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義大利將軍、軍事理論家朱里奧·杜黑在《制空權》一書中提到這樣的理論:支配空中作戰的基本觀念就是,準備忍受敵人加於我方的損害,同時利用一切手段對它造成更大的損害。二戰的全面爆發為此提供了最好的檢驗機會。然而戰爭的進程並不以任何人預想的模式來發展,在最令人矚目的三次大規模戰略轟炸中,失敗者固然犯下致命的錯誤,勝利者也因種種失誤屢遭挫折,付出過沉重的代價。


德國:強攻英倫 慘淡收場


在征服波蘭和西歐後,希特勒指望用戰略轟炸來瓦解英國的抵抗意志,迫使其與德國媾和,至少也要取得制空權以實施渡海登陸作戰。在 1940 年不列顛之戰的開始階段,德軍以轟炸機全面突襲英國的空軍基地,同時以護航戰鬥機誘殲前來攔截的英國飛機,企圖徹底消滅英國空軍。儘管佔有數量優勢,也給對手帶來巨大壓力,但德國空軍的損失更大,卻難以實現原定計劃。主要原因在於選定的轟炸目標多而分散,未能癱瘓關鍵的機場。負責護航的 Bf 109 航程有限,無法進行長時間空戰,而笨拙的 Bf 110 雙座機面對英國戰鬥機尚且自身難保,德國轟炸機因此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護。比如 8 月 15 日德國第5航空隊出動 134 架各型飛機出戰,被擊落 26 架,戰損率高達 20%,只能退出這次戰役。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Bf 110 在不列顛之戰中表現不佳,但改裝成帶雷達的夜間戰鬥機後頗具威脅性


反觀本土作戰的英國空軍可以在雷達網的引導下輪番出擊,對不同批次的敵機分割攔截,形成局部優勢,並且先誘開護航戰鬥機,再圍攻轟炸機。即使德軍後來調整戰術實施重點打擊,還加大了護航力度,但在英軍的頑強抗擊下,轟炸效果和自身損失仍不成正比。到 9 月初,希特勒決定改變策略集中轟炸倫敦等大城市,希望能摧毀英國的經濟和士氣。儘管英國城市遭受很大破壞,原已後繼乏力的英國戰鬥機部隊卻得到寶貴的喘息之機,經休整補充後及時恢復了戰鬥力,僅 9 月 15 日一天就擊落 60 架敵機。再遭重創後德國空軍不得不轉入夜間空襲,但因無線電導航受到干擾,在英方日益嚴密的防空體系面前仍是難有勝算,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也一再推遲,最終因為要準備入侵蘇聯而被迫放棄。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納粹德國在二戰中一直沒有成功地發展出戰略轟炸機


德國的落敗首先是因為指揮策略不當,其次是低估了英國的抵抗能力,而德國空軍無論編製還是裝備上都沒有做好持續實施戰略轟炸的準備。由於缺乏真正的戰略轟炸機,德軍只能使用航程、載彈量和防禦力都不足的中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加上始終未能奪取制空權,結果整個戰役期間光轟炸機就損失了上千架,以至於要讓部分戰鬥機裝上炸彈參與轟炸。雖然給對手造成不少破壞,但德國更是得不償失,再也無力繼續這樣的空中攻勢,到後來只能用 V-1 和 V-2 火箭代替轟炸機襲擊英國,而那時已是納粹的強弩之末了。


英國:暗襲歐陸 血戰夜空

戰爭爆發前,英國就制定了 16 個針對德國的空中作戰計劃,核心思想是通過戰略阻滯即轟炸對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來迅速取勝。開戰初期英國退守本土時,也只有轟炸機力量能反擊德國。就在不列顛之戰進入白熱化時,英國還出動多批轟炸機對柏林等地進行報復性空襲。正是此舉刺激到希特勒的神經,命令德國空軍改變轟炸重點,卻使得勝負的天平傾向對手,可見戰略轟炸的心理影響確實不容小視。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英國空軍針對柏林的夜間轟炸


隨著德國把進攻矛頭轉向蘇聯,英國著手全面展開戰略轟炸行動。不過直到 1941 年初,英國空軍也只有 400 架轟炸機,多數還是雙發動機的型號,同樣面臨著曾導致德國空軍落敗的那些問題。早在 1939 年 12 月 18 日,沒有護航的 22 架英國「威靈頓」轟炸機在赫爾戈蘭灣上空遭遇敵機,其中 15 架被擊落或嚴重損壞。這類慘痛教訓給堅信轟炸機僅憑速度和火力就能對抗戰鬥機的人潑了一頭冷水,英國轟炸機的活動因此轉入以夜間空襲為主。由於導航和轟炸瞄準技術的缺陷,對德國魯爾區等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的轟炸效果很差,英國政府在 1940 年底決定對德國城市進行「面積轟炸」,並加快擴充轟炸機部隊。四發動機的「斯特林」、「哈利法克斯」和「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陸續裝備英國空軍,開始攻擊德國縱深地帶。然而空襲規模的增大也帶來損失的加劇,1941年 11 月的一次夜間空襲中,392 架英國轟炸機在德國高炮和戰鬥機的反擊下有 37 架未能返航,戰損率接近 10%。這一年最後 4 個月里英國就損失轟炸機 526 架,皇家空軍的士氣嚴重受挫,使得戰略轟炸行動一時陷入低潮。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夜襲漢堡時照明彈映照出一架「蘭開斯特」轟炸機的身影


