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詩而生!我看顧城其人其詩

為詩而生!我看顧城其人其詩

顧誠的詩是一個時代文學詩歌發展的特色及標誌,表達他想要人與自然合為一體的心愿。顧城也是中國詩壇上被稱為「童話詩人」的天才詩人。他的人生曲折離奇,可他的詩卻體現出了一種純潔,童真的表達和堅守理想信念的內心,詩的風格自成一派,詩歌的創作成就極高,本人從顧城的生平入手,著重探討顧城詩歌的藝術價值。


顧城的詩歌不僅引領了一代人的精神思潮,而且使人們對於現代詩歌的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顧城詩歌中不僅有著對人生的哲學思考,還有對烏托邦世界的執著追求,讀過顧城詩歌的人無不被其詩歌中純真浪漫的氣息所感染,作為朦朧派的代表詩人,顧城在新詩,舊詩還有寓言詩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很多詩歌已經成為了青年人追憶青春歲月的經典,例如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在精神世界中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愛好者逆著現實的洶湧浪濤去尋找詩歌的出路,這也是顧城詩歌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所在,本人將從顧城其人其詩的兩個角度來進行綜合探討,對於顧城生平的經歷,生活及愛情,筆者認為無不充斥著浪漫主義色彩,儘管顧城最後的選擇是讓世人難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依然清楚的是顧城直到逝去的最後一刻依然在尋找自己夢中的天堂,浪漫和純真害了他,也成就了他,我們可以用殺人犯,精神病來形容一個走火入魔的詩人,但是我們卻要對他的詩歌作品頂禮膜拜,從他的詩歌中來回憶自己曾經那帶有浪漫主義色彩並消逝在現實生活中的純真與幻夢。



為詩而生!我看顧城其人其詩


因此,當我們走進顧城其人其詩的時候,或許大多數人和筆者一樣都是懷著既好奇又敬畏的心理來靜靜的品味顧城浪漫而又悲劇的一生及那些詩中的哲思與童真的吧。


顧城其人


天才少年——孤獨世界中的沉思者

顧城之所以在詩歌創作中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來源於他的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使顧城從小對文化的熱愛就高於一般的孩子,因而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到少年時期的顧城在內心是十分孤獨的, 不愛湊熱鬧,只愛尋找自己心中的「玻璃世界」,少年時期,顧城無意中接觸到了法布爾的《昆蟲記》,開啟了他對於自然的思考,也讓他一生與自然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有這樣的描述「是塔松和玉珠的故事;是雲朵和地土的對話;是瓢蟲和螞蟻的私語~~~」從中我們便可看到顧城自然,純真,質樸的童話王國已見雛形,而在他15歲完成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更是將這種自然與心靈相結合的寫作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這個時期的顧城性格和思想開始變的十分孤僻,也是這種脫離人群的沉靜恰恰給予了顧城更多精神靈感,使其在後來的詩歌創作中更多遵從個人心中的意願,而少了很多世俗的喧囂和浸染,尤其在文革期間,顧城的這種「睡吧!合上雙眼世界就與我無關」的人生態度及性格趨勢更加明顯,周圍人對他最多的評價就是他總是一個人獨處,不和別人一起玩耍,而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來寫著自己內心的想法,很顯然,少年時期的顧城骨子裡已經有了一些作為詩人的浪漫氣息,他認為現實之中很少有人能懂他,更多的時候他傾向於自己與自己交流,這種性格傾向的加劇一方面是由於顧城自身精神世界的獨特,他始終以孩童的眼光來看待覆雜的人性世界,將生活融入自然以純真、質樸的語言訴說內心的孤獨,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文革暴行對其內心產生了很大的刺激和震動,尤其在那個喪失人性,打壓人性的年代,追求人性自由,精神獨立的顧城自然在現實中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只能將自己心中的一切困惑埋藏在心底,這讓他倍感孤獨的同時對現實社會產生了懷疑,否定和失望的態度。從此,這個世界上少了一個「追求上進」的知青,而多了一個孤獨世界中的沉思者。



