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神仙——紫虛元君

道教神仙——紫虛元君

一般祀奉紫虛元君的廟稱為黃庭觀,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南嶽衡山集賢峰下的黃庭觀。

道教神仙——紫虛元君


在中國道教史上,女姓出家入道併名垂青史的首推魏晉之際的魏華存。魏存華魏華存長期生活在洛陽,耳濡目染天師道的傳道經典和方式,以及在洛陽流傳的養煉經典,諸如《太平經》和《周易參同契》等。後決然歸依道教,並開創上清派。


紫虛元君又稱「南嶽夫人」、」魏夫人」,亦稱南真。魏夫人,名華存,字賢安,兗州任城(今山東)人,西晉司徒魏舒之女。


魏夫人者,晉司徒劇陽父康公舒之女。幼而好道,靜默恭謹。讀《庄》、《老》、《列》三傳,五經百氏,無不涉覽。志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沖舉,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納氣液,攝生夷靜,親戚往來,一無關見。常欲別居鬧處,父母不許。年二十四,強適太保掾南陽劉文字幼彥,生二子,長日璞,次日瑕。幼彥後為修武(今河南境內)令。夫人心期幽靈,精誠彌篤。二子粗立,乃離隔宇室,齋於別寢。後眾真下陣,而清虛真人王君(王褒)為之師,授以《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經,合三十一卷。


——《南嶽魏夫人傳》

魏夫人生長在一個不尋常的仕宦之家。其父魏舒,字陽元少年時成為孤兒,寄養在姓寧的外婆家。四十餘歲時,郡守派員訪察孝亷,魏舒被推舉到朝廷,對策合格,後陞官至司徒,魏舒被聚了三個妻子都己死去,兒子活了二十七歲,也早於魏舒而死。


魏夫人生於曹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其父魏舒,時年己四十四歲。魏夫人幼小時,隨父任朝廷官職,居住洛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平時喜讀《老子》、《莊子》、三傳五經及諸子百家。幼年時,就接受天師道,羨慕神仙,靜默養煉。及年長,信道修鍊,日益強烈,平時按道教養生丹法服胡麻散、茯苓丸,並且用吐納氣液,攝生靜養。家中親戚往來,她一概拒絕會見。她要求離開家庭,住到一個清靜的地方,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對。無奈,只好在家中找一偏僻的住室,讀道書,靜養煉。


魏夫人到二十四歲的時候,父母親強迫她嫁給太保掾、南陽籍的劉文(字幼彥),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璞,小的叫瑕。幼彥後來做了修武縣令。魏夫人內心一直嚮往道教,崇信越來越誠。待二個兒子長大,於是就和丈夫分居,齋戒別室。終因精誠勤致天帝開懷,命神人降授《上清經》,由魏夫人傳播於世,遂為道教上清派開祖。

道教神仙——紫虛元君


道教傳說,魏夫人與丈夫劉文分居之後,經過了三個月,忽有清虛真王褒及眾真人降臨夫人齋室,告訴夫人說:「你專註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於是,讓玉女打開玉笈拿出《上清真經》三十一卷,說:「我昔潛心學道,遇南極夫人,西城王君,授我寶經三十一卷,誦經習行,以成真人,住有小有洞天仙王,今日所授,乃昔日的文本。」隨後,清虛真人王褒起立向北,畢恭畢敬,執書而祝說:「奉泰帝的命令,於今良辰吉日,以褒昔精思於陽洛山所授的寶書,傳與魏華存,計三十一卷,華存當謹守明法,修真成仙。有泄我書者,身為下鬼,族及一門。」祝罷又說:「此書當傳真人,不僅我得如此,你今獲此,皆泰帝的命令。自我之後,當有七人得到它,至華存即是第四個人了。」於是,親手授予夫人。隨後,王褒又摘經中之節度,行事之口訣,一一傳於夫人。


又據《太平廣記·魏夫人傳》記載,隨後景林真人又授其《黃庭內景經》令其晝夜存念,誦習萬遍之後,可洞觀鬼神,調和三魂五魄,可致長生久視。授己畢,眾真人隱形而去,留言他日將會見於洛陽山中。諸真命玉女撫琴歌唱,一時仙樂繚繞,室居隔壁的劉文全然不知。其後,劉文去世後,華存知中原將亂,遂攜二子渡江,璞為庾亮司馬,又為溫太真司馬,後至安城太守。瑕為陶太尉侃從事中郎將。其後,華存冥心齋靜,潛心修道,道行與日俱增。晉成帝咸和(326-335年)九年(334年),諸真授華存成藥二劑。華存服之,七日後撫劍化形而去,升仙為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夫人,亦稱南真。治天台大霍山,後多次降仙茅山。並傳法於琅琊王舍人楊羲,授以《上清經》宋元(1086-1094年)年間,加封為高元宸照紫虛元道元君,道教尊其為上清派第一代宗師。著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行於世。


