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繁露》「五行」諸篇形成過程新證

《春秋繁露》「五行」諸篇形成過程新證

程蘇東


作者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師;


原文載《史學月刊》2016年第7期,注釋從略。

專題研究


《春秋繁露》「五行」諸篇形成過程新證


程蘇東


三 《五行順逆》篇與《五行相生》《五行相勝》的關係問題

《順逆》既非董子所作,為何又出現在《春秋繁露》當中呢?其與董子思想有何關係呢?要了解這一問題,可借其與《五行相生》(下文簡稱《相生》)《五行相勝》(下文簡稱《相勝》)兩篇之文本關係得以揭示。


就《相生》《相勝》兩篇而言,其同構性、互