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要秋後問斬?秋後問斬是什麼意思
?早在漢代便有「秋冬行刑」的規定,除謀反、謀大逆等罪犯即時處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後至冬至前進行。
那為什麼古人對犯人執行死刑要選擇秋冬季節,而不選擇春夏呢?
古人認為,春夏兩季萬木蔥蘢,正是植物和動物生長的季節,是一切生髮的季節,這個時候是不能起殺心的。而秋冬季節一片蕭瑟的景象,為了順應這個肅殺之氣,古人就選擇這個時候對犯人執行死刑。這個問題可以從《黃帝內經》中的東南西北方點陣圖看出,春天是生髮的,而秋天卻是收斂的,春天不能有殺機,而秋天就可以有殺機。
那秋後算賬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北方的農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後農作物收割後就有了經濟收入,而在這一年中欠下的費用就可以在秋後算清了。現在北方的一些農村,農民常在一些小的經銷店購買生活用品,經常到秋收後一起結算,這就稱為秋後算賬。秋天在五行中屬於西,西代表收斂,這個時候也是收錢的時候了,也可以這樣理解。
漢代法津規定,刑殺只能在秋冬進行,立春之後不得刑殺。唐、宋律規定:從立春到秋分,除犯惡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殺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決死刑。清代規定,經朝審應處決的犯人,也需在秋季處決。
西漢時期行刑的時間在農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執行的時間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這一規定一直為後世採用,直到清末。因為古代的死刑一般都在秋季,所以古書上和歷史劇中都經常有「秋後問斬」這樣的話。
《魏其武安侯列傳》是司馬遷《史記》中的名篇
作品敘述了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fen)之間的矛盾鬥爭,既曲折地反映了漢武帝(前140~前86)與其祖母竇太后、其母王太后之間的鬥爭,也深刻地反映了重黃老刑名的西漢初期,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西漢中期過渡的複雜激烈的鬥爭。
雖然同是外戚貴族,但是竇嬰憑藉赫赫戰功獲得了爵位,田蚡以裙帶關係平步青雲,竇嬰為人正直、忠於漢室、不貪錢財;田襪則善於權術、專橫跋扈、貪婪驕奢。結果因漢武帝依違其間,不主公道,竇嬰遭田蚡陷害。
終於在元光五年(前130年)十二月(農曆)的最後一天被田蚡殺頭示眾干渭城,田蚡之所以急殺竇嬰,是因為按當時制度,春季不宜用刑,甚至可能遇赦,這就是古代的「秋冬行刑」的制度。
我國歷史上,有關「秋冬行刑」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月令》「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獄訟」。
古時候,由於科學文化的落後,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認為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一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
設官、立制不僅要與天意相和諧,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古人認為,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
最後,請允許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點評辛辣、解讀深刻的新聞評論號




TAG:瘋狂歷史 |
※到底什麼是「秋後問斬」?
※產後要注意什麼?產媽須知產後坐月子禁忌!
※皇帝為什麼要有三千後宮佳麗,原因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這是為什麼?痛風為什麼要忌海鮮?
※砍頭之後是什麼感覺?古代小說告訴你真相
※感情這類事,沒必要問為什麼
※武則天得勢後,為什麼要整死她的親人們?
※為什麼古代斬立決都必須要等到午時三刻?
※大姨媽來後,我們應該要做點什麼?
※慈禧為什麼要稱為「老佛爺」?這背後有什麼玄機?
※多年後,你若未嫁我若未娶,我們為什麼還要在一起?
※什麼是秋颱風?
※人為什麼會做噩夢 夢醒後如何化解
※剖宮產手術後應注意些什麼?
※飯後做什麼事可以決定你的壽命
※我們為什麼要「吃苦」?
※離開後除了思念還有什麼?
※她關鍵時刻喊停,是什麼意思?
※入手金剛菩提,你必須要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