魏華存在洛陽修真養煉好多年,己獲得上乘體驗。後來,丈夫劉文去世,中原發生饑荒,魏夫人樂善好施,救濟貧飢,得到真人兆示,得知中原將發生大亂,擬攜二子渡江南下。


魏夫人離開洛陽到江南,半途中,盜賊橫行,流寇打劫,而夫人所到之處,都平安無事,逢凶化吉。到南方後,夫人的兩個兒子都十分爭氣,長子劉璞升安城太守,次子劉瑕任太尉從事中郎將。夫人從此得以清齋而居安靜煉養,誦經修道,真功日進。


魏夫人在陽洛山,道成功滿之後,開始講經傳道,以其大德高行,天師道徒推舉她為天師道祭酒(高級傳教師),領職理教,克盡職守。

魏夫人得到《上清經》後,就勤奮誦習,宣講教化,形成了以士族知識分子為主體的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在煉養方法上,改變了過去從符籙禁咒和燒煉金丹,而為專煉人體的精、氣、神以求長生久視之道,成為套綜合醫學、仙道、巫術為一體的,以煉神為主的存想靜功。


魏夫人為了使上清派的煉修功夫深入人心,她把原來在晉武帝太唐九年(公元288年)三十七歲時接受到的《黃庭內景經》草本,加以修訂整理後,並予注述,撰為定本,傳抄問世。


魏夫人定本的《黃庭內景經》簡稱《黃庭經》,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經典之一。它是七言詩的形式描述人體臟腑功能,以三丹田與黃庭宮為樞紐,存思黃庭,煉養丹田,積精累氣,以求長生。內中所談到的人體生理,多與中醫學相通,其獨到之處,尤其是重視大腦的作用,確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


《黃庭內景經》首次提到中國氣功學所說的「三丹田」學說,對人體科學養生學有很大的貢獻。煉功時,注重腦(上丹田)、心(中丹田)、臍(下丹田)之氣下行,沉於下丹田,是運氣存氣的始點和歸宿。存養丹田,保氣煉精,這正是讀《內景經》的人練功強身卻病,養生長壽的最高希望。魏夫人於東晉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撰寫了《黃庭外景經》三卷之後而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據《南嶽志》記中所錄的《南嶽魏夫人傳內傳》云:婚後,華存夫人時常「閑齋別寢,入室百日不出」,每日念經修道。傳說由於精誠所至,感動上天,四位仙君在同一天降臨到她家裡,授她《太上寶文》、《八素隱書》三十一卷和《黃庭經》。她得到經卷後,日夜誦讀,潛心修行。丈夫死後,天下大亂,攜帶二子渡江南行。爾後又與二子分開,與侍女麻姑於晉大興年間來到南嶽,在集賢峰下,結草舍居住,靜心修道。這就是黃庭觀的來由。在她修行的十六年中,傳說西王母曾約請她到朱陵山上一起吃靈瓜,還得到西王母所賜的《玉清隱書》四卷,「時年八十,仍顏如少女」。八十三歲時,即晉成帝咸和九年(公元三三四年)間,她閉目寢息,飲而不食」,七天後一天夜裡,被西王母派眾仙來迎接她升天。


傳說,升天的第一天,有一群仙人駕著鶴車來到觀前的「禮斗壇」相迎。杜甫在《望岳》詩中說:「恭敬魏夫人,群仙夾翱翔」,說的就是這件事。魏華存升天后,被帝封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與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緱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嶽衡山的神仙洞府。傳說魏夫人升天以後,黃庭觀里繼而升天成仙的也不乏其人。首先是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則成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由於這些神話傳說,黃庭觀成為南嶽道教歷史上的神奇之地。


道教傳說,晉興寧三年(公元365年),魏夫人降臨琅玡王司徒公府舍人楊羲宅,告楊清規戒律,解說方術要訣,以《上清經》三十一卷親授楊羲,並讓他用隸書寫出,再傳給丹陽許謐、許翙父子,二許又另抄寫傳習。東晉末年,戰亂紛起,楊與二許先後去世,而許翙之子許黃民攜《上清經》避亂浙東,從此浙東盛傳上清派。


上清派後傳南朝齊、梁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四十餘年,建道觀、收弟子,著書傳道,弘揚上清道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傳教中心。茅山、龍虎山、閣皂山合稱江南道教「三山符籙」,一直延續至今。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教詞賦:全真祖師贈言女修
品老子之道,獻初修者
三伏大暑天這麼吃 喝足水常吃蔬果豆
漢文帝「妙用」道家智慧:謙卑下位 獲得皇位
全真教對後世文化的影響及其歷史意義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上清派開山祖師——紫虛元君魏華存
中國民間信奉的神仙之一紫虛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