為詩而生!我看顧城其人其詩



聲名鵲起——詩壇巔峰的落寞與寂寥


1974年顧城從農村回到北京,他產生了困惑,他說「這時候我開始要對人說話了,我遇到了困難。鳥說話是自然的鳴聽,而人說話是有規則的,所謂語言的法則」在他的話中不難發現顧城在這個時期已經從對自然界的關注轉移到對社會和人的上面,於是他積極的與人交流並潛心創作,在詩歌的海洋中盡情的暢遊。尤其是在1977年,顧城在《蒲公英》小報上發表了自己的詩作,而這些充滿了純真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作被公佈於世之後,便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和爭議,而顧城也逐漸在詩壇中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而1979年,顧城發表了代表作《一代人》簡短的兩句詩,卻能讓讀者熱淚盈眶,心生溫暖,引起了當時人們內心的共鳴使其名聲大噪。到1982年,顧城加入北京市作家協會之後,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去追求自己的詩歌理想,此時的顧城不僅在國內成為了朦朧詩歌的代表人物,而且其影響力也早已遠播海外,雖然站在詩壇頂峰的顧城與名利場接觸的更多了,但他的創作卻顯得漫不經心。雖然自己已經在詩歌創作中開闢出了一片新天地,但是此時的顧城卻更加的寂寥與落寞,或許是接觸到了更多與理想世界相背離的現實生活,亦或許是在詩歌這條路上,依然只能自唱自訴,總之,詩人的光圈並沒有給顧城帶來太多的快樂,反而使他越來越陷入到名利場中的漩渦中去,看似在現實生活中事業有成,但是卻離自己的理想天堂越來越遠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顧城的一生註定不會因為任何的阻礙而放棄自己心中對理想世界的嚮往與追求,無論是貧困艱難,還是名利光環,在顧城看來,與自己心中的那種神聖的理想與最純最真的東西相比,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一波三折——浪漫性格下導致的悲劇愛情


顧城的婚姻無論是浪漫的開始,還是悲劇的結尾,都與本身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在顧城的世界中,詩歌是他擇偶的唯一標準,儘管在他看來似乎這並不是表達他內心思想的最好方式,但絕對是他尋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伴侶的一個重要標準,正是在這種信念的驅使下,謝樺來到了他的生活中,火車上的偶然相遇讓兩顆心迅速的升溫貼近,這種一見鍾情式的戀愛方式也十分符合顧城的天真爛漫的性格特點,童話般的世界中需要有一位能夠理解他的美麗公主,而謝樺無疑是其最好的人選,但在與謝燁熱戀時期的詩歌創作來看,顧城的內心是極其敏感而又不安的,例如他的詩歌《我不知道怎樣愛你》該詩結局以一句「別說了,我不知道自己」結尾,便可看出顧城還在自己理想王國與現實中掙扎,對自己和生活都不確定。因此,英兒的出現看似偶然,實際必然,但難以理解的是第三者插足並沒有影響到顧城與妻子謝樺的感情,而謝樺也非常大方的將顧城讓給英兒,但是最終的結局卻讓顧城感到十分尷尬,英兒為了綠卡放棄了愛情,詩人顧城為了愛情而選擇獨自忍受痛苦,在此期間他完成唯一的自傳體長篇小說《英兒》,同時英兒的背棄也讓顧城的內心深處對女人,尤其是妻子謝樺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而這種畸形的警惕與懷疑也成為了最終悲劇的根源。


二.顧城其詩


如果說顧城的現實人生是失敗的,那麼對於他的詩歌,我們卻只能仰望,80年代的青年總是喜歡追憶顧城的詩歌,因為顧城的詩歌不僅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而且是現代詩歌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經歷了政治革命時代的壓抑和動蕩,顧城詩歌中的那種浪漫,純真,理想烏托邦式的生活氣息吸引了一大批追求人性自由的青年朋友,因而也在詩壇中興起了一股顧城熱。在下文中,筆者將對顧城詩歌的風格特點及產生的影響進行綜合分析。


顧城詩歌的創作思想

顧城詩歌創作的思想在筆者看來可以歸結如下三個方面:


詩隨心動,靈感產物


在顧城的詩歌創作中,顧城向來崇尚靈感創作,他認為詩歌是有感而發的,是靈感來襲的自然產物,對於這一創作思想,顧城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過,例如在他的文章《這一瞬間破譯出全部飛翔的奧秘》中寫道:「樹枝想去撕裂天空,卻只戳了幾個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們叫它做月亮和星星。」在顧城的頭腦中,本屬於自然現象的月亮和星星卻多了幾分神奇的色彩,對於十二歲的顧城來說,有這樣靈動的想像已經非常不易了,但是他卻能將這靈動的夢幻轉化成神來之筆,這種詩隨心動的靈感產物使顧城的詩歌獨具特色。同樣在《生命創造了詩歌》《「神靈貫穿其間」》《解釋概念我不擅長》中都提到過詩歌不僅是精神的自然表達,而且也是人像的自然表達,詩歌與自身本身就是融為一體的,當觸及靈感的時候,詩歌自然也就思如泉湧了。顧城的這種不拘一格的詩風在當時的「大唱頌歌」的時代顯得十分異類,但是正是這種異類的文字卻編織了一個詩人內心的渴望和夢想,成就了一個詩壇上的孤獨聖者。


