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台灣作家周志文:花樣的年華

台灣作家周志文:花樣的年華






周志文,筆名周東野,祖籍浙江天台,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七日生於湖南辰溪。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捷克查理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講座,及《中國時報》、《中時晚報》主筆,現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淡江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文學作品有《日升之城》、《三個貝多芬》、《冷熱》、《布拉格黃金》、《尋找光源》、《風從樹林走過》、《時光倒影》等書。








有一首老歌不知歌名是什麼,我小時候常聽姐姐唱,好像是早期電影《花木蘭》裡面的插曲,由一個名叫陳雲裳的女星唱的,開始一段歌詞是這樣的:「月亮在哪裡?月亮在哪鄉?它照著我的臉,也照著我的床,照著我白髮的爹娘……。」這首歌詞意淺顯,節拍悠緩,同樣的調子不斷重複,很像民間歌謠。我記得姐姐在剛生她大兒子的時候,常常在搖籃邊唱著這首歌,那時姐姐還年輕,才二十多歲的樣子,唱這歌的時候,臉上浮著初為人母獨有的淺笑。但後來我總覺得這首歌有些不對勁兒的地方,我總覺得歌詞不是那麼的「準確」。既然問月亮在哪裡,就表示現在沒有月亮,沒有月亮,怎麼說月亮照著我的臉與我的床呢?姐姐好像告訴過我,說這歌是花木蘭在軍中思念家鄉的父母唱的。這又有問題啦,月亮同時照著「我的」臉與床,也照著白髮的「爹娘」,證明木蘭應該與爹娘是在一起的,如果不在一起,說月亮照著自己也照著父母就是想像。白香山詩中有句:「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在句前加上「共看」就對了,詩中常有這樣的描寫,蘇東坡的「千里共蟬娟」,也是同樣的意思。不過以上的思考,是在我教書之後,國文老師做久了,就整天注意文句通與不通的問題,真令人絕望啊!






 


我小時候還聽過不少周璇唱的歌,當然也都是從姐姐那兒聽來。周璇曾經是個有名的電影明星,主演過很多片子,都是哭哭啼啼的悲劇,好像很少是喜劇的,所以用戲劇術語說,她應該是個「苦旦」。中國人在周璇的年代,憂患一生的人特別多,大概須要借著看別人受難來紓解自己的痛苦吧,所以初期的電影悲劇獨多。周璇又是有名的流行歌曲的演唱者,當時還沒「歌星」這類的名稱,她有個綽號叫做「金嗓子」,可見她嗓音之好及受歡迎的程度了。然而當時的錄音用今天的標準言,真是太原始了,單聲道不說,還錄得不穩,也就是所錄的聲音忽大忽小,音的線條時粗時細的,再好的嗓音也被扭曲而糟蹋殆盡。但沒有更好的錄音比較,大家還是得服服貼貼的聽下去。

 


周璇有個有名的電影,片名叫作《漁家女》,是部黑白片,我記得小時還看過,但到底是在哪兒看的,卻不記得了。《漁家女》是個描寫都會知識青年與漁鄉女孩的戀愛故事,整個情節,有點像法國詩人拉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的小說《葛萊齊拉》(Gragiella)。那種高下(包括社會地位與知識程度)懸殊的愛情在早期總是個悲劇,受傷的自然是弱勢的女方,故事的結尾,女主角好像瘋了。《漁家女》的插曲自然由也是「歌唱家」的周璇唱,我很難忘記電影中的女孩瘋了,然而她卻說是世界瘋了,女孩發狂的在原野一邊跑著,一邊用吶喊的聲音唱:「我不要這瘋狂世界,我不要這瘋狂世界!」歌聲凄厲得令人不只是傷痛,而有內心滴血的感覺。從現實世界的角度看,是漁家女瘋了,而從漁家女的角度看,現實世界辜負了純潔的她,瘋的當然是世界。這個情節,也許激發社會學家對「不公平」的社會試圖糾正改革的想法,對我而言,卻是一陣深深的憂愀從心中興起,少年的我與眾人一樣,對這複雜又充滿不公正的現實世界,也如漁家女般的無能為力。倒是後來讀了拉馬丁在《葛萊齊拉》書後的題詩,能稍稍「撫平」我的憂傷。那首長詩中有幾句,陸蠡把它譯成:


 


但我緣何念念於既往的情景?


