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到全國各地尋找散落在民間或隱居他鄉的武當道長

到全國各地尋找散落在民間或隱居他鄉的武當道長

作者:伍策 一劍


第一重境界 | 看自己


鍾雲龍道長,俗名鍾道燭,道名清微,號雲龍。自幼習武,十三歲開始四方求師,藝承百家,經歷過諸位大師提點後,十九歲時投身武當。

鍾道長掛在嘴邊最多的話就是:「武術,是一輩子的事。」武術,是他認清自我,洞察內心的第一步。


「如果說近20年影響武當武術發展最大者,他應該算一個。」長期關注武當文化的十堰電視台《武當神韻》編導彭濤曾這樣評價鍾雲龍道長。


說起與武術的不解之緣,離不開先輩的影響。年幼時,鍾道長便對武術感興趣。跟隨家人練武時,他表現出超強的武術天賦,從此以後,他便心無旁騖走上武學之路,武術夢一點點生根發芽。


13歲時,鍾雲龍便孤身前往江西九江瑞昌,拜在父親的老友,舞獅人談運葉師父門下習練岳家拳和楊家拳。

鍾雲龍曾問談師父,究竟哪裡還有更厲害的高手?師父說他也不知道,聽說深山老林里有出家的高人,他們終身練武功,可能研究得很深。


談師父作為鍾雲龍的武術啟蒙老師,雖博採眾長,武功高強,但畢竟只是民間高手。他曾向鍾雲龍坦承:「廟裡的大和尚,道觀里的老道人,一代代傳下來的武術才是正宗的。」這也是鍾雲龍後來先奔少林寺、又投武當山的緣由。


苦練五年,鍾雲龍成為師兄弟中的佼佼者,甚至在整個武術界都頗有名氣。為了心中的那份武術夢,那年,鍾雲龍辭別恩師,踏上了尋訪深山老林武林高人之路。


一開始他選擇北上河南,去少林寺學藝。待了不到一年時間,見識到很多高手,習武也愈發刻苦。天道酬勤,一年的晨鐘暮鼓,青燈黃卷,讓他學得一身本領。


少林寺雖好,卻未能留住鍾雲龍的心,他決定離開少林,到傳說中的另一個武學聖地武當山尋師。

鍾雲龍19歲那年上武當山時已經打下了比較好的武術功底,再加上他幼承庭訓,一篇篇用文言文寫出來的文章更是讓武當道教協會王光德會長,以及武當山道教武術總教練郭高一、武當道教協會氣功教練朱誠德兩位老道長愛不釋手。


最終他們讓他皈依了以武當傳統武術見長的「武當三豐派」,從此成為三豐派的第十四代傳人。


也許是因為與武當不解的緣分,又或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鍾雲龍初入武當,便如鳥歸林。


回憶起當年的時光,鍾雲龍道長仍覺得受益匪淺:「當時師兄弟們都很努力,我們甚至在半夜都起來練武。夜裡大家都有自己的地盤,彼此心照不宣。師父也會經常去觀察,只有人品好、真心愛武術的人,才能得到師父的真傳。」


「我們練功的時候是不張揚,不喜歡讓別人知道的,而且都是白天上工做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練功。武當山就是這樣,一到晚上,紫霄宮背後的竹林中,這裡那裡都有聲音,全是練功的人。」他不僅迷戀著武當的風景,也愛上了那裡的練武氛圍。

由於他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又有較好的武術功底,因此在武當山很快就被師兄弟們接納,也得到了郭高一、朱誠德幾位老道長的厚愛和栽培,武功突飛猛進。這一待就是幾十年。他越來越深人了解和領悟道教思想理念,武功也在不知不覺中進人更高境界。


對於鍾雲龍道長來說,人生路途最難的,是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忘初心。



到全國各地尋找散落在民間或隱居他鄉的武當道長


第二重境界 | 見天地


一代宗師並非生來就具有宗師風範,他必須經歷社會磨練才能養就寵辱不驚的坦然態度。面對自己生活的高山,在出世入世之間,猶如達摩面壁、修行。


鍾雲龍在長輩的影響下自幼習武,並拜師於談運葉師父。聽師父說「功夫不僅僅是幾套拳,外面的世界還有更高的功夫,更多的高手」,鍾雲龍很是心動。


「知道這個信息之後,我就決定到外面去找那些老和尚,老道士。我跟自己說要是不出去走走,永遠不會有機會提升。」


厚道的談師父也非常支持鍾道燭外出遊學。於是在十八歲那年,鍾雲龍為自己爺爺最後打了一塊墓碑之後,就離開了老家,到外面世界尋找傳說中的高手,開始了他見天地的征程。


先是北上河南來到少林寺習武,後輾轉至傳說中的武學聖地——武當山,鍾雲龍決定留下來,皈依武當。


一年後,鍾雲龍在此正式拜師,道號清微。從此成為三豐派的第十四代傳人。


當時武當道教協會的氣功教練——朱誠德道長把自己擅長的武當劍法以及打坐心法和氣功,武術教練——郭高一道長把自己所學九宮神仙掌、九宮八卦掌加上器械等二、三十幾個套路都傳給了鍾雲龍。


