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鑒於中國的教育現狀,越來越多的人想送孩子出國留學。然而,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負擔得起高昂的留學費用,也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捨得讓年幼的孩子遠渡重洋。

當不能送孩子出國時,如何在應試的土壤里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北大畢業、曾任大學教師的知名出版人郭力作出了精彩的回答。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她努力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補償,讓女兒在成績優秀的同時做到素質全面。女兒月月由於綜合素質高,高中被美國著名寄宿學校迪爾菲爾德學院錄取,高中畢業後,又被耶魯大學錄取。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通過對教子實踐的總結和對美國教育的觀察,郭力建議家長從這四個方面著手,幫助孩子補足應試教育之缺。


1


女兒教會我「批判性思維」


月月出國後不久,就把學校講授的「批判性思維」介紹給了郭力。女兒講得頭頭是道,郭力既欣慰又慚愧,「在國內我們從小就沒有接受過這樣的教育,自己也缺乏這樣的思維模式,反而是女兒給我反哺了這一課」。


孩子怎樣才能擁有「批判性思維」?郭力認為關鍵在父母——父母不用一種思路看待人和事,孩子才能有相對多元的思維。她一直認為韓寒的父母值得學習。韓寒的父親曾經說,我們沒有培養韓寒,只是讓他自由發展。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有人說:「韓寒太叛逆,多虧有點才氣,可以寫書養活自己,否則憑他那種個性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每當聽到類似的話,郭力心裡就悄悄地想:人家寫書的才氣也是父母儘力守護住的。正是因為父母努力為他保留住了他性格中最為突出獨特的部分,韓寒才能夠成為今天的韓寒——優秀的暢銷書作家,個性十足的賽車手,始終站在社會清醒面的公共知識分子。


韓寒嚴重偏科,曾因七門課成績不及格留級。如果非得強迫他在高考這條路上走下去,結果是可以想像的:未來社會上只會又多了一個應試教育的犧牲品,而少了一位特立獨行、頭腦清醒、眼光犀利的社會公民。


究竟什麼樣的路更適合孩子?除了孩子本身,更重要的認識者和決策者是父母。現在很多父母都放不開,有時是捨不得,有的是不甘心,有時是覺得抹不開面子,所以即便孩子的個性不適合傳統教育體制,他們也接受不了孩子走一條不夠循規蹈矩的路。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這反倒襯托出了韓寒父母的可貴——在給了韓寒基本品格教育的前提下,在韓寒實在很難適應應試教育時,他們放手了,讓孩子自己去闖。


這關係到父母自身的素質和修養。父母不眼界狹窄,孩子的視野才能開闊;父母不用一種思路看待人和事,孩子思維才能多元,用更豐富的頭腦和格局和這個世界相處。父母有不走尋常路的勇氣和自信,孩子才能更容易走上一條更貼近他天性的自在之路。

2


幫孩子寫作業,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最可怕的是沒有自信,一旦沒有自信,很多東西都無從談起。而應試教育恰恰擅長摧殘孩子自信心——根據分數進行排名,差生常常抬不起頭來。如何保護女兒的自信心不受破壞?郭力的辦法就是盡量不讓孩子受挫。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月月讀三年級時,數學老師特別嚴厲,學生做錯了第二天必須改正。如果忘了或改錯了,老師就扣分,5分、10分、15分……一一記錄下來,達到30分鐘就記錄在案,算在最後期末成績里。這種做法對月月造成很大壓力,她多次說:「我們本來對數學挺感興趣的,現在都不喜歡數學了。」


郭力的對策是這樣的:月月每天寫完作業之後,不管多晚,她都會100%地給她仔仔細細檢查一遍,發現錯誤馬上就改,保證她幾乎沒有因為家庭作業錯題而受責罰,從而保護了她對數學課的興趣和信心。


郭力坦言,她幫孩子寫過作業,而且不止一次。「如果他們自信心一旦被挫傷,恢復起來要很長時間。我幫孩子寫作業的目的,是希望讓孩子受到的壓力適度,保持他的自信,並且不要讓他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有朋友就問郭力:「這個數學老師的做法明明不合理,你為什麼不幹脆去找老師談,把問題提出來呢?」


郭力說:「我在孩子上學階段有個原則:只要她沒有在學校受到人格侮辱,我就不去找老師。應試教育給孩子帶來的一些相對負面的影響,或者學業上的壓力,我們父母自己想辦法解決。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有兩個,第一,目前的教育模式下,老師也不容易;二,大環境是這樣,不想女兒與體制對抗,撞得頭破血流。」


如果選擇在國內上學,父母最理智的心態就是和孩子一起適應,盡自己全部所能保護孩子在這種體制里能夠不受到打擊,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當然,如果從道德教育角度來說,這種做法確實不太合適。可是從保護孩子學習信心和興趣的角度,又只能做這個無奈的選擇。這或者是中國父母面對當下教育難題時都會遇到的兩難選擇。等孩子長大了,父母應該向孩子解釋自己的為難,讓孩子承擔自己的功課,同時要讓他們明白誠實遠遠比成績重要。


