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有大公司 offer 卻選擇了小公司是為什麼?

有大公司 offer 卻選擇了小公司是為什麼?

題圖來源:《矽谷》

知友|柏傅美

很多同學對大公司和小公司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變成了:「我是選擇去重點班當一個差生呢?還是去普通班當一個優等生?」

或者問得更加直白一點:「我是去大公司當鳳尾呢?還是去小公司當雞頭?」PS,話說「雞頭」這個詞∑(⊙▽⊙"a

(提前說明一點,不同行業的情況不一定相同,所以本答案主要基於互聯網行業)

其實,大公司不一定是重點班 / 鳳凰,小公司也不一定是普通班 / 土雞。

關鍵還是看人。
 
我現在對於職場最大的期待就是一個每位成員都非常優秀的小團隊——因為喬幫主不是說了么:

「 I noticed that the dynamic range between what an average person could accomplish and what the best person could accomplish was 50 or 100 to 1. Given that, you』re well advised to go after the cream of the cream … A small team of A+ players can run circles around a giant team of B and C players.

我發現頂尖人才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可以大到,一個頂尖人才可以完成 50-100 個普通人的工作,所以你需要招攬精英中的精英……一個 A+ 級人才的小團隊遠遠勝過一個由 B、C 類人組成的龐大團隊。」

其實,事實比幫主說得更加殘酷,很可能即便是 50-100 個普通人,或者無論多少普通人,都無法完成一個頂尖人才可以做到的事情——因為數量的增加並不能突破質量的上線,更何況反過來他們會因為他們普通人的問題,產生巨大的內耗和麻煩。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團隊專註於單一的 App 產品,那麼一個 UI 設計師,一個產品經理的標配足夠(一般來說,體系非常複雜的產品除外)。

所以有時候獵頭打電話過來介紹說:「這是 XXXX(某大廠)旗下一個新的金融服務類 App 的項目,現在已經有兩個設計師了,我們認為你和他們需要的設計 Leader 非常吻合。」

Excuse Me?!一個金融產品(我之前的回答裡面有說過,金融類服務類產品對於設計的要求一般不太高),你們安排了 3 個 UI 設計師的席位,我只能理解成不靠譜現任設計師不出活 / 不靠譜的 PM 天天改需求 / 不靠譜的老闆成天瞎指揮,無論如何也不能傻到往這種坑裡跳是不?

有些人認為公司的「人多」體現的是實力強大,沒錯,體現的是公司的實力強大,但是和你個人沒有太大關係。

很大公司做到一定的體量後,成熟業務帶來穩定豐厚的收益,所以在有些職位上多養一些人,很多時候可能就是人才儲備(俗稱備胎),比如說明明 3 個人可以做完的工作非要設置 5 個崗位,這樣即使有人產假 / 離職也不會對項目進度產生太大的影響,從公司的角度,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從員工的角度,多出來的那倆人該幹嘛呢?

我有個做 iOS 的程序員朋友碩士畢業後在某搜索大廠工作(不是百度),一個項目組好幾個 UI / 交互設計師,他天天被其中一個姑娘追著要他做交互動畫效果,不堪其擾。

雖然我也不否認很可能我這個 196cm 的哥們兒是被妹子以工作之名撩了,但是同為設計師我還是蠻能理解妹子的——一個搞搜索的產品本來界面就不多,卻有這麼多的設計師,平均每個設計師能分到兩個界面不?

每次開總結會,自己獨立完成的工作量,連兩頁 PPT 都填不滿;工作 1-2 年,連一個完整的產品都沒有設計過——萬一想跳槽呢?

下家老闆面試,只能說「這個,還有這個,這兩個界面是我主要負責做的……但是經過了領導和同事的修改」,Orz。

所以妹子沒辦法,只能另闢蹊徑天天追著 196cm 幫她做點兒交互的動畫效果,這樣自己的工作報告好歹有點「亮點」可以寫進去,能讓領導多看自己兩眼——雖然對於這款產品來說,交互的動畫效果貌似沒有什麼卵用。

但是好歹,這個妹子是一個危機意識特彆強的妹子,否則 196cm 身後很可能會跟著一串妹子,想到這個身高差也是覺得蠻有畫面感的呢!
 
