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黃天暑熱,紅樓「蟲洞」多,寶玉也在玩「穿越」?

黃天暑熱,紅樓「蟲洞」多,寶玉也在玩「穿越」?

作者:暜航


【暜航,別署啟堂,現任慈雲禪林書畫院副秘書長。現為編劇。自幼習畫,尤精於摺扇畫,出版有個人畫集《清風涼友·雲飛為扇》。廣泛涉獵中醫、文學、書畫、古建築及歷史等領域。善於從中醫和傳統文化角度解讀《紅樓夢》。】


【按:此篇從節候角度,以細膩的文本分析,從中發現紅樓文本中不為人知的紕漏。角度刁,論證穩,立論分寸感強。這不是要否定紅樓,而是把紅樓還原成小說,從文學藝術角度理解作品,也讓我們更深體會曹公十年增刪的苦辛與奧秘。作者精於中醫及養生,長夏之說也是極好的普及。小編漲知識了!】

《紅樓夢》第三十二回,薛寶釵在大觀園裡見到襲人,問寶玉慌慌忙忙的做什麼去了,襲人說是賈政叫他。薛寶釵說:「噯喲!這麼黃天暑熱的,叫他做什麼!別是想起什麼來生了氣,叫出去教訓一場。」這裡所說的「黃天」,是什麼意思呢?


不得不提及一個重要的概念:「長夏」。


與夏季養生有關的文章,除了「伏天」之外,提到最多的另外一個概念便是這個。


什麼是長夏呢?

先說讀音。「長」是多音字,有cháng和zhǎng兩種讀音。有人認為,中醫所說的「長夏」,遵循古音,應當讀作「zhǎng夏」,以區別於古文、詩詞中用於指「漫長夏日」的「cháng夏」。但當今一般皆讀作「cháng夏」,只是兩種意思仍需區分。本文談的是中醫所說的長夏。


長夏,出自於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其《素問》卷有《金匱真言論》一篇,其中說:「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這裡就指出,長夏與春夏秋冬合稱「五季」。


但是《黃帝內經》中並沒有指明長夏具體是指一年中的哪個時間段。因此總體上有兩種說法。


一說認為,長夏是指四季中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五個季節每季72天,平均地排列在一年360天中。但這一說法並不常用。


還有一大類說法,認為長夏是指從夏末到立秋之後、秋初的過渡時段,這種觀點使五行、五臟與五季的對應關係吻合而相互聯繫,實用性較強。如圖所示,圖中標識出了五行與五季、五髒的對應,箭頭代表五行相生的關係。上文《金匱真言論》中所說的「四時之勝」,「勝」指的則是五行之間的相剋關係,例如,木克土,故而「春勝長夏」。

黃天暑熱,紅樓「蟲洞」多,寶玉也在玩「穿越」?



但具體而言,就長夏的起止時間,各家又有不同說法,主要有小暑到處暑、伏天、陰曆六月三種說法。


需要說明的是,伏天有著獨立的推算方法。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同,無論與陰曆、陽曆相對照,都不是固定的日子。俗語說「夏至三庚便數伏」,就指明了入伏的計算方法。所謂庚日,是干支紀日法的體現,與生辰八字、干支歷是同一個體系。


按照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伏天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共10天;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叫做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則是末伏,共10天。之後伏天結束,天氣漸轉涼爽。

推算下來,2016年三伏天時段是這樣的:


初伏 7月17日(庚子日)~7月26日


中伏 7月27日(庚戌日)~8月5日;8月6日(庚申日)~8月15日


三伏 8月16日(庚午日)~8月25日

今年,由於第一個中伏後,8月6日尚在立秋前,因此今年有兩個中伏,伏天共40天。在實際生活中,40天伏天的年份,實際上遠多於30天伏天的年份。


從中醫上講,長夏時節,是脾經旺盛的時段,五行屬土,五氣對應的是「濕」。大家都知道,伏天是全年中最潮濕悶熱的時節,比如,北方全年相對乾燥,但生活物品最容易發霉的時候就是伏天。因此,伏天的特點正是「濕」,這一點,與長夏的季節特點完全吻合。是否可以就此認定「長夏」就是指「伏天」呢?我們以2016年為例,來對比一下三種觀點的起止時間。


伏天 7月17日 ~ 8月25日


小暑至處暑 7月7日 ~ 8月23日


陰曆六月 7月4日 ~ 8月2日


可見,其實三種觀點所指向的時間段是極為接近的,其中,陰曆六月的時間略短,如果一年有三個伏天的話,有的年份與陰曆六月的起止基本接近;而在節氣上,從小暑到處暑的時間段則略長一些,但基本上也反映了夏季最潮濕悶熱的一段時間。因此上,鑒於這三個時間段比較接近,筆者認為沒有必要一定要說個誰是誰非,從「濕」的特點上來講,把長夏與伏天的概念等同起來,是便於理解的。其他兩種說法也未嘗不可,畢竟濕熱的氣候特點也不僅限於伏天之內。例如有醫書說「六月為長夏,以配脾」。其實,在生活中,只要大家在長夏期間注意對脾的保養,飲食清淡,不要過多接觸冷氣、冷飲,少吹空調,注意養生,這樣才能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保持身體健康,真正起到了「長夏」概念對日常保健的提示作用。


另外,關於長夏的時間,網上還有從小暑到立秋,或從立秋到秋分等說法。小暑到立秋是夏季的第三個月,又稱「季夏」,但與「長夏」是兩個概念,不宜混淆。而立秋到秋分,後期天氣已經轉涼,顯然也不是長夏所指。網上的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需要甄別。


既然長夏屬土,而土對應的顏色為「黃」,因此長夏又稱「黃天」。

黃天暑熱,紅樓「蟲洞」多,寶玉也在玩「穿越」?