轟炸機強硬派人物阿瑟·哈里斯 1942 年 2 月掌管轟炸機司令部後,大力推動轟炸機部隊的建設和「面積轟炸」戰術的改進,轟炸機數量迅速增長,並配備了新型導航定位系統,戰略轟炸進入轉折時刻。從 5 月份開始,哈里斯組織了多次「千機大轟炸」,雖說戰果不算顯著,但戰損率有所下降,也為後續的大規模轟炸積累了經驗。不過這一時期德國的防空力量尤其是夜間截擊機的作戰能力也在穩步提高,不僅飛機上裝載了雷達,與地面雷達和探照燈的協同也更為緊密。而英國飛機通常要在晴朗的月夜出動以便確認目標,這就增大了被發現的可能。到下半年英國轟炸機的戰損率又上升到 5% 以上,有時甚至超過 10%,這意味著沒有哪個機組有希望在獲得輪換前完成 30 次作戰任務。對此,英國空軍一方面分派兵力進行牽制騷擾,一方面加緊完善轟炸引導技術和電子干擾能力,雙方的夜間鬥法不斷升級。

1943 年初根據卡薩布蘭卡訓令,英國和美國將對德國展開聯合轟炸攻勢。英國仍堅持對城市的夜間空襲,以打垮德國民眾的士氣和抵抗意志,接連發動了對魯爾區、漢堡和柏林的大規模空中突擊,並開始使用錫箔金屬條幹擾雷達,同時派出性能優異的「蚊」式戰機對抗截擊。德國的對策是強化防空預警網路,改進雷達探測技術和夜間截擊能力,包括採用更靈活的「野豬遊獵」戰術、在轟炸機群上空投放照明彈以及從轟炸機下方用可斜向上射擊的機炮發起偷襲等,這些都對英國飛機構成嚴重的危險。不過在英美空軍持續不斷的聯手打擊下,德國的防空力量江河日下。經過一場場殘酷的夜空血戰,到 1944 年 6 月諾曼底登陸前後,歐洲上空的戰略制空權已落入盟軍手中,連英國空軍都可以在白天組織「千機大轟炸」了。


美國:兩線作戰 晝夜出擊


美國陸軍航空隊在加入對德轟炸時主張把工業體系列為首要目標,以此摧毀德國的戰爭潛力。由於裝備了先進的「諾頓」轟炸瞄準器,美軍認為可以通過精確轟炸達到目的,只是需要在日間晴好天氣下進行。儘管英國同行早已用慘痛的經驗證明白晝轟炸的危險性,但美軍上下對配備有強大火力的轟炸機編隊的自衛能力仍抱有充分的信心。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在空襲行動中折翼的一架 B-24 轟炸機


當美國的 B-17「飛行堡壘」和 B-24「解放者」機群剛出現在西歐上空時,每架轟炸機上超過 10 挺重機槍構成的猛烈火網確實給對手出了道難題。然而轟炸機面對攔截時畢竟只是被動的防禦者,德國截擊機飛行員很快就找到了可乘之機,採取命中率高的迎頭攻擊戰術專打轟炸機防禦較弱的正面,或集中攻擊編隊最外圍的轟炸機,並加裝大口徑機炮和空對空火箭彈提高殺傷效果,衝散轟炸機隊形後逐一獵殺。氣候條件對深入德國佔領區的空襲行動也有不利影響,歐洲晴少陰多的天氣限制了可供轟炸的時段和地點,便於德軍預測美軍機群的出擊時間、航線和目標,及時調集兵力實施層層攔截,這使得美軍的損失直線上升。如 1943 年 8 月 1 日,177 架 B-24 轟炸普羅耶什蒂油田時被擊落 56 架;17 日,376 架 B-17 分頭轟炸施魏因富特和雷根斯堡,共被擊落84架,在10月份的第二次攻擊中又損失 62 架,占出動飛機的 21%。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被擊中後在空中解體的 B-17 凸顯空戰的殘酷性


無情的事實表明,沒有可靠的保護轟炸機部隊無法承受如此高的戰損率。美軍通過加強轟炸機頭部的自衛火力、出擊時實施佯動、變更航線和施放電子干擾等措施,部分降低了損失。但若要堅持白晝作戰,增強護航力量才是最根本的辦法。為此,美軍曾嘗試把部分轟炸機改裝成可配備 16 至 30 挺機槍的武裝護航機,但機動性變得很差,無法進行全程護航。在盟軍現有戰鬥機中,英國的「噴火」和「颶風」只能在英吉利海峽附近作接應,美國的 P-38「閃電」的空戰能力又不盡人意。而性能較好的 P-47「雷電」加掛副油箱後可飛抵德國邊境,但德國戰鬥機會在海岸線一帶就升空攔截,迫使 P-47 提前丟棄副油箱迎戰,護航距離大為縮短。直到 1944 年初航程和性能俱佳的 P-51「野馬」大量部署後,美軍轟炸機的安全性才有了明顯改觀。P-51 編隊不僅可提供全程護航,還主動誘出敵機加以殲滅,為轟炸機掃清前進的障礙。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日本戰鬥機(白圈內)對 B-29 轟炸機進行近距離攻擊


