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願消三障諸煩惱」,「三障」是啥?

「願消三障諸煩惱」,「三障」是啥?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這是佛教徒常用的迴向偈。究竟「三障」是甚麼?我們借用《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討論三障。

「願消三障諸煩惱」,「三障」是啥?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其薄塵行補特伽羅行相差別者:謂無重障、最初清凈、資糧已具、多清凈信、成就聰慧、具諸福德、具諸功德。


薄塵行者的相貌:「無重障、最初清凈、資糧已具、多清凈信、成就聰慧、具諸福德、具諸功德。」有這七種不同。


無重障者,謂無三障。何等為三?一者、業障。二、煩惱障。三、異熟障。

一、業障


言業障者:謂五無間業及余所有故思造業諸尤重業。


《瑜伽師地論》卷九云:「五無間業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羅漢,四、破僧,五、於如來所噁心出血」。造了這五種業要到無間地獄去受苦的,這叫五無間業。


「及余所有」:除了這五種業之外,還有其餘的所有「故思造業」:就是自己主動思惟、策劃要去造罪過的事情。「諸尤重業」:還有一種也是故思造業,但是這種業罪特別重。


《瑜伽師地論》卷九又云:「無間業同分者:謂如有一,於阿羅漢尼及於母所,行穢染行;打最後有菩薩;或於天廟衢路市肆,立殺羊法,流行不絕;或於寄託得極委重親友,同心耆舊等所,損害欺誑;或於有苦貧窮睏乏無依無怙為作歸依,施無畏己,後返加害,或復逼惱;或劫奪僧門;或破壞靈廟。」

「無間業同分」,不是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僧、於如來所噁心出血,但是與那種罪過與無間業是相等類的。


阿羅漢尼是女人得阿羅漢果了,於這樣的人,「行穢染行」,這個罪過和無間業是相等的。


最後有菩薩,就是一生補處的菩薩,想殺害他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打他,這個罪過和無間業是相等的。

「願消三障諸煩惱」,「三障」是啥?


供養天的廟,或者在四通八達的道路的街市店鋪裡頭,立法的,在那裡成立一個殺羊的地方,殺羊的法流行不斷的,去做這種事,這也是與無間業同分的。


或者一個人對於「寄託」,彼此間是可信任的,彼此間的感情是非常的好,親厚關係的人,極難的事情都能互相隨順來做,可委託辦重要事情的。對這樣的人,與有這樣親厚關係的人、信心的人,損害、欺騙他,這罪過很大,這就是和無間業的同分。


苦惱、生活困難、無依無怙,沒有人幫助的人,能夠做他的救護者,解決了他很多的問題。但後來卻傷害、逼惱他們,這也是與無間業同分的。


「或劫奪僧門」,劫奪出家人的財物。窺基大師《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解釋:「門者,因僧所由,諸所有事,如知他與僧物,自回入己等」。齋主、功德主拿來的財富,是布施給常住的、給大眾僧的,把它迴轉到自己的口袋裡了,這叫「劫奪僧門」。「破壞靈廟」破壞佛教寺廟、窣都婆,都是不應該的,罪過很大的。

為方便大眾學習,也在這裡節錄了《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對「無間業同分」的解釋:「無間業同分者,謂無間業同類之罪。謂污阿羅漢尼及母,是害母類。打最後有菩薩,是殺父類。或於天廟等行殺、或於委重所損害、或於貧苦困、施無畏已返害逼惱,是殺阿羅漢類。劫奪僧門,是破僧類。破壞靈廟等,是出佛身血類。或總攝類不須別配。俱舍與此不同,彼雲污母無學尼,殺住定菩薩,及有學聖者。奪僧和合緣,破壞窣堵波,是無間同類。從修相妙業,名住定菩薩,彼可殺之,今無此事。其最後身菩薩,定無殺者,故此稱打。殺有學聖雖是逆流,攝皆不盡。但是此中殺阿羅漢類,三義之內第二義收,耆舊類攝故。」


如是等業,名無間同分。


前面說的這些事情,都是和五無間的罪業是同等類的,將來都是要到無間地獄去受苦。

「願消三障諸煩惱」,「三障」是啥?



彼異熟果若成熟時,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業障。


「五無間業及余所有故思造業諸尤重業」,業若成熟的時候,異熟果報若成熟的時候,能障礙修學聖道;使令聖道不能現起,「是名業障」。


二、煩惱障


煩惱障者,謂猛利煩惱、長時煩惱。由此煩惱於現法中,以其種種凈行所緣,不能令凈,是名煩惱障。


煩惱障有兩種:「謂猛利煩惱、長時煩惱」。「猛利煩惱」,這是說煩惱的力量非常強大,這個是一種障;「長時煩惱」,這類煩惱不是那麼重,但是它若現起的時候時間長,常常有這種煩惱,也是能障修行。


由於有這些的猛利的煩惱,或者是長時的煩惱,在現在的生命體,就算是來到佛教裡邊,相信佛法,也修不凈觀、各式各樣的凈行所緣,但也不容易解脫煩惱,「是名煩惱障」。

「願消三障諸煩惱」,「三障」是啥?



三、異熟障


異熟障者:謂若生處,聖道依彼不生不長,於是生處異熟果生。


「果報」是舊的翻譯,「異熟」是新的翻譯。「異熟障」就是受生的地方對於修行造成障礙。受生的地方、得果報的地方,或者在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裡面得果報,或者到長壽天,到北俱盧州去。初開始現起叫做「生」;現起以後繼續增長叫做「長」。無漏的戒定慧,以生命體為依止的時候,不能生出來,也不能增長。在這樣的受生處所,在聖道不能生長的地方,修行就困難了。這是生無暇,生到無暇的地方去了。


或有生處,聖道依彼雖得生長;而於其中異熟果生,聾呆愚鈍,盲瞽瘖啞,以手代言,無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是名異熟障。


這是「根有缺」。受生的地方,有佛法可為依止,在這地方得到受生的時候,這個人是「聾」,耳朵聽不見聲音;「呆」,就是愚鈍。「盲瞽瘖啞」:聾呆愚鈍是說耳識和意識,「盲」:眼睛盲;「瞽」:形容眼睛像瞽似的,目失明,也不能看見東西了;「瘖啞」:是舌根有問題,不能說話;「以手代言」:要用手的動作代表言語。


「無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這是意識愚鈍,表示第六意識沒有力量、沒有智慧鑒別善說的法義,惡說的法義。這樣子的果報體,縱使生存在有佛法的地方,也不能修行聖道。


惟願大眾三障諸煩惱都消除,得到真實的智慧,一切的罪障悉消除,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蓮花可以作為佛教的象徵?
出家人可不可以贍養和照顧父母?
古寺美景:法喜講寺
智者大師傳歸故鄉傳法
牧牛隨筆:讀經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曾是佛陀的啟蒙老師——恭逢燃燈佛聖誕!祈願消除一切災難違緣,隨喜轉發,點亮心燈 照盡一切黑暗無餘
美國為什麼不願消滅IS?俄羅斯:除了假打,這個才是真正的幕後原因!
寧可耗巨資下西洋,也不願消滅這個死敵,明朝到底咋想的?
和同事有仇?志願消防員被控縱火七次 第七次燒自己家
這國妄想要當世界第三:與中國的一場戰役仍不願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