認識,自信心的培養。
5、人生哲學類:人為什麼要死呢?人是咋死的啊?
挺深奧也挺難回答的問題。盡量化繁為簡,不深入不探究,針對問題回答後,立馬轉移話題。
哈哈,經我這麼一說,是不是發現回答「為什麼」真的好重要。因為不僅關係著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關乎三觀啊!
4對於孩子動不動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行為怎麼辦?
有些實在不適宜回答的問題,你可以轉移注意力,拋一個問題出來,化被動為主動就OK啦!
其實,以上內容如果你做到,只是保護了孩子的這種思維能力,關鍵還在於如何鍛煉這種能力。
那就是抓住提問契機,啟發孩子積極思考
我們上學期間有過無數的老師,大家一定發現好的老師,在學生問這道題怎麼做的時候,從來都不會直接問題。理由是自己思考出來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而這自己思考的過程,就是思維能力的一個鍛煉過程。
直接給出孩子回答,就跟讓孩子吃你嚼過的饅頭一樣,沒什麼區別。但經過你的啟發,自己思考出答案,才會是一個自我能力鍛煉的過程。
比如:當孩子問你,為啥樹葉會變黃,你若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去回答,孩子肯定聽不懂。所以我們不妨給出秋天來了樹葉黃了的生活常識作為答案。
那在給出這個答案前,你可以啟發孩子自己思考:
媽媽,樹葉為什麼變黃了呢?
寶貝那你有沒有發現樹葉是什麼時候變黃的啊?
最近幾天吧!
是啊,前些日子是夏天,夏天過去是什麼季節呢?
如此這般,一步步把答案引導出來。然後再抓住時機給予高度讚揚,當然不能籠統地說你真棒,而要表揚具體的思考過程。
那在你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以後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一個敢於提問,樂于思考的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這對於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十分有益。
所以,我們與其灌輸知識給孩子,自豪於孩子認了幾個字,識得了幾個數字,不如鍛煉其思維能力,這才是以後他能解決問題的根本。可惜的是有多少人不具備這種能力啊?
因此,鼓勵和認真對待孩子提問「為什麼」的行為吧,錯過不可逆!
【更多實用育兒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我們仨(qinlingyewei521),我們推崇接地氣兒的育兒理念,傳播最實用的育兒方法】





TAG:我們仨 |
※對待犯錯的孩子,你做對了嗎?
※對待孩子,「吼」還是「哄」,我該怎麼辦?
※孩子愛頂嘴怎麼辦?可能是你對待孩子的方法不對!
※你的孩子犯錯誤,應該怎樣對待呢?
※請記住:你現在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孩子也會怎樣對待你
※三生肖只要是認定你 就不管不顧不問你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難道因為食蟻獸沒有媽媽就要被當做狗狗對待嗎?不!我們不同意!
※愛搞破壞的孩子,其實他只是想幫忙,請寬容對待
※你也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嗎?
※你還在這樣對待你的孩子嗎!?
※你怎麼對待父母!孩子就會怎麼對待你?
※他把繼女養得像親生的,而成龍對待親生女兒卻敢做不敢認,羞愧不
※伴娘真的可以這樣對待嗎!玷污青春,毀我一世,你拿什麼償還!
※印度孩子的凄慘經歷,被這樣對待,哭鬧不止,家長竟然認為是祈福!
※你父母當我不是人一樣對待,我就是要拋棄你,不行嗎?
※如果成為天蠍的朋友請認真對待,一旦付出真心就會認定你!
※對待他們,不要較真哦!
※這樣帶孩子,孩子是不是會毀掉?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
※貓:老子一不小心睡著了,你們還這樣無恥的對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