當然了,更有甚者,不但員工是備胎,整個部門都是備胎。

認同有些答案裡面建議,不管大公司小公司,一定要進核心業務部門。當然了,小公司一般是不會有「非核心」部門的。

大公司的「備胎」部門之所以存在,有很多因素,提前佔位置啊,給競爭對手添堵啊,還有就是單純的有錢沒地方花啦,各種原因。

但是總而言之,進了邊緣部門的各位就像是豪門私生子,目前好吃好喝的養活你,可是家族財產和你是沒有什麼關係的,而且如果當家的一換人,或者家裡一經變故,那第一個被趕出去的可能就是你了。

然而最可怕的並不是戰戰兢兢謹小慎微的寄人籬下,最可怕的是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寄人籬下的生活著,光鮮亮麗的年會的入場券,精美高檔的端午節中秋節禮品,自家工作火爆到了何種程度,發到朋友圈裡嘚瑟嘚瑟,私生子並沒有覺得自己和家裡挑大樑的大哥二哥有什麼區別。

但是其實有些人是能夠體會到這些區別的,這個邊緣部門的 PM 姐姐成天都在焦慮視頻導購轉瞬即逝的窗口期,卻苦於自己團隊項目的推進速度舉步維艱;項目經理因為部門裡設計組「排期困難」毅然決然從我們團隊中借調資源,我用大半天的時間完成了他們 3 人設計師組報 2 周工時的工作——雖然項目萬般火急之中如期上線,但是我們卻沒有如大家期待的一樣繼續親密的合作下去——因為設計組有意見,運營組有意見:「我說來不及做的事情,你找個外人一起做成了,這不是打我的臉么?」——相對於「做事」,這些人更在意的是大家能不能一起愉快和諧的玩耍下去。

有這樣的同事在,即便你有力挽狂瀾的心,只怕也是有心無力的。

HR 和你描述一個邊緣部門的時候一般是這麼說的:「這是未來公司布局的重點,是現在著力發展的,公司資源豐厚,一定會大力投入……」

但是事實證明,在大公司的平台上新孵化出真正成功的項目遠比大家認為的應該成功要少的多。

這從側面證明了——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很多同學很好奇,如果邊緣部門真的被裁撤了,這些員工會怎樣呢?

實際上他們並不會怎樣,就像很多答案里說的,簡歷畢竟自帶大公司光環;而且不管你在前東家那裡是埋頭苦幹了 3 年,還是渾水摸魚了 3 年,工作經驗都直接「+3 年」——找個差不多體量的大公司做下家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而小公司呢?小公司比較耳聰目明,因為沒有多餘的財力可以僱傭一個看似背景光鮮,實則華而不實的員工,埋頭苦幹的 3 年和渾水摸魚的 3 年,他們大都分的清楚。

其實,從這個層面上坦率的講,找一家大公司真心挺好的。

等過個三年五載的,你熟悉了大公司的流程運作、人際關係、處事做派,簡歷上加上個三年五載的工作經驗,然後就可以 Double 一下薪資預期要求找一個差不多的下家。
 
說句你們不相信的,即使在互聯網這個應該是最 Open 的行業里,「資歷」也是被過分看重的東西,尤其是在大公司里。

我有個朋友從 IBM 跳槽出去創業,此少年年方 28,一表人才,玉樹臨風,甲方拍肩表示:「小夥子太年輕啦,這麼年輕就從 IBM 出來創業,勇氣可嘉。」

在很多人眼裡,你能去大公司而不去,你在大公司待得好好的但是你出來折騰,他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有時候其實心裡挺不甘心的,27、8 歲的時候累死累活的比別人多跑兩、三年,結果還是因為「太年輕」而被很多人看不上眼。

其實你本也不用太努力太用力,因為等到你 30 多歲,有個 5+ 年的工作經驗,有個大公司光環加持,你會覺得你 20 多歲求而不得的東西,到了 30 多歲變得水到渠成,所以為什麼要在之前拼死拼活的努力?

