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參觀內地的私人博物館,可能和公立博物館沒什麼區別。一張門票可以看到私人的系統性藏品,遇到宣傳做得好的展覽,還需要排隊,除了博物館前面的私人二字,觀展體驗與公立博物館並無二致。在香港,私人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私人博物館帶來的不僅是私人的藏品,同時也屬於參觀者私人的觀展體驗。作為香港首家私人博物館,位於荷里活道近兩千平方米的兩依藏博物館,帶了一場不同的私人經歷。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兩依藏博物館外景


兩依藏博物館在一棟普通的大廈內,從一層直通四層黑色的包圍,是兩依藏最明顯的標誌,黑色代表了一種穩重,也是一種莊嚴。展出至2016年8月21日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之英國銀器珍藏展」是一次合作展覽,在門口報上預約時用的名字,就可以移步 2 層以上的展廳。展覽以V&A的著名珍藏——羅莎林德&亞瑟吉爾伯特收藏中,十五至十九世紀初的七件銀器珍品拉開序幕,46 件古今銀器珍品在柔和的射燈下,靜靜陳述著始自 15 世紀的銀器工藝和歷史演變,其中大部分為首次於亞洲展出。它們見證銀器工藝的潮流運動、設計方向、製造技術的變化,並為現、當代的銀器製作奠定基礎。其中精品有Edward Feline 於 18 世紀 30 年代打造的洗禮杯、出自銀器大師 Paulde Lamerie 的銀咖啡壺和 James Aldridge 為清乾隆瓷咖啡壺度身定做的銀底座等。很顯然,這並不是一個純粹向經典致敬的展覽,V&A 收藏的 39 件銀器藝術品,及其最初的手繪設計草圖,全部皆由當代蜚聲國際的銀器工藝大師打造,從完全抽象到極具代表性、概念化或實用性的作品,他們的設計概念受北歐式簡約設計風和十八世紀花俏的洛可可風所影響,反映著英國當代銀器承載的多樣文化屬性。毫無疑問,展覽還與當下緊密相關,多件展品的設計製作靈感源於不同文化背景,如韓國設計師 Kyosun Jung 和 Ja-Kyung Shin、日本的鈴木洋、克羅埃西亞的Vladmir Bohm。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展廳內部


這個展覽可謂是銀器界的最強大陣容,而這個展覽最終在這樣一個私人博物館裡實現,也與私人有一定關係。首先,在兩依藏博物館的三大收藏中,銀器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這與展覽形成共通之處;其次,在私人博物館,有更大的自由度,兩依藏博物館館長馮依凌介紹,這個展覽籌備了一年多的時間;最後,私人博物館帶給觀眾的私人體驗是無以倫比的。


在兩依藏博物館,你不會聽到大聲喧嘩,不會見到擁擠的人群,你可以任意上手藏品,並且有專人為你講解和服務,同時,只要提前做好預約,你想留到幾點都可以。如果遇到兩組預約客人在同一個展廳的情況,工作人員會有經驗地引導出兩條互不干擾的路線,保證私人化的存在。這種絕對私人化的觀展體驗,以及高質量的藏品,正是觀眾願意預約等待,並花費門票的原因。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英國銀器珍藏: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精選」展出的藏品


馮依凌的館長辦公室是開放式的,任何參觀者都可以透過玻璃窗看到她在裡面工作以及會客。當然,這家博物館以及館藏並非源於這位年輕的女士,而是她的父親馮耀輝。兩依藏的標誌是兩個「依」字背靠背,馮耀輝在為館起名字的時候,就是依據馮依凌和其姐姐的名字。兩依藏收藏創辦人馮耀輝素有香港「股壇頑童」之稱,藏品尤見名貴的黃花梨、紫檀傢具、沉香等,兩依藏目前的館藏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古董傢具約有四百件,珠寶粉盒類別合計四百五十件,另有一部分即為銀器。這家博物館過去數次展覽,展品的人文藝術內涵和質素之高也許是在香港私人美術館史上前所未見的。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英國銀器珍藏: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精選」展出的藏品


私人博物館的建立,正是基於私人藏品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馮耀輝建立收藏三十餘年,他挑選藏品的原則是「美、珍、稀」,且只買不賣,他可謂香港收集明清傢具的先驅,並早已成為全球收藏最多明清傢具的藏家之一。他的另一大愛好——珠寶粉盒,涵蓋了大量卡地亞、寶詩龍和梵克雅寶,所屬年代跨越 19 世紀晚期至 20 世紀中葉,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倫敦 Goldsmith』s Hall 及香港亞洲國際藝術古董展展出。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英國銀器珍藏: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精選」展出的藏品