3


閱讀是對孩子最好的人文教育


女兒常常跟郭力說:美國高中的語文課和中國的特別不一樣。他們不太會摳詞、句、閱讀理解,而是老師指導學生大量閱讀。


國外的學校特別注重文科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方式就是讓孩子廣泛閱讀。先讀作品,然後大家一起討論。不懂可以提問題,大家討論,老師給出指導和啟發。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途徑。書會給孩子打開一扇敞亮的門,讓他了解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世界。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喪失的不僅是最重要的一種學習能力,同時也失去了從書中體驗豐富情感和多樣人生的機會。


郭力了解到,美國有一對教育專家夫婦,非常重視孩子閱讀,認為閱讀是對孩子進行人文熏陶的最好方式。他們家有個小習慣:每天一兩個小時,閱讀經典名篇,大家一起坐下來聽。可惜他們家三個孩子都是男孩,讓他們一動不動坐一兩個小時簡直比登天還難。於是有一段時間,那位媽媽特別苦惱。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苦思冥想中她靈機一動,嘗試了一種新的方法:讓男孩們在房間里隨意進行他們喜歡的遊戲,媽媽或爸爸在一旁閱讀。你玩你的,我讀我的,讓名篇名段落像背景音樂一樣伴隨著孩子們玩。後來發現,這種看似十分「不認真」的形式,竟然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男孩們長大後都對父母曾經讀過的東西記憶猶新,而且印象很深刻,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還能對那些經典著作做出自己的解讀。


4


情商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智慧


在美國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很多孩子,不甘心「獨善其身」,找份好工作,找個好老公,而傾向於「兼濟天下」,當個世界公民,為人類做貢獻。


相比之下,中國的一些家長在培養孩子過程中,過於看重孩子和家庭本身,而忽略了對孩子大情懷的培養。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郭力的一位同事經歷過這麼一件事:有一次,同事去學校開家長會,會後班主任讓她留下,同事當時心裡特別緊張,不知道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兒子在學校「闖了什麼禍」。後來老師告訴她孩子的學習不錯,其他方面也不錯,就是有一個小缺點——不熱愛集體。同事告訴郭力說,她聽到這句話時心裡大鬆了一口氣——「這算什麼缺點?!」


但郭力覺得這是很大的缺點。


女兒從小到大,郭力和先生始終鼓勵她為別人服務。我們一直認為,孩子應該有很強的服務意識——對社會,對他所在的集體,對周圍的環境和人。

當準備不了200萬送孩子出國時,我們還能怎麼做?



「這一點是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極為看重的。我不願意讓孩子成為一個只注重自己周圍五平方米之內世界的人,一個狹隘、吝嗇的人,一個不願意付出的人,一個對集體或別人沒有擔當的人。」郭力說。


孩子的情商如何,意味著他將與這個世界保持怎樣的關係。對立還是統一?矛盾還是和諧?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的情商水平,反映的是父母給予的智慧。


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走進職場,普遍感覺難以適應。其實說它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關鍵就是看父母從小給孩子鋪就了一種怎樣的職場情商的底色。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也是最為重要的學校。因為這個學校在孩子的性格底色中所鋪就的一切,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所有的父母都只教會了孩子「獨善其身」,而不把「兼濟天下」的情懷賦予孩子,那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授權)


徵稿啟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互聯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昨天收到了1000多個孩子的夢想,它們是否也曾在你腦海中
2010後的娃是要逆天么?3歲孩子的情商,只有你想不到
國學常識200題,不給孩子收下來,你就虧了
為什麼說100遍孩子也不聽?終於找到原因了!
老公月薪不滿3500,我不想給他生孩子,有錯嗎?
孩子補鋅這事兒,我們竟然錯了 13 年!
13歲孩子卻有80歲老人的血管,為了健康我們不該做些什麼?
做了25年,狂銷1000萬冊,這套給孩子的藝術啟蒙書,看完我都想扔下手機去畫畫!
自從用了100円店的這幾樣東西,老公早回家了,婆婆不找茬了,連孩子也不鬧了……
2016年最任性熊孩子 敢給政要擺臭臉的只有你們了
家長警惕:90%初一孩子都會出現的5大問題,再不看就來不及了
他們身高都不到90厘米,相戀8年如今想要自己的孩子
帶2歲的孩子旅行了10次,我是怎麼做到的?
一耳光過去,他只能從1數到10,孩子這部位打不得
未來30年,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老公騙了我50萬,剛結婚就跑了,懷孕8個月,生孩子都沒地方去
別再繼續錯下去了!12歲前不讓孩子看電視,才是真正的對他好
當我渴了, 你有兩個蘋果你會怎樣? 5歲孩子的回答出乎意料
他13歲當爸爸,誰想到最後孩子卻是15歲男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