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對手的印度,中國不足畏》

里約奧運風雲散,花落各家成定論。


像超級大國的美國,在奧運會上仍是「一超獨霸」,以金牌46枚、獎牌總數121枚而傲立群雄。而傳統強國的英、俄、德、日、法等,也是牢牢位居金牌與獎牌榜前列。


而新興大國的中國,也當仁不讓地繼續位列奧運榜單的三甲之列——且在我們的里約奧運金牌榜下滑了一位,到了第三位時,就已開始讓國人產生反思了。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可是,我們的近鄰印度,其竟然是百年如一日的對此不溫不火,全民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很顯然,「和平時期的戰爭」的體育,正能折射和反映出一國精神與國民心態——如此看待奧運與體育的印度,在一個國家重要競爭對手的層面上,可以這樣說:這樣的印度,對中國而言,將不足畏!


印度,作為亞洲大國、同樣位居「金磚五國」之列,現有人口已達12.7億,直逼或超過中國人口,成為世界第一人多的國度,或在不久的未來就能實現——如此人口紅利之下,印度卻在體育上,可言一直是一個「失敗的國家」,最起碼在世人的眼裡,顯然普遍有如是觀。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里約奧運會上,印度人取得1銀1銅,在獎牌榜上名列第75位——印度在過去的36年里,也只拿過一塊金牌。再往前推,從1928年到1980年的52年間,印度雖也曾有8枚奧運金牌入帳,但這無一例外的都是來自曲棍球項目;可是,從1980年開始,印度似乎就與奧運金牌幾乎要老死不相往來了。

原因何在呢?要說印度曾與中國一樣,都在近現代史上,屢遭外敵的侵略與奴役,造成了經濟社會的落後,這顯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歷史原因。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可是,時代來到了當下的21世紀時,印度目前經濟增速世界第一,可他們與奧運金牌仍然無緣,舉國之內,也一如繼往地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顯然在折射出,印象人的體育競技觀,不只是經濟上的原因,也有制度、機制上的問題,更是其民族精神的深層次原因所導致。

自古以來的尊卑固化的「種姓制度」思想,仍深入在當今文明時代的印度社會的肌理中。複雜的不同種族的融合,顯然是印度的最大問題。抱有種族優劣論的傳統,依然傳承有加,「低種族」的人不能與「高種族」的人通婚,仍然普遍而現實地存在著——如果有誰違反了,甚至有可能遭至族群「私刑」致死,這顯然在一個當代文明的世界時,還是號稱「地球上最大的民主國家」里發生著,簡直是不可思議,或曰不可理喻。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這種人種優劣思想的存在,既有礙於印度全民族的統一性與凝聚力——這顯然是體育精神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更為關鍵的是,印度傳統的「高等級種性」的思維中,勞動最卑賤,付出辛苦的體力勞動,也為這些以上層人自居的「優等種姓」者所不願與鄙視。


而「低種姓」族群,則歷史性地因社會資源的缺失,而一直處於社會的末端階層,貧窮,正是他們的最大特徵。所以,類似於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的「勞心者治人,勞力治於人」的思想觀念,在印度一直根深蒂固,難以撼動。所以,上層人不願從事辛苦的體育付出,下層人沒有條件進行體育運動,並看到以此改變自己命運的希望,所以,全民皆不鍾情於體育的風氣與環境,就長期形成了。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同時,印度傳統文化中,特別是佛教文化思想,注重精神修行,其國民自上而下,皆「以食素、禁慾、苦行為榮,以食肉、休閑、體力勞動為恥」,所以,才產生了當年被大英帝國殖民之下,卻少見印度人武裝反抗,而最終是全世界極不多見的獨特民族特性的方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與運動下,以溫柔對抗侵略者的方式,也最終得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對大不列顛帝國的沉重一擊之下,才有了印度最終含有歷史僥倖的獨立建國。