 

任風在號,任海在吟,


 


去吧,去吧,悲之念,


 

我寧幻想,不願涕泣泫零。


 


這詩不但欠缺剛健之氣,而且有點逃避現實,但詩人因自己無能為力的過錯而悲哀,則是事實。人在陷入憂傷的時候,恐怕只有靠體會世上有更大的憂傷才能發生止痛的作用,痛並沒消失,只是轉移,讓自己痛在更大的痛前面顯得微不足道而已。






 


周璇的歌,還有幾首具有「藝術」風格。不是所有流行音樂都只是流行而已,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1873-1943)曾在好萊塢作配樂的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在前蘇聯築起「鐵幕」之後,為蘇聯「革命電影」作配樂插曲,數量之多,令人咋舌,但並不妨害他們是二十世紀有份量的作曲家。這點在中國也不例外,黃自的〈天倫歌〉,從來就算是「藝術歌曲」,每本高中音樂課本裡面都有它,但當年也是為電影所作的插曲。周璇的歌〈黃葉舞秋風〉、〈花樣的年華〉都有相當的藝術風格。我記得姐姐特別喜歡唱〈花樣的年華〉這首歌,後來我知道這首歌是由寫過《中國小說史》的學者范煙橋作詞,由當時有名的作曲家陳歌辛作曲,是一九四六年出品的電影《長相思》中的插曲,背景為描寫抗戰沿海淪陷,「孤島」上海發生的故事。歌的起首是:「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用這幾句話歌頌人生像花一樣的青春,寫得很好,尤其後句,真有《莊子》「澡雪精神」的氣勢。姐姐老是喜歡唱這幾句,她唱的時候,好像生命的美景正要一幕幕的在她眼前展開的樣子,儘管她遭逢的,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天崩地解」的時代。然而這首歌的運氣很不好,四九年之後大陸當然不允許唱這屬於舊社會的「靡靡之音」,而在台灣也遭到禁唱的命運,原因是歌詞中的一段:


 


驀地里,這孤島,籠罩著慘雲愁霧,慘雲愁霧。


 


啊,可愛的祖國,


 


幾時我能夠投進你的懷抱,


 


能見那霧消雲散,


 


重見你放出光明!






 


又是「孤島」又是「祖國」的,難怪沒法躲過禁唱的命運,這是當時作詞的人與唱歌的人所無法預料的。但屋外也許一片肅殺之氣,屋內仍然可以春風不斷,姐姐還是愛唱這首歌,有時孩子在哭,她逗他們,用輕快又譏諷的語氣唱著「驀地里,這孤島,籠罩著慘雲愁霧,慘雲愁霧」,總要把「慘雲愁霧」中的孩子惹得破涕為笑不可。


 


姐姐從少年到青年的階段,那應是人生最精華的時刻,不幸都是在動亂中渡過。她最高的「學歷」是高師(高等師範科,相當於高中),但沒讀完就遇上時代的大變革,她只得放棄學業,草草與姐夫結婚,慌亂中帶著寡母與我們一大群弟妹來台灣,當時姐夫還是個低階軍官。我們一家隨著姐姐依附的軍眷體系,住在簡陋的「眷區」里,但我們比一般有戶口的軍眷更為卑微,原因我們一家除了姐姐外都屬於「旁系親屬」,是沒有任何配給的,我們寄居在軍眷家庭,等於是個「黑戶」,一切生機須要自謀,包括居住空間與食物。但當人置身在最困窘最低暗的角落,才知道人生存的力量是極為堅軔的,天地雖然蹇迫,但仔細找,也有容人之處,我們終於一個也不少的生存下來。其中也有個理由,是姐姐一向開朗樂觀,我記得我小時候,姐姐成天都是笑嘻嘻的,光彩總是寫在臉上,她後來找到一個在聯勤被服廠教唱軍歌的工作,成天在家練軍歌,「休息」的時候,也唱些名星如周璇、白光、李香蘭等唱的歌,所以我小時寄居的姐姐家,也許家徒四壁,身無長物,但歌聲卻是從未中斷的。






 


姐姐教唱的軍歌,用今天的標準而言,是再八股也不過的,都是要人「統一意志」來効忠國家與領袖,情緒是喚起國恨家仇,隨時準備犧牲,以完成領袖的復國意識。早期有一首名叫〈保衛大台灣〉的歌,味道與一般軍歌不一樣,這首歌描述政府帶著軍隊與眾人退到這座海島,已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只有誓死保衛台灣,以圖進取。歌詞有段:「保衛大台灣,保衛大台灣,保衛民族復興的聖地,保衛民主至上的樂園。」最後兩句,尤為悲壯,是這樣的:「我們已經無處後退,只有勇敢向前!我們已經無處後退,只有勇敢向前!」這首歌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相當的韻味氣勢的,歌詞比較深沉,對自己的處境遭遇有所檢討反省,不是一味的鼓動仇恨敵人的情緒而已。然而這首歌大約只唱了一年多,就不準唱了,我們在宜蘭鄉下,反應比較遲緩,直到我四五年級的時候,小學還有在教唱的,但首句「保衛大台灣」小孩都用閩南語的諧音著唱道:「包仔兩角半」或是「豆花兩角半」,其間還打打鬧鬧,調笑不已。後來終於知道這首歌禁唱的原因,是隔海的「人民電台」也在播送這首歌,只是歌詞改成「包圍打台灣」了,誰教中文裡面同音字太多了呢。


