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不是讓你忍

我不是讓你忍

「那個人居然這麼對我,真是太可惡太過分了!」


每個人大概都聽過親友這麼抱怨。很多時候,這麼抱怨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很容易對抱怨者抱有同情之心。有時候,傾聽抱怨還能帶來一種隱秘的快樂——幸虧不是自己遇到那些爛人爛事,相較之下,自己的生活似乎沒有那麼糟。然而,同情之心很快會被消磨,我們會難以自制地開始提建議——「你當初就該」、「接下來你可以」、「要是我我就會」,而這一條條兼具熱忱好意與理性的提議會被抱怨者一一駁回,他們給出或合理或荒謬的理由,說明這些提議有多麼不切實際,總而言之,在命運與惡人的作弄下,他們的境遇就是如此悲慘,一點也沒有改善的可能。

對於抱怨者的悲劇,我們是如此無能為力,於是我們很快感到絕望。為了不讓自己的情緒被「負能量」拉到谷底,我們暗下決心,未來倘遠遠望見抱怨者,務必目不斜視、即刻逃離。而當我們偶然翻到《不抱怨的世界》,則會立刻被這個書名吸引——要是能生活在那樣的世界中,該有多好!


正因如此,美國牧師威爾·鮑溫(Will Bowen)所著《不抱怨的世界》已出了兩本,部部暢銷。第一本中, 鮑溫發起一個「紫手環運動」,只需在手腕上戴個橡膠紫手環,每次察覺到自己正要或正在抱怨時,就將手環換一隻手戴——這其實是一種「覺察與正念」,藉由手環換手這個動作提醒,許多人驚訝地發覺,自己一日間竟然抱怨二三十次,而光是通過有意識地避開「抱怨的行動」和「會令自己抱怨的源頭」,許多人的心情與之前就有了天壤之別。

我不是讓你忍


圖片出處:randy-demo.tk


第二本的主題,則近於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 提出的「(NVC)」。


「抱怨」與「溝通」的區別,在於焦點與目的不同。


抱怨關注「我」,我的遭遇,我的不幸。藉由抱怨這個工具,我們可以示弱,可以求得關心,可以抱著「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的心情讓「罪魁禍首」一樣受傷,可以激起聽者的內疚、羞慚或恐懼心,來操縱聽者的行為為自己服務。


溝通關注「問題」。發生了什麼事?我如何解釋這件事發生的原因?我的解釋讓我自己有何感受?我現在需要些什麼,才能讓我的心情和境況得到實際改善?有誰可能幫上忙?溝通需要相信他人的善意,相信他人並非無藥可救,有些行為並非故意,相信只要平和地陳述事實,不添油加醋,不橫加指責,他人會願意回應自己的合理請求。

所謂「不抱怨」,並非指遇事後要一味死忍。而是要化「抱怨」為「溝通」。抱怨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向不相干的人絮叨,不必擔憂自己提出的請求被拒絕。然而,抱怨的代價,卻是自己的情緒永遠在憤恨中,自己的問題無法傳遞到當事者耳里,自己的境遇始終得不到改善……這份代價,委實太過沉重了。


非暴力的「科學抱怨法」


1.當你開始給別人下定論貼標籤「他就是這樣子一個人」的時候,提醒自己,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要更專註於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2.你所遇到的問題是基於怎樣的特定時間、特定環境、特定事件?應該跟哪個人坦率交流可能滿足你的需求?交流時應不帶任何諷刺挖苦,並按照如下順序表達①我的觀察;②我的感受,③我的需求,④我的請求。


3.跟特別親近的人提需求時,不妨使用由讚揚、建議、反饋這三步驟構成的「三明治抱怨法」:①讚揚,「你之前做的某件事真是棒極了!」②建議,「不過,你可能沒有注意到,後來你做了另一件事,當我看到那件事時,我的感受是如此這般的。我在想,是不是我沒有告訴你正確的信息(我心知肚明我沒說錯,不過不妨這麼說),你能不能用另一種方式來做呢?」③反饋:當對方滿足你的需求時,記得告訴他們,你有多麼感謝他們為之做出的努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餐桌物種日曆百合:用來吃的那些百合
昨日醫學,昨日糾紛
致命失誤與一夜狂飆
一顆牙齒的生活故事
是什麼吃胖了我們蛋白質,竟然連蛋白質也要小心!

TAG:科學松鼠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是不愛你了,而我是在努力讓你覺得我不愛你了
有時候我不是我,你不是你
你又不是他
你不是我,所以你不懂我的悲傷
他不是不懂你,他只是不夠愛你。
我不是買不起,是要你寵我
不是我為難你
我不是不想结婚,而是我不敢
他不是渣,他只是不愛你
我不是不想結婚,而是我不敢
你窮不是你的錯,但也不是我的錯呀
是不是他對我沒感覺
他不是討厭你矯情,他只是不喜歡你
不是我幸災樂禍,我是真的忍不住
倘若從不曾遇見,是不是你我都好
你不是寧缺毋濫,你只是不夠好看
他不是愛你,只是習慣你
你丑,不是因為你不美
我們在一起,你說我懂你,不是我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