師父們教得很慢,不到程度不往下教。


「我終於明白武功不僅僅是為了打架,而是一種文化。」



到全國各地尋找散落在民間或隱居他鄉的武當道長



1985年秋,幾位老道長授命鍾雲龍和另外兩位年輕道友,到全國各地「尋找散落在民間或隱居他鄉的武當道長」,「去把他們找回來。他們若不回來,把功夫學回來……」


鍾雲龍便奉師命出發,肩負著挖掘武當功夫的重任踏上了漫長艱辛的雲遊路,前往全國名山大觀,挖掘學習流散在外的武當功夫。


3年雲遊時間,收穫頗豐。在雲遊中經歷風雨,在社會中歷練。


其間,85年冬在湖南南嶽遇甘肅陳道長,學得武當八仙門全套武學,86年在山東嶗山跟隨匡常修道長一年時間,學得武當北派玄真門全套武學,以及內丹修行。87年在陝西終南山跟隨劉道長學得武當八卦門全套武學,前往江蘇學得游身八卦和南派形意等拳械……


1988年,幾位老道長年事已高,於是指定鍾雲龍為武當功夫傳承人,成為武當武術總教練,創辦道教武館。


「早先到武當山比武的人很多,說實在話這麼多年沒有輸過一次,並不是我武功非常高,首先是我氣勢從來不輸。」說這話的時候,鍾雲龍道長信心滿滿。


的確,鍾道長在武術界能有今日的地位,自然離不開他當年為武當鎮守山門、屢次擊退挑戰者、多次用精湛的武藝為武當保存聲譽的傳奇經歷。


「其實道教講究清修、無為,但可能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前來挑戰。我當時年輕氣盛,有些人在這清修之地說了些太難聽的話,我看著生氣,所以下手有時候重了點。當時的法制意識也淡薄。」說起比武過招,鍾道長說道,「預備開始,這樣是打不嬴的。讓你先出手,都是客氣話,你一動,我就出手了。根本沒有規則,怎麼能贏怎麼打,半途拿兵器、使暗器,這都不可能。」


剛開始的時候,鍾道長每個月都要應付幾次挑戰,高峰期甚至一天都要打上好幾場。但時至今日,他表示,也就遇到過三四個高手,更多時候,都是些潑皮無賴。


很多習武之人頗為魯莽,見到長髯齊胸的道士便硬要「切磋「,還惡語相加,言辭譏諷,公然放話:「武當不外如是,一個敢跟我打的都沒有。」有陣子鍾道長實在看不下去,便出場收拾。


期間,他也常常參加武術擂台賽,取得優異成績,與其他門派的傳承人一同切磋、交流。1994年後,鍾道長不再比武。


鍾道長在與他人切磋比武之時,他的修為不斷提升,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1996至2000年,鍾道長當選為武當山紫霄宮主持。在此期間,鍾道長曾為江澤民、喬石等政要表演武術,並得到一致嘉獎。


就當鍾道長的地位到達頂峰之際,2001年,其恩師之一的王光德道長駕鶴西歸。


隨即,鍾道長做出了一個驚人舉動——離開了修鍊近20年的紫霄宮。並於2003年秋天,辭去所有道職,將如日中天的「武當道教武館」交給弟子,孑然一人悄然隱退。


五年後,有記者在武當山五龍宮背後的山洞裡找到了鍾道長。原來,為了提升武術境界,他在幾年前在此開鑿山洞,並帶著蔣飛等弟子隱居於此。


歸隱山林的生活自然艱苦,半夜出恭都有生命危險。他在五年間隱居修行,白天打坐練功,晚上看書寫字,不斷提升自己,過著修道習武的日子。


鍾雲龍自始至終保持著坐而論道的藹然,絲毫沒有一代武術大師的霸氣。


談到退隱,他說:「我是一個道士,回歸自然是我的本分。十多年俗務纏身,雖然有了些浮名,但我時刻想著隱退靜修。當年雲遊名山大川,我發現了好多靜修的地方。等我隱退再去,那些地方都成了旅遊勝地。」在那段時間裡,鍾雲龍幾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乎與世隔絕。



到全國各地尋找散落在民間或隱居他鄉的武當道長



第三重境界 | 見眾生


將所學的教給別人,能夠啟發別人,才叫見眾生。一代宗師,既能隱於市,又能見眾生;既自我修行,內外雙修,又有血有肉,精神傳承。真正的一代宗師見到了自己,也見到了天地,必定反哺眾生。


有江湖,就有傳說。


很多人不理解當時的鐘道長在如日中天的日子裡,會悄然隱退。外界一度為他感到惋惜,但鍾雲龍道長卻一臉釋然,說:「道教是研究自然的,真正的道人不喜歡搞管理。」


在這段時間裡,鍾雲龍,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在武學造詣上早巳是一代宗師,武功也在不知不覺中進人另一個境界。