 


姐姐到被服廠教唱軍歌的時候,已經不準唱這首歌了。姐姐教工人唱歌之前,往往先教我們唱,她告訴我們軍歌都是四分之四的節拍,唱時第一拍要用力,第四拍如果是一句的結束,要收音短截,千萬不能拖長,這是唱軍歌的要領。那時整個社會都在搞個人崇拜,而崇拜的對象又集中在蔣總統身上,很多大氣魄的軍歌,其實都是在歌頌他的英明偉大,蔣氏的生日都搞得普天同慶的樣子。有一首名叫〈領袖萬歲〉的歌,不論旋律與節奏,都是軍歌的上選,歌詞比其它軍歌顯得長許多,好像是「祝壽」的歌曲,其中開始的部分是:


 


領袖,領袖,偉大的領袖,


 


你是大革命的導師,


 


你是大時代的舵手。


 


讓我們服從您的領導,


 


讓我們團結在您的四周。


 


後面還緊接著:「為了生存為了自由,大家一起來戰鬥,中華民族發出了反抗的怒吼,鐵幕里的同胞再也不能忍受。……」真是又盛大又漫長。不幸這首歌「頒布」得晚,廠方又要求在誕辰日前教到所有工人會唱,好在典禮上使用,這等於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姐姐做到了,辛苦了她,也辛苦了我們在家陪她練唱,當然全廠上下把這首困難的歌曲在期限內學會,可見意志的力量。現在想來,耗那麼大的力量去表現對一個人的崇拜,到底有什麼意義呢?那些行徑與宗教上崇拜神明有何不同呢?只不過當時的所有人都認為是合理的。






 


姐姐後來被聘為工廠的正式僱員,擔任文書雜務,教唱軍歌就不由她了。她後來連續生了五個孩子,她在「拉拔」孩子的時候,台灣社會逐漸「質變」,以前生活中的悠緩與緊張,在新的時代都變得毫無意義了。她的孩子都逐年成長,過了幾十年,她也從青春步如衰頹的老年,幾乎忘了她曾有過燦如黃金的歌唱歲月呢。偶爾我們會提醒她一首她曾唱過的歌,她也跟著唱,但一首歌常弄得支離破碎,像一片一片拼湊不全的拼圖模樣,她記憶原來不很好,而越老又越退化。


 


姐姐已於去年五月過世,她過世的時候我正在北京,特地為她趕回來。我記得過年前去看她,她呆坐在屋子一隅,看到我只會淺淺一笑,她已經失智多時了。他的幾個子女都孝順,最小的兒子為了喚回她的記憶,特別買了一套周璇的唱片,不時在一個小音響中播放。我去的時候,正好放著那首〈花樣的年華〉,我們帶著她唱:「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這首她年輕時最熟悉的歌,她的幾個孩子是在這首歌曲中長大的。然而不論我們多大聲的唱,她都沒有反應,當時的她端坐在藤椅上,眼看著前方,好像世上發生的一切她都懂,但都與她無關,掛在她臉上的是像菩薩一樣的永恆的笑容。




 


——摘選自山東畫報出版社《同學少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文學選讀 的精彩文章:

原唱陳力老師現場演繹87版《紅樓夢》經典插曲《葬花吟》,看著看著就哭了……
台灣星雲大師:學「講話」,更要學「不講話」
女人,你為什麼一定要經濟獨立?

TAG:港台文學選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花樣年華——畫樣年華
旗袍,花樣年華中沉醉
《花樣年華》慶功宴眾星雲集
王家衛的經典電影《花樣年華》
這個國家街上美女如雲,花樣年華卻個個愁嫁
鏡頭裡的花樣年華
朴寶劍:「和金泰亨一起每天都是花樣年華」
醫者筆記 薛秋艷:花樣年華,明媚如斯
花樣年華:民國時期,女大學生們的旗袍裝!
無胭脂味:民國女子的花樣年華
盛夏里的初雪,全世界最美好的花樣年華
五彩斑斕印花裙,點綴花樣年華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空中藝術課堂」——夏俊娜的《花樣年華》
厘子的舊電影時光之《花樣年華》
愛馬仕橙的花樣年華,潮流所指,甄選奢侈風範的家居設計
中國古代花樣滑冰的「黃金年代」
林志玲華晨宇《旅途的花樣》撒哈拉歷險
子衿聊志田20:日本編織大師志田瞳演繹的阿蘭花樣專輯1
時髦星人 | 吳磊瘋狂愛上花衣裳,美少年的花樣年華太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