因為就是有一些人總想跑的比別人快一點,23 歲想做別人的 25 歲,25 歲想做別人的 28 歲,而且他們一直都在努力的尋找和自己相似的人。

一旦他們曾經和自己的同類共事過,以後其他所有的人都會成為將就。

這樣的人,就是喬幫主說過的——Best Person,A+ Player。
 
我在 23 歲的時候加入的那個團隊,當我今天回頭再看,仍然覺得 BlingBling,100% 北大碩士,一個北大土著,若干北郵北航本科,另外一個啥本科不重要因為人家現在牛津博士在讀——老闆大我們一輪(12 歲),是北大系的項目經理,之前有過 2 次和別人一起創業成功的經驗。

這樣一個團隊我不能說團隊關係是完全和諧健康的,因為最開始就是老師帶學生的那種調性(基本上是天天被老闆虐),但是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這群 23 歲的人,嘗試在做別人 25 歲才開始做的事情——走進職場,不做實驗室產品,做真正可以商用的產品——同行應該能理解兩者的巨大區別,實驗室產品是跑通了就行了,而商用產品你要解決的問題非常的多速度、容量、兼容性、安全性等等等等。

而我無比慶幸的是我遇到的是一群最優秀的人,儘管當年我們尚且稚嫩,但是我做的每一個界面(儘管當年我做的界面並不好看),他們都會想方設法的實現——然後我們把能用的手機都裝上了漂亮的成品,開心的不能自已。

在 2012 年的年底,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前,我把團隊一年多以來做的產品的 App 和後台系統的各個版本做了一個整理,然後我們圍坐在一起的時候,各位小夥伴表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做了這麼多事情。
是的,我個人完成了大概 3、4 個前端 App 的完整版本,2、3 個系統後台的完整版本——在大公司里,一年時間,我一個在校碩士實習生,恐怕連公司 2C 商用產品的邊都摸不著。

當然最驚艷的是我們產品經理。你知道做設計師的之前也做過設計,做程序員的專業是軟體工程,但是 PM,是有了一個團隊你才會是 PM 的啊!(完全沒有任何基礎)

就像我在相關問題里回答的一樣,很多不喜歡寫代碼的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都會選擇去「做產品」。

但是大公司招過去這些產品實習生是幹嘛的呢?——做公司內部產品,的界面。基本上都是在用按鈕和元素拼湊公司內部產品的界面(比如公司的人事系統等,非 2C 的商用產品)。

而此時作為同級同學的我們的 PM 在做什麼呢?苦逼兮兮的做商用產品的後台,無休止的邏輯圖 / 流程圖 / 線框圖,被老闆虐待、被客戶質疑、和程序員撕逼、被設計師暴擊(也就是我)。

等到 2013 年夏天大家畢業的時候,我們的 PM 設計的前端 App 和後台系統已經可以商用了,然後在大概 2014 年初的時候正式上線。

那 2、3 年時間裡,我們就像是幾個在奮力奔跑的人,我們從不質疑自己的速度,也不擔心夥伴的速度,我們甚至不用左顧右盼,因為我們相信只要自己用力往前跑,我們始終就是在一起的。

即便後來我們在一個地方揮手告別,那又怎麼樣?
很多人會說:「你看你們並沒有成功吧?」

是的,但是作為一個碩士剛剛畢業的設計師,獨立的商用 App 上線,2 年的創業經驗,商演視頻 / Keynote 無數,我還有什麼好不知足的呢?