「讓其他人和我們一起欣賞,想看的都可以來看。」這是兩依藏博物館成立的起因。在英國結束學業後,馮依凌就回到香港管理博物館,此前,她對古董的了解更多源自父親講給她的故事。父親說,傢具是拿來用的,這也是馮依凌為什麼允許參觀者上手所有的藏品。現在,每一次展覽、每一件展品的解說稿,都是馮依凌親自寫的,她也很樂於與他人分享藏品的故事。


雖然父親是大收藏家,但是馮依凌還沒有開始自己的收藏,她說還在等待,不過她不大會去收藏當代藝術,這或許也是受到家庭以及博物館的影響。不過,對於馮依凌未來的收藏,已經有了清晰的脈絡,正如她給博物館設定的三個關鍵詞:設計、工藝、傳統。


對 話


S=《Scope 藝術客》 L= 馮依凌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古典傢具的展示


S:除了古董傢具、珠寶粉盒和銀器,是否會有其它收藏門類的展覽展出?


L:我們也會考慮其它門類。但是在香港經常會看到的門類,我們就不考慮了。我們想帶給觀眾獨特的體驗。目前香港的藝術市場還是以現代及當代藝術為主,我們希望透過兩依藏的恆常展覽和每月論壇,為藝術愛好者帶來一些與眾不同的、與現實生活相關連的藝術體驗,讓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更懂得欣賞中國或西方傳統藝術品中的精妙技藝和設計。


S:私人博物館如何吸引客群,通過什麼渠道傳播?現在的參觀者都是什麼類型的人群?


L:六成的人會是內地來的,兩成是香港。博物館和內地的合作很多。我們通過媒體、社交網路等傳播,讓觀眾知道,同時會定期調查是通過什麼途徑了解兩依藏的,在這裡,只要是不破壞藏品,所有都是都可以摸,可以碰。在兩依藏博物館開業時,我們估計大部分觀眾應該會是四十五歲或以上的,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在過去一年多不少來看我們展覽的都是三十歲左右比較年輕的觀眾,這與我們決定開設私人美術館時的願景之一——「希望與年輕一代分享藝術與文化」的初衷是一致的。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古典傢具的展示


S:在運營方面,私人博物館如何進行自造血?兩依藏有哪些自己的經驗?


L:這個是非盈利的機構,我們主要依靠把附近地面的商鋪出租,以及門票收入來維持運營。如果接受外來資金支持,可能會有很多限制,就不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展覽。出租商鋪不能百分百分攤平運營成本,還需要一部分自己資金的支持。


S:以您個人做私人博物館的經驗,最難的三個問題是什麼?


L:最主要的是品牌影響,因為香港還不太了解私人博物館的概念,很容易和畫廊、藝術機構混為一談。他們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做預訂才能進來,而私人博物館可以提供很私人、個人的體驗。會提供一個專門制定的旅程。比如預訂的時間內可以和朋友留多久都可以,而公共博物館是很多人擠在一起,這裡可以有很平靜的空間欣賞作品。同時,可以和展品進行對話,這是公立博物館達不到的。


撰文/顧博


圖片/兩依藏博物館


- end -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點擊播放 GIF/744K



《藝術客》 018期 6/7月合刊


ISSUE018


歡迎廣大讀者前來訂閱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點擊播放 GIF/81K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ope藝術客 的精彩文章:

青年水墨關注了那麼多年,究竟有什麼看點?
幾位青年藝術家在長城腳下公社裡的駐留計劃
德國,社會視覺記憶的基本組成部分
平淡的正面意義 李大治個展開幕

TAG:scope藝術客 |

您可能感興趣

收藏貼|數萬網友的海淘經驗,你想知道的全在這兒
關於養兔子的一些經驗
紫根蘭養護經驗
被質疑沒有資格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潘瑋柏:靠的是經驗和實力
據說女性乳頭顏色和性經驗有關,真的是這樣嗎?
沒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經驗,千萬別採納
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
此人是朝鮮史上最荒淫的國王,但為何竟沒造成國家滅亡,有啥經驗
寶寶濕疹的護理,一位母親的經驗總結
慧眼識別小人的經典經驗
乾貨:萌多肉的初秋養護經驗!或許正是你現在想要的!
中醫是經驗的醫學,沒有科學的依據對嗎?
窗檯黨的一些多肉養護小經驗!
比特,藏獒,土佐,狼,經驗和數據告訴你,哪個最猛
白熊養護的一些個人經驗分享
來看看法國人養育寶寶的這幾條經驗,對你有幫助嗎?
錢穆:我的人生經驗
佛陀母親摩耶夫人的懷胎經驗,對孕婦有何啟發?
老人言都是流傳的好經驗?別再盲目聽信這幾個坑寶寶的育兒經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