在東方,美國對日本的戰略轟炸到 1944 年 6 月才開始。此時,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只能先從印度飛抵中國西南的機場,補充油料彈藥後再攻擊日本的部分地區。8 月美軍攻佔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作為基地後,才從更近的距離組織起大編隊機群轟炸日本全境。起初,B-29 也是採用白晝高空轟炸方式,但受到強烈氣流和雲霧的影響,轟炸效果不佳。而日本不僅在本土集中了最好的戰鬥機和飛行員投入抗擊,從硫黃島起飛的日機還對往返途中的 B-29 進行攔截。由於航程大多在茫茫大海上,飛機迫降或人員跳傘都很難及時獲救,幾乎每次空襲 B-29 的損失率都超過 5% 的可承受限度,影響了機組人員的士氣和效率。到 1945 年 3 月,美軍改以夜間低空出擊,用燃燒彈火攻日本。當硫黃島被攻下後,也給轟炸機和護航戰鬥機提供了中轉基地,這些都使得 B-29 的平均戰損率降到 2.2%。


戰略轟炸的教訓和發展


二戰中的戰略轟炸在造成巨大破壞的同時,也讓進攻者傷亡慘重。在歐洲戰場,英美空軍共出動轟炸機 144 萬架次,損失兩萬架,轟炸機的平均壽命只有 160 天。陣亡的空勤人員達 10 萬之眾,傷亡率在各軍兵種中高居前列。除了敵方的高炮和戰鬥機,造成損失的還有轟炸機自身的事故和誤傷。龐大的機群在空中集結時如果能見度不良很容易發生相撞,在激烈的空戰中精神緊張的機槍射手不免會擊中附近的友機,而一架飛機發生爆炸或失控則有可能殃及編隊中的其它成員。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美軍的機組完成 25 次任務即可獲得輪換,但這並非易事


戰前受杜黑「制空權」理論影響而流傳的許多觀念被實戰證明是片面和錯誤的,如轟炸機的技術指標和作戰性能將優於戰鬥機、防空是徒勞而無效的、平民無法忍受長期轟炸等。杜黑曾提出轟炸的指導原則是目標必須一次突擊即完全摧毀,實際上轟炸機的載彈量、炸彈的威力和投彈精確度都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必須進行反覆轟炸,這又增加了自身損失的概率。曠日持久的轟炸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攻防雙方在科研水平、生產效率、組織能力和戰術運用等環節展開全面較量,成為一場漫長的消耗戰和總體戰,直到有一方力竭崩潰。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戰中代價慘痛的戰略轟炸行動



廣島核爆


原子彈在日本的引爆似乎預示著戰略轟炸將起到速戰速決的作用,但在冷戰環境下,具有毀滅性的核武器只是引而不發的威懾手段。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國儘管佔有明顯的空中優勢,也只能進行有限度的轟炸,戰略轟炸機多被用於戰術行動,損失相對不大卻無法贏得戰爭。直到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才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模式,「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不僅使自身損失降到最低,作戰效能也空前提高,直接決定戰爭的成敗,戰略轟炸從理論到實踐都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現役唯一的一款「戰略轟炸機」,被稱為戰神的轟六K。
實拍二戰時一戰成名的九九式轟炸機,是二戰日本的主要依靠力量!
為了戰鬥機的一個碎片,美軍不惜冒險發動戰爭,轟炸中國大樓!
為了這架戰機的一個零件,美軍不惜發動戰爭的危險,轟炸中國大樓
世界戰力最強悍戰略轟炸機,一旦爆發衝突,摧毀美國航母才是正事!
二戰中美軍轟炸日本圖集,二戰里最慘烈的一次轟炸就發生在這裡
淚崩:巨型戰略轟炸機慘遭「斬首」,這是誰人之過?
普京下令重啟一毀滅殺器 ,抗議一百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翅膀扇動一次!
二戰中日本人被嚇壞的一次轟炸,遠比原子彈恐怖血腥
轟-6K逼近一百架,我軍戰略轟炸力量衝擊世界第二
二戰中,美軍一轟炸機迷路,歪打正著,竟改變了整個戰局!
世界最強的六架戰略轟炸機,美俄各佔一半
戰爭只有毀滅!被原子彈轟炸後的廣島,那裡百姓的狀況讓人落淚!
中國最強戰鬥轟炸機服役,將代替轟6K,這次美軍也要忌憚三分!
價值巨大的飛翼奇蹟,美軍一戰略轟炸機過於超前而夭折
轟-6K逼近一百架 我軍戰略轟炸力量衝擊世界第二
日軍連續轟炸5小時,造成抗戰三大慘案中令人窒息的一次!
二戰中唯一一款具有隱形效果的轟炸機
「戰場殺手」又添了一個同族「兄弟」——戰鬥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