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好詩》:唐代詩人、書法家杜牧的僅存墨跡
《國際藝術大觀》gvi-art
國際第一藝術微刊·最受歡迎美學公號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進士及第後八個月,杜牧就奔赴當時的洪州,即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個地方,開始了杜牧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時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辟召杜牧為江西團練巡官。沈家與杜家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學愛好者,對當時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顧,與杜牧的關係也頗為密切。
杜牧撰寫《李賀集序》,就是應沈傳師之弟沈述師所請。杜牧經常往沈述師家中跑,聽歌賞舞,蹭飯蹭酒,還對沈家中的一個歌女張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對此女子分外珍惜,搶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將她納為小妾,使小杜空有羨漁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此時的張好好已經淪落為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由於情緒飽滿,不僅文筆清秀,而且書法更為飄逸,為杜牧贏得了書法家的美名。從上述歷史記載判斷,《張好好詩》創作具體時間是大和八年,即834年。
《張好好詩》卷是唐代詩人、書法家杜牧的僅存墨跡,也是稀見的唐代名人書法作品之一。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顏嬌美,才華出眾。杜牧的這首五言長詩,就是為她而作,並對她的不幸寄以無限同情。詩載杜牧《樊川集》中,墨跡的末二句,因傷殘缺「灑盡滿」、「一書」五字,然不傷書詩的整體精神。
《張好好詩》釋文:
張好好詩並序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 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 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述師,以雙 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 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瞼蓮含跗。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雲衢。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著作嘗任集賢校理。] 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門館慟哭後,水雲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張好好詩》卷,唐,杜牧書,紙本,行書縱28.2cm,橫16.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國際藝術大觀 】
法律顧問單位:
北京市傲雪律師事務所





TAG:國際藝術大觀 |
※明代書法家張駿《草書詩》欣賞
※書法家劉炳森:隸書《杜甫詩選》,優美凝練
※大書法家唐伯虎的書法墨跡,行書集字古詩,溫文爾雅,文人書法!
※硬筆書法家錄古詩:李白《送友人》杜甫《麗人行》岳飛《滿江紅》
※清代書法家胡澍《篆書四條屏》欣賞
※書法家劉炳森:劉體隸書《蘭亭序》值得回味!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楷書欣賞:《教弟子言》
※書法家劉炳森:隸書《千字文》窺見藝術之感!
※明代書法家吳寬行書《種竹詩卷》
※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六體書論》
※愛新覺羅家族最傑出的書法家,成親王永瑆小楷《笙賦》欣賞
※唐代的賀知章不僅是傑出的詩人 也是偉大的書法家
※書法家劉炳森:劉體隸書《百家姓》賞析
※南宋書法家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用筆精到,典雅俊潤,清新脫俗!
※徐靜蕾書法臨摹《蘭亭序》,網友:演藝圈少有的才女,堪比書法家
※趙孟頫夫婦的《秋深帖》,大書法家的小浪漫!
※書法家劉炳森:隸書《游褒禪山記》遒勁清新
※雷珍民、薛鑄、鍾明善等,陝西當代九大年過古稀的書法家手書欣賞
※書法家劉炳森:隸書《沁園春·雪》佳作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