在顧城的詩歌創作意識之中,從來不為華麗的辭藻而絞盡腦汁,他要的就是一種瞬間飛翔的感覺,顧城曾經自述,詩歌中的字詞,內容都是不重要的,那一瞬間的感覺和靈動才是詩歌創作中真正的精髓,恰如顧城的那句經典闡釋:「一朵花向春天開放,而不是向總統開放; 這是最簡單的事情」。當然,這種思想在他後期的詩歌創作中尤為明顯,也成為了顧城詩歌中最為鮮明的特點之一,也正是由於顧城詩歌中那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瞬間迸發的生命哲思,才使得顧城的詩歌至今仍閃爍著思想之光。另外這種反對功利性的思想從其作品中也可以深刻的體會出來,例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命幻想曲》,其中顧城用簡短的詩句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思想,「黑夜像山谷,白晝像峰巔,睡吧,合上雙眼,世界就與我無關。」從「世界就與我無關」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顧城對於人世間的名利虛幻看的非常輕,相比於世間大多數人的功利心態,顧城以一種沉靜真實的表達來抒發自己對花花世界的真實思想。除此之外,顧城寫於1979年的《一代人》也屬於這種創作風格,其中既有對文革的批判,也有對未來希望的憧憬與呼喊,由於其內心思想的獨立性及對社會價值觀的正確判斷,這首詩一再被人們稱道。

忽略形式與表達,崇尚浪漫自由的詩風


對於顧城來說,詩歌的邏輯與語法表達完全是對自身思想表達的限制,他認為詩歌的語法邏輯是不得已時而為之的事情,而詩歌的本質僅僅在於靈感的表達與迸發,詩歌本身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如果為了使人人都懂而降低詩歌的品味和思想性,那麼這種詩歌就是失敗的,因此在顧城的詩中總是充斥著自我情緒和思想的表達,而很少顧及社會家國情懷的表達,當然這與當時的時代環境下追求自由獨立的人性思想潮流也是相符合的。例如顧城的詩歌《水銀》中詩行,詩句的獨特排列方式,都帶有顧城自身獨立的思想性,顧城自我解釋說:「在《水銀》寫作的過程中,我不在強調去組合它們,我讓它們自己組合。」另外的一首詩《海籃》也是如此,他曾經解釋說:「海籃這個詞是我編的,這就不像過去寫詩,打扮它,變的浪漫,它是什麼,就是什麼。」這些詩歌都反映出了作者嚮往自由浪漫的詩風,甚至於忽略詩歌本身的形式與表達。



為詩而生!我看顧城其人其詩



(二)顧城詩歌的發展階段


顧城的詩歌作品特點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童話階段,轉變時期和夢幻階段,在不同的時期,顧城詩歌作品的特點是不同的,同時也代表了他不同時期的思想情緒。


童話階段——頹廢與理想並存


在顧城詩歌創作的前期,即1969年到1982年之間,顧城的詩歌創作主要集中在童話詩方面,就其童話詩歌風格來講,整體上是明朗純潔的,顧城在這一時期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話詩歌,例如顧城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北方孤獨者》等等,這些詩歌儘管語言簡潔,句式較短,但是所呈現出的意境卻十分美好,在詩歌內容上,顧城喜歡將大自然與個人意象聯繫起來,善於用一個孩子的目光去審視這個世界,動植物往往是其詩歌創作內容的主題,而在詩歌技法上,顧城多用擬人態,賦予動植物人的靈魂與生命,藉以表達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和思想,而在寫作視角上,顧城僅僅從兒童的視角出發,他從來不在自己的詩中添加任何的世俗氣息,而是以一顆童心來觀察周圍的一切,因此,我們品味顧城童話詩的時候,往往會被其遠離世俗的真實與沉靜所感染,在向現實社會的骯髒與道德發出挑戰的同時,也將讀者帶入到了一個非常完美理想的烏托邦世界。在顧城的童話詩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帶有童趣色彩的意象,比如植物,動物,太陽等等,這些意象不僅清新靈動,而且還反映了詩人對詩歌本質的一種思考,即詩歌本身並不是為了功利而存在,而是一種生命的自然現象,雖然在後期的詩歌創作中,顧城的這種詩歌創作理念遭到了現實的強烈衝擊,但是卻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注重童話詩歌創作階段的顧城雖然在盡量在為自己的理想世界做著勾勒鋪墊,但是從其詩歌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到那種與生俱來的憂鬱與頹廢的氣質。