而在薛寶釵說這話的兩天前,第三十回中,寶玉在薔薇花架下看到了齡官劃薔,書中寫道,「伏中陰晴不定,片雲可以致雨」,這裡點明當時正處於「伏天」。既然長夏與伏天可以認為是同一個時間段,那麼,在連續幾天的情節上,至少可以認定,這兩段情節體現出來的季節特點是銜接的、吻合的。


這兩處的時間並不矛盾,但是,問題來了——書中這一段情節不是發生在端午節前後嗎?


確實,按照書中明筆寫出的時間,寶玉挨打等一系列情節的確發生在端午節前後,例如,齡官劃薔是在五月初四,而寶釵與襲人說話、寶玉挨打,是發生在五月初六。但文中「伏天」、「長夏」也都是明確出現的。


難道端午節會與伏天重合嗎?


實際上不會的,端午節是陰曆五月初五,即便換算成陽曆的時間再晚,也不會晚於6月底。而伏天的開始是在陽曆7月中旬,兩個時間段絕不會重合。


因此可以斷定,《紅樓夢》中的這一段情節,「伏天」、「長夏」與「端午節」同時出現,時間上也是矛盾的。只是這一處的時序錯亂比較隱晦,加之「黃天」的概念今人不熟悉,便不易發現其中的問題。


顯然,齡官劃薔、寶釵言談等情節在原稿中是發生在「伏中」、「黃天」的,當然,是否是發生在同一年、二者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繫,我們不得而知了。總歸,後來由於某些原因,曹公在修改過程中,把一些情節匯攏到了端午節前後,使其衝突集中爆發出來。在這樣的改動過程中,曹公僅是找到了每段情節的開頭之處,作了時間上的銜接與彌縫,例如,在金釧被打之前,用「誰知目今盛暑之時」等語進行了銜接。「盛暑」,一般是指仲夏,即陰曆五月,與端午節在時間上是承接的。只是,書中文字繁瑣,曹公忽略了具體行文中的細節,故而「伏中」、「黃天」的說法沒有修改,造成了目前我們看到的文本中,時間與季節衝突的現狀。


這不是紅樓中唯一的時間紕漏。


《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在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而寫就,其間對於情節有過刪改挪移。同時,書未成而雪芹逝,《紅樓夢》沒有完稿,也沒有進行最終的統稿,因此留下了諸多問題。例如,書中人物年齡、身份經歷等矛盾衝突之處不少,時間的矛盾與錯亂更是一個大問題。


前八十回中,最明顯的一處時序錯亂,出現在第二十一回和第二十二回。第十七、十八回寫道,元春在正月十五夜裡回賈府省親,之後又穿插了襲人回家吃年茶等情節,到第二十一回,寫明鳳姐的女兒大姐病了。這時已經是正月十五之後過了若干天。大姐一病就是十二天,女兒痊癒後,鳳姐與賈璉商量的頭一件事就是準備給薛寶釵過生日。而寶釵的生日是什麼時間呢,是正月二十一。這就奇了,正月十五之後都過了十幾天,居然時間又回到了正月二十一。難道是寶玉等人都玩起了「穿越」嗎?


接下來還有更奇的,在寶釵生日之後,緊接的是元春從宮裡傳出一個燈謎,引起了大家的興頭,賈府中寶玉與姐妹們猜起了燈謎。猜燈謎是正月十五的習俗,曹公筆下,燈謎之集可以略晚於十五當天。但正月二十幾,大家還在玩燈謎,且又與大姐生病、寶釵生日的時間段有衝突,這裡更大的可能,便是曹公對情節的修改與挪移造成的。


這是《紅樓夢》中時間上出現錯亂比較明顯的一處。再如第十二回中「冬底」黛玉回南,十四回中賈璉小廝昭兒說林如海亡日、年底回來、王熙鳳打點大毛衣服等語,均與秦可卿死於春季的時間不符。

黃天暑熱,紅樓「蟲洞」多,寶玉也在玩「穿越」?



曹公作這些修改的初衷與目的是什麼,為什麼作這樣的修改,修改前的文稿原貌可能是什麼,修改不徹底是疏忽,抑或刻意留痕,這都已是湮沒在歷史煙塵中的問題了。


正如張愛玲人生三恨中的「三恨紅樓未完」,只可嘆,一部奇書,紅樓未完,把諸如時序錯亂等若干謎一樣的問題,留到了今天,不知日後是否還有解開謎底的一日。而伏天、長夏說紅樓,也不失為讀紅者在炎炎夏日中的一大樂趣。


微信公眾號:hlmyj001;


投稿郵箱:hlmyj001@163.com ;


小編微信號:dongzhu1968.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研究 的精彩文章:

「精讀紅樓」第二十一回:憤怒的襲人
紅樓四俗之冷子興
賈芹:燃盡火柴,只是想讓煙花慢冷
林黛玉:我多心有什麼錯?
由釵黛孰美論人性之美

TAG:紅樓夢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三伏天暑熱最毒,是治宮寒的最佳時間
三伏天暑熱最毒,治宮寒的最佳時間,痛經的女性記得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