20 出頭的年紀,無論是大公司小公司,沒有特別異於常人的天賦(雖然多少是要有一點天賦的),沒有顯赫的家世和資源,也不能寄希望於超小概率的好運氣——那麼,這不就是一個潛心積累的階段嗎?即便你在大公司,大公司怎樣的發展狀況,和咱也並沒有什麼關係啊。

肯定有人要質疑我為什麼總說大公司人不行。

一個公司發展到辣么大的程度,要求每個人都是 Best Person 是不可能的事情;高層能保持比較高比例的 Best Person 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能保持團隊中大部分成員的 Best 屬性,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也鮮有公司可以持續的做到——喬幫主時代的 Apple 的設計團隊絕對是一個例外;另外我一直都非常喜歡的 Sketch 團隊,至今也仍然是一個精英化的小團隊。

但是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當最初開始招一個 B Player 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後面跟著一大堆的 B/C Player。

就像很多同學的疑問:你說很多大公司里的人不行,他們的領導不知道嗎?

知道,但是很不巧領導也是這樣的人,從上到下,B Player 招 C Player,C Player 招 D Player,以此類推。

「A 類的人只喜歡和 A 類的人一起玩,但是 B 類的人只會僱傭 C 類的人。」

A+/A Player 是跑道上相信自己奮力往前跑就肯定不會被超越的人,除此以外的人是害怕被別人超越的人——而且很多時候他們也不想跑。

「大家都停下來休息休息」——很多時候這就是他們的處事風格。

很多人包括我媽都堅定的認為大公司肯定是好公司,機會多,待遇好——但是其實我特別想指出的是,優秀的小團隊也不一定都是窮逼啊!!!

真正優秀的創始人怎麼會完全找不到資源,拉不到融資呢?怎麼會天天就會和你逼逼理想和情懷呢?絕對不會。

雖然說初始資金不一定有大公司那麼充裕(畢竟大公司已經有穩定的業務收入來源了),所以不一定能給到你大公司那麼高的 Offer,但是真的也不至於差太多——找到合適的人,利用寶貴的時間窗口,才是他們最看重的東西。

而且真正優秀的團隊在股權和期權上很摳門的,不會像廢紙一樣你要多少就給你多少的,真的。

所以如果是真·優秀的團隊,別管團隊大小,先想辦法擠進去吧!

但是一般這樣的團隊看人都非常挑剔,因為 Best Person 自己時間特別寶貴,很少有興趣教小白和帶小白。所以如果有幸加入,真的是要覺得很幸運的事情。

反過來不管你水平怎麼樣,只要要價便宜就想用你的,而且還進一步殺價想用情懷和夢想勾引你的——那明顯是偽·優秀,自己看著辦。
 
總之,這篇答案寫給此刻想奮力奔跑的人。

如果對於這些沒有太大的追求,那人各有志,大公司肯定是首選。

但是對於那些享受挑戰的人來說,一定要想辦法和 Best Person 在一起。

話說答主本來也是個沒啥志向的混混,一不小心走運的和 A+ Player 共事之後,發現價值觀都被扭轉了,而後再也受不了 B/C 了。

所以對於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小夥伴,多多嘗試一下,沒準也能激發出自己的洪 - 荒 - 之 - 力。
 

補充說明一下幾個問題:

1. 真正優秀的小團隊相對而言有很大的希望發展壯大。

之前從北大西門走過的時候,第一任 Boss 經常指著資源賓館的大門和我們說:「看,百度就是 7 個男生在裡面開了兩間房做起來的。」當然了換到今天這個 Open 的時代,幾個男孩子兩間房,百度可能起不來啊……污污污污污污……

從無到有的去創造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是一生難得的機遇。

現在我們覺得很多前輩很牛逼,牛逼之處仍然在於他們真的曾經創造了很多很了不起的東西。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中的佼佼者將會不斷的推翻父輩和前輩們建立起的里程碑,去超越他們,去創造新的歷史,這就是人類一直在前行的道路。

2. 對於一個已經輝煌的團隊,保持成員的純粹性不容易。

喬幫主時代的蘋果設計團隊不是一個龐大的團隊,如今的 Sketch 團隊也仍然是一個精英化的小團隊,但是二者都是最值得加入的團隊,因為團隊裡面的人是最優秀的。

微信成為大公司中成功孵化出新產品的範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獨立的研發團隊在 Best 屬性上被保持的很好。