2.轉變時期——童話向現實的過渡


在1983年到1986年這段時期,顧城的思想在經歷了現實的打磨之後,發生了迅速的轉變,從這個時期的詩歌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顧城詩歌風格與以往相比發生的極大轉變,雖然很多詩歌中還保留著濃郁的童話與純真色彩,但是詩人顧城卻通過詩歌表達出了更多的內涵,之所以產生這種轉變,一方面可能是現實對其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十年文革的動亂,新時期思想的迅速的轉變使顧城不得不對現實做出強烈的反思,隨著對社會發展及周圍事物的不斷認識,顧城的詩歌也潛移默化的融入了很多對現實的哲思與探索,例如他的《生命幻想曲》,其中顧城用簡短的詩句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無奈與惆悵,「黑夜像山谷,白晝像峰巔,睡吧,合上雙眼,世界就與我無關。」再例如「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句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就很明顯的反映出了顧城對社會發展及理想世界認知的轉變。當然,這也反映出了顧城在面對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處理中,不得不遵從現實做出痛苦的改變。這種痛苦的改變使顧城對現實產生了強烈的懷疑甚至排斥,後來才發現從生活之中尋求詩歌的靈感已經無法滿足其對詩歌本質認識及理想世界追求的需要了,所以後期的顧城才選擇逃避世俗,感受自然的方式來重塑自己的靈魂世界,從顧城不同階段的詩歌特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凡人是在與生活做著鬥爭,一旦有了名利,便容易安逸,而顧城卻始終在向自己的靈魂世界發出挑戰,一次又一次的擊打著自己的靈魂深處,而詩歌只不過是其精神世界升華的一種外在流露而已。


3.夢幻階段——將詩歌作為本身純自然的現象


在經歷了天真爛漫的童年詩歌階段和痛苦的現實轉變階段之後,1987年之後的顧城開始進入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個極端——夢幻階段,在經歷了現實痛苦的折磨之後,顧城最終選擇了一種超然隱居的生活,此後他便搬到了激流島上,開始追尋他夢中的理想天堂,當然,這種思想在其後期的詩歌作品中也得到了較多的體現,而此時的顧城也越來越意識到詩歌只是自己本身的純自然現象,不必拘泥於世俗的眼光,因此這個時期的詩歌是最能反映出顧城精神世界的,也是其詩歌保留最少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的詩歌創作中,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因此從詩歌的表象上來看似乎又回到了當年天真爛漫,無欲無求的童話狀態,但是從其詩歌內涵中看,這種返璞歸真的自然狀態卻是十分難得的,例如顧城的詩歌《水銀》就是無我狀態的典型代表,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死亡和愛欲的主題進一步的深化,最後變成了「自然」中的兩個組成側面,從表象上來看,死亡和愛欲是相互對立的,但是從根源上看,死亡和愛欲卻是合二為一的。



為詩而生!我看顧城其人其詩



(三)顧城詩歌的特色


意象,隱喻和象徵


在對意象,隱喻和象徵的處理上,顧城詩歌完全打破了現代詩歌的禁錮和局限,甚至走了一條與之相背離的道路,顧城在詩歌之中常常將其中的神秘色彩和反知性成分擴大到極端,每一個字,每一句詩都嘗試脫離現實之中的理性因素,通過對意象的直接呈現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與思想,另外其詩歌特色與現代詩歌另外存在的不同就是在意象,隱喻和象徵的變化過程中,現代詩歌固有的變化順序完全被打破,顧城的詩歌,尤其是其後期的詩歌更傾向於用隱喻和象徵來代替意象向隱喻和象徵的過渡和轉移,最終使詩歌脫離了象徵終點的局限,達到一種新的高度,例如在顧城後期詩歌《靈魂有一個孤寂的住所》中,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意象,隱喻和象徵的關係就很有特色,本詩中的意象主要包括風,花朵,葉子,昆蟲等等,而花朵和葉子是最能承載作者內心情緒的兩種意象,而圍繞這兩種人性化的意象,顧城又運用了兩種隱喻,一種是「鮮艷的親吻」,另外一種是「乾燥的內臟」,而這種隱喻所象徵的意義又是大不相同的,針對於花朵而言的鮮艷的親吻象徵的是生命的開始和蓬勃發展,而針對於葉子的乾燥的內臟,則象徵的是一種生命的凋零,而這兩種意象又反映出了世界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盎然向上的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是凋零枯萎的生命,最終將這個世界的兩個對立方面轉化成了統一體。