2009年,政府對武當山武術院校進行規範管理,對各院校的院(校)長和教練進行武當內家拳培訓。鍾雲龍受邀擔任此次培訓的總教練。同時,他也感覺到了弘揚和發展武當武術養身文化的人才不足。是時候反哺眾生,傳播武當文化了。於是他抱著對武當武術和歷史負責的使命感,毅然下山傳授武當內家拳。


2010年,他被正式命名為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當武術代表性傳承人」。其傳承的武當三豐派武術,經他之手改良創新,融技擊與養生為一體,享譽海內外。


「武術寧可不傳也不能誤傳,誤傳就會禍害社會。我以公德心辦學,要培養的是教練型人才,希望我的弟子成為傳承武當武術與養生文化的主力,把武當武術傳下去。」談及老道長郭高一和朱誠德當年對自己的諄諄教誨,鍾雲龍說:「授之以技,傳之以神。他們像父親一樣對我,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愛。」


本著對弟子負責的原則,無論是表演還是實戰,鍾雲龍都用同樣的方法授徒。「我收徒弟,一定要人品好,有信仰,熱愛武當文化。不是道長不能說自己是道長,不能用『唯一』與『最』來吹墟抬高自己。」


鍾道長表示:「中國武術絕非花拳繡腿,有太多的原因使得武術沒有很好的傳承。當年和別人比武,要是被人的怪招擊中,我反而很開心,回去之後整晚地鑽研。」對於已經難堪重負的傳統武術來說,確實需要一幫這樣耐得住寂寞的人,繼續將武術的火苗傳下去。


「習武的初衷不能是找人打架,要是懷著這樣的心態,武術的精華根本體現不了。況且,散打也好,拳擊也罷,都是那麼幾個簡單的套路,但傳統武術就不同了。要用傳統武術擊退強手,尤其是修鍊武當內家拳,沒有十幾年是根本不可能的。」鍾雲龍道長如是說道。



到全國各地尋找散落在民間或隱居他鄉的武當道長



鍾雲龍道長論道


1.中國武術來源於早期原始生活的生存需要,它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可查記載最早的是鬼谷子,創通背拳,形意、象形拳,還有八仙漢鍾離。現在大家練的功法是漢鍾離創的,到張三丰時代才從多元形成一體,提出太極陰陽的理念。生命科學的完善不僅是武當武術的創始,還是道家文化、中國武術的革命。


2.武術常常會與武俠、特別是影視作品中的聯繫在一起。對於武術來說,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不是影視作品簡單能表達清楚的。武當的道家功夫,集中華武術百家之長,是道家文化集大成者,它把人體科學、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融為一體。道法,是通過修鍊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


3.道家修鍊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越到後面可能越無所表現,無為無不為,是一種內涵文化。生命科學,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達到精氣神凝聚,能量的演化是外面無法看到的,人到四十歲人的能量開始衰頹,是常人無可抗拒的。道家的功夫就是超越這個,四十歲、六十歲,甚至一百歲兩百歲不退,這就是能量。


4.練武術是一種傳統文化,這是它的最高境界,但是過程中也帶著天地正氣,見義勇為、保護弱小,是練武人闖蕩江湖應有的思想。現在武術環境改變了,有些功能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


5.張三丰對武術和道家都是一次革命,在張三丰以前,武術就是武術,漢鍾離等人可能動就是動,靜就是靜。


6.現在的社會中練武,一種是為了健康為了生活的,一種是熱愛、追求武術境界的。後者要從小開始練,一些經絡等的東西長大也可以練,但難度大很多。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天天談 的精彩文章:

台灣唯一警察廟 關公哪吒土地公三山國王也要值班
城隍爺奉旨遶境賑孤 市長遵循古禮「護轎」
古村中天書一般的道教符咒,誰來解謎?
桂北中元節:丹霞山下萬盞河燈耀資江

TAG:道教天天談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散落民間的寶藏,找到一處便能富可敵國
散落在民間的道術
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廢墟
韓國國民MC劉在石的前世今生 及散落各地的親人
散落一地的憂傷
中國最悲慘的皇帝陵,散落在荒山野地之中,變成了莊稼地,專家都不願意去考古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悠久城市,歷史底蘊的延續
他們回到這裡,看到遍地慘劇,無數動物骸骨散落各處
老屋在,家就在——那些散落在德江大山深處的土家民居
散落在泰國民間的「高圓圓」,美過明星姑姑
泰國美女都散落在民間了,盤點泰國街頭擺攤「西施」!
散落在地球各個角落的隱世酒店,那裡有你從未見過的風景
散落世界各地的寶藏 再不去挖就沒了
盘点那些散落新疆各地的夕阳美景
散落在外國的戰鬥民族,普京大帝遙望這些俄語城市
那些散落在民間的明星們!
美國一海灘上散落許多「黃色罐子」,引得附近居民歡快趕來撿拾
散落在泰國民間的非人妖版「高圓圓」,美過明星姑姑
這國度埋葬中國十幾萬勇士,如今墓碑全部被毀,屍骸散落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