前段時間流傳出來的張小龍飯否的內容可以看到他執著於「做事」的個性,一個能力與態度兼備的優秀的 Leader,小馬哥信任的放權,小團隊的獨立性 / 純粹性造就出了宛如新生團隊的血性——這絕不是每個大公司每個新項目部門都能有的幸運。

3.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處,看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對於很多人來說,你這麼辛苦的考到了名校,順順噹噹的進了名企,這真的是你應得的,你可以就此一生衣食無憂。

但是你不能嘲笑別人的夢想,特別是那些仍然不知足的人還在一路前行。

4. 在成為 Best Person 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會。

有時候 Best Player 的 Team 里,因為各種原因,也會需要看起來不夠 Best 的人。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你有願意給你換 Mac 的老闆,你有不錯的設計師一起合作,你真的很介意你不是在一個大公司里么?

我朋友的公司人數已經從去年不到 10 個人發展到今年的將近 20 個人,我覺得我也要找機會多多去抱抱大腿。

如果你仔細搜刮小道消息,很多大公司的初始團隊里都有那麼一兩個誤打誤撞闖進去的人,沒找到工作湊合一下的,實在缺人湊合一下的,所以你這時候是抱怨時運不濟只能去小公司呢,還是抓住機會好好和優秀的人一起努力?

5. 大公司的很多弊病並不是我說的。

是周圍很多從大公司里跑出來開始創建小公司的人說的

而且我覺得他們跑出來之後,想要選擇和我這樣的人共事,各種主動勾搭(就讓我傲嬌一下吧),這就說明即使在大公司的人(甚至其中一些大咖)眼裡看來,我們這種小團隊出來的人,也沒有比別人差啊,而且還更好呢(再讓我傲嬌一下吧)。

6. 不要把不靠譜的小團隊說成是「優秀的團隊」。

優秀的永遠都是極少數。

不要把在不靠譜的團隊裡面的遭遇硬說成是「優秀的團隊」裡面的人也會怎麼樣。

我已經再三說過了問題不在於團隊大小,而在於團隊裡面的人怎麼樣。

即便是有些開始覺得不錯的團隊,最後離開的時候發現並沒有初始的時候認為的那麼好,也很正常,也有可能是因為團隊成長的速度跟不上你個人成長的速度,開始的時候覺得好屌好牛的老闆,離職的時候覺得是個傻逼——這說明你真的成長了很多,是另一種幸運,心懷感激吧。


「閱讀原文」
下載「知乎日報 App」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小事|謝謝你陪我一生
再熟悉不過的城市與街道里,還藏著沒發現過的風景
第一隻學會飛行的鳥,應該是不慎跌落了懸崖
大誤·處女座和水瓶座,怎麼會有完美的愛情
英文讀起來像原文,《北京摺疊》翻譯得有多好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家公司為什麼換掉使用七年的Salsforce而選擇銷售易
這才叫辦公室!擁有Airbnb的辦公空間,大概你會選擇天天加班…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Python,真的有那麼好嗎?
為什麼Facebook選擇「突然」關閉Oculus Story Studio?
嘿你是選擇buy one night還是sexy one night?
How to choose your beauty salon?如何選擇美容院?
為什麼我們當初沒有選擇 Kotlin
健身期間吃什麼?Meal Prep是不錯的選擇!
買口紅除了Tom Ford和YSL,你還可以選擇Charlotte Tilbury
Gary:人生最大的挑戰是《Running Man》,選擇下車苦惱了很多
微軟在美開始接受Surface Pro預定:但只有一種顏色選擇
Jordan為什麼會選擇郭艾倫?
挑小白鞋也會選擇困難?!Nike Air Uptempo 「White to White」系列三雙純白鞋款有你選的!
微信退出IOS,你會選擇iPhone還是WeChat 呢?
According to your astrological sign:根據你的星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婚紗系列
還在搶KAWS的聯名款嗎?Public School x Air Jordan XV也許會是你的下個選擇
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你要如何選擇?
沒落的iPhone 5s如今已掉到白菜價,同等價位你會選擇iPhone還是國產手機?
Chanel、LV、Saint Laurent三大包包大PK,你會選擇誰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