設想一下,假如是當年印度離日本軍國主義的魔爪更近,則被日軍鐵蹄凌辱之下的印度,會有像中國那樣的全民浴血抗戰,並因此有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民族獨立與發展嗎?我看難。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當然,我們也不必在如此的國民精神性上,過於笑話印度——其實,在中國獨立解放之前,曾深受印度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影響,加上我們本就在「溫良恭儉讓」思想浸淫千年的洗禮中,可以說,中國人的傳統精神中,也與我們這位鄰居的民族性,有著某種重要的東方式契合性,如奴性、順民、忍辱負重、聽天由命的思想,已被歷朝歷代灌輸到民族的精神深層次中了。


同時,印度與中國還在傳統的文化教育思想上,同樣有重視教育、學習與文化的思維,但卻因此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所以,從事付出體力的工作,就成了低等人的象徵。這種傳統思維在當代文明社會裡,仍很根深蒂固地表現於印度人對待體育的觀念上。所以,不願意從事體育事業,即使從事了,也無法得到職業回報、地位提升與精神回饋,所以,當不當運動員無所謂,有沒有奧運金牌,也是全民不在乎了。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但是,中國人在近現代,卻相反地覺醒了,「強其筋骨、固其精神」,成了中國仁人志士救國圖存觀念的強烈改變——因為,當鴉片有將中華民族滅於萎靡不振的危險現實下,讓身體先強壯起來,才是精神奮發之基礎的意識,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必然在中國人的心中形成,這也成了當時改造國民性的重要救亡之路。


於是,像霍元甲、劉長春等,這些代表著體育精神的人物出現了,也成了民族英雄的象徵。從強身健體,到精神強大,中國走出了民族歷史的原有誤區與泥淖。所以,當我們的許海峰拿到第一塊奧運金牌時,當我們的中國女排時至今日,能在非常不易的逆境中,讓拼搏精神展現,用金牌昭示民族不屈與奮力前行的形象時,當然仍會讓歷史陰雲不會散去的中國人,多了一份感動與鼓舞。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因此,如果僅從體育觀這一個方面,來折射民族性的話,可以說,「狼圖騰」的思維,已在深入到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文化思想之中,「天人合一」與「獨立頑強」的一體兩面的民族精神,已成了中華民族新的精神層次。


那麼,因歷史原因,在各方面中、印仍會是強勁對手的環境下,若保持目前視體育為雞肋思維和民族意識,在某種意義或層次上說:這樣的印度,對中國而言,目前尚不足畏!



36年奧運僅一金,卻舉國無所謂,如此印度不足畏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不得不承認,殲20仍有很多部件不能國產化,很難達到年產36架
36歲的阿嬌至今單身,回應當年不阻止拍攝的原因,令人心疼!
有了它,誰都可以做「一年365天都不重樣的對稱早餐」
不可思議!PS竟然可以360度繪畫,這個功能很多人還不知道!
5年減掉36斤,雖然慢但是不反彈!
一年365天,可能四分之三的時間都要放在健身房
這3個屬相的人,衰不過36歲,窮不過42歲,後福無窮
此城,蒙古人攻了36年,大汗都死在這,也沒能拿下
PS居然可以360度繪畫了!這個功能很多人還不知道
一年四季,她364天都在虛度
因為說錯話,張娜拉不能來國內撈金,如今36歲無人敢娶
PS居然可以360度繪畫了!這個功能很多人還不知道!
中國唯一的糖都,年產量236萬噸,全國五分之一的糖都出自這
寫在中伊戰前:國足不行?1936年國足一分錢沒有卻橫掃亞洲
你才20多歲,為什麼活的千篇一律 希望你一年能活365天,而不是365遍
中國庫里滿血歸來!兩場砍36分,比兩外援要高,胡金秋也不如他
360度無死角,怎麼拍都是大片,不信你來看
就怕有才的人還比你努力!一年365天,他堅持每天一速塗!
36歲老將仍是國足領袖,如今卻遭炮轟帶壞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