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大氣壓夏低冬高?

為什麼大氣壓夏低冬高?

為什麼大氣壓夏低冬高?



大氣壓的變化跟天氣有密切的關係。一般地說,晴天的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的大氣壓比夏天高。這個問題可歸結為溫度、濕度與大氣壓強的關係問題。

我們通常所稱的大氣,就是包圍在地球周圍的整個空氣層。它除了含有氮氣、氧氣及二氧化碳等多種氣體外,還含有水汽和塵埃。我們把含水汽很少(即濕度小)的空氣稱「干空氣」,而把含水汽較多(即濕度大)的空氣稱「濕空氣」。不要以為「干」的東西一定比「濕」的東西輕。其實,干空氣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氣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狀況下,干空氣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僅為干空氣密度的62%左右。


應當說,由於大氣處於地球周圍的一個開放空間,而不存在約束其運動範圍的具體疆界,這就使它跟處於密閉容器中的氣體不同。對一個盛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來說,只要容器中氣體未達到飽和狀態,那麼,當我們向容器中輸入水汽的時候,氣體的壓強必然會增加。而大氣的情況則不然。當因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使某區域中的大氣濕度增大時,則該區域中的「濕空氣」分子(包括空氣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圍地區擴散。其結果將導致該區域大氣中的「干空氣」含量比周圍地區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圍地區大。這猶如在大豆中摻入棉籽時其混合體密度要小於大豆密度一樣,所以該區域的濕空氣密度也就小於其他地區的干空氣密度。這樣,對該區域的一個單位底面積的氣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於其他干空氣地區同樣的氣柱。這也就告訴我們,大氣壓隨空氣濕度的增大而減小。就陰天與晴天而言,實際上也就是陰天的空氣濕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陰天的大氣壓也就比晴天小。


我們知道,氣體分子的「碰撞」是產生氣體壓強的根本原因。因而對大氣壓隨空氣濕度而變化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由此作出解釋,根據氣體分子運動的基本理論,平均質量大的氣體分子,其平均動量也大。而對相同狀況下的干空氣與濕空氣來說,由於於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質量都比濕空氣要大,且干空氣分子的平均動量也比濕空氣大,因而濕度小的干空氣壓強也就比濕度大的濕空氣大。


當我們給盛有空氣的密閉容器加熱的時候,則其壓強當然也會增大。而對大氣來說情況就不同了。當某一區域的大氣溫度因某種因素而升高時,必將引起空氣體積的膨脹,空氣分子勢必要向周圍地區擴散。溫度高,氣體分子固然會運動得快些,這將成為促進壓強增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隨著溫度的升高,氣體分子便向周圍擴散,則該區域內的氣體分子數就要減少,從而形成一個促使壓強減小的因素。而實際的情況乃是上述兩種對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至於這兩種因素中哪個起主要作用,我們不妨來看一看大陸及海洋上氣壓隨氣溫變化的實際情況。我們說,夏季大陸上氣溫比海洋上高,由於大陸上的空氣向海洋上擴散,而使大陸上的氣壓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陸氣溫比海洋上低,由於海洋上空氣要向大陸上擴散,又使大陸上氣壓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見,在溫度變化和分子擴散兩個因素中,擴散起著主要的、決定性的作用。應當指出,這裡所說的擴散,是指空氣的橫向流動。因為由空氣的縱向流動並不能改變豎直氣柱的重量,因而也就不能改變大氣的壓強(對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變化而產生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

由於地球上的大氣總量是基本上恆定的。當一個地區的氣溫增加時,往往伴隨著另一個地區溫度的降低,這就為高溫處的空氣向低溫處擴散帶來了可能。而擴散的結果常常是高溫處的氣壓比低溫處低。當我們生活的北半球是接受太陽熱量最多的盛夏時,南半球卻是接受太陽熱量最少的嚴冬。這時,由於北半球的空氣要向南半球擴散而使北半球的氣壓較南半球要低。而由於大氣總量基本不變,則此時北半球的氣壓就低於標準大氣壓,南半球的氣壓當然也就會高於標準大氣壓。同樣,空氣的反方向擴散又會使北半球冬季的氣壓高於標準大氣壓。因而,在北半球,冬季的大氣壓就會比夏季要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理小識 的精彩文章:

從蘇格拉底的空頭支票談起
力學參照物所蘊含的物理思想

TAG:物理小識 |

您可能感興趣

高端大氣的牛油果,怎麼吃得高端大氣?
秋天就應該穿的大氣高貴
PS高逼格大氣到底是什麼風格?
高層大氣密度是怎麼測量的?
齊白石高清立軸,渾厚大氣!
捲雲為大氣降溫
秋冬穿這個顏色,顯貴又大氣!
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貴族馬桶
夏季升溫牛仔熱褲首選 性感大氣還涼快
罕見齊白石高清立軸欣賞,渾厚大氣,氣勢震天!
高端大氣的清新短髮,在這裡!
恆大糧油,國慶中秋特惠!高端大氣有質量,低調奢華保健康!
超高防水台高跟鞋,高端大氣不磨腳,上腳顯高顯腿長
罕見齊白石高清立軸48幅,渾厚大氣,氣勢震天!
精緻高貴的菲西婭真絲連衣裙,真絲透氣,舒適大氣顯高挑
在盛夏,還有什麼花比荷花高端大氣上檔次呢
高層大氣對航天器軌道高度的影響
財大氣粗,運氣超好的4大生肖
高雅大氣,明亮卻深沉:鈞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