語言和文體


顧城的語言和文體意識的覺醒非常早,因此在其早期的詩歌中帶有強烈的文體和語言意識,顧城曾經在《關於詩的現代技巧》中曾經自述,盡得天下之道而無道,盡得天下之法而無法,因此在其詩歌創作早期,顧城非常注意汲取詩壇百家之所長,但是這種思想在1985年之後就發生了改變,由於對現實的失望及對夢中烏托邦世界的強烈渴望,顧城在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矛盾掙扎中逐漸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自己的困惑,只有超越現實世界,升華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狀態,才能到達自己心中的夢幻天堂,因此,在顧城後期的詩歌語言和文體上也發生了急速的轉變,他開始擺脫語言和問題的束縛和局限,並且逐漸嘗試給予文字以自由,這種賦予文字自由的主要表現就體現在顧城詩歌中的口語特點十分明顯,所運用的辭彙,意象通俗易懂,不僅生動,明快,而且鮮活隨意,從詩歌的表達上來看,看似一切顯得更加隨意,但是正是這種反邏輯的詩歌創作思維形成了語言和文體之間更加自然的風格,這時的顧城已經開始放棄使用過多的詩歌技巧和表達方式,轉而更加註意夢境和潛意識的表達,例如《青虹》中有這樣一句詩:「天天有個/個個像了,再如《倚天》中的「小人過/馬來了/蘇綠索/有個尚大的祖國」從詩歌表意上來分析,我們根本不明白作者究竟要表達什麼,因為無論從語言還是文體上來看,都不符合寫作的規律,但顧城就是這樣任性的寫下了這些讓人難以理喻的詩歌,用顧城自己的話來解釋就是:「我甚至不再將詩歌當成一門藝術了」這種自我解構式的詩歌藝術築造了顧城心中的理想之城。


(四)顧城詩歌的時代影響


顧城的詩歌不僅在80年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現代詩歌的發展也具有啟迪意義,尤其是其詩歌中的人性元素,不僅開啟了人性思想之門,而且也為我國詩壇的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顧城詩歌的時代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在精神層次上,顧城用詩歌為我們開創了一個烏托邦的未來,人性,自由,童真般的爛漫成為了世界的主題,從而為剛從政治革命時代脫離出來的青年人找到了未來追尋的航向,而從現實角度來看,顧城的詩歌獨樹一幟,開啟了朦朧詩歌創作的熱潮,從此,人們對現代詩歌的理解更加深入,以詩歌記錄社會發展和文化復興的詩歌創作越來越多,而顧城真正成為了詩歌創作分界點的里程碑,在政治革命時代,顧城用自己內心的堅守與對人性的追尋既抨擊了現實,又對社會發展進行了再思考,在以口號和革命為主題的年代,迷失自我的人們恰恰需要顧城這樣的詩人在人們的心靈播撒人性的雨露,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八十年代顧城的詩歌竟然受到了人們空前的追捧和熱愛,由此可見,顧城的詩歌創作不僅啟迪了一代人,而且也改變了一代人,更成為了一代人青蔥歲月的美好記憶。


總結:顧城的詩歌可謂是現代詩壇中的奇蹟,他似乎就是為詩歌而生的,最終也在詩歌的烏托邦幻想中而逝去,雖然其短暫的一生讓我們唏噓感嘆命運的無常,但是我們卻慶幸現代詩壇中曾經有這樣一個任性童真的人物出現,時至今日,顧城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名詞,那個時代及顧城的詩歌將成為一代人永恆的記憶,或許對於顧城來說,詩歌的本質就在於對內心的堅守和對自然狀態的不斷追尋,而一個詩人的生命就在於對生活不斷發出挑戰,永遠忠於自己的內心和永恆的真理,哪怕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再大的不幸甚至是死亡,也無法阻擋其追尋烏托邦世界的腳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顧城更像是詩壇中的堂吉訶德,在喪失人性的年代,他偏要揮舞著人性的利劍刺向現實,在物慾橫流的年代,偏要拋卻名利,重新踏上自己的失望之旅,可能正如他詩中所說的:「如果可能,我將幸福的失落,在冥冥之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案驚奇 的精彩文章:

笑談水滸:及時雨宋江竟然是朝廷派的卧底?
女多男少不是女生的資本,娶妻過門別忘了咱的老娘!
先做人,後做事,老輩人傳給咱的8條做人經驗!
水滸傳:李逵為何對宋江死心塌地,為他去死都願意?
笑談水滸:所謂的梁山好漢其實僅僅是一群草寇!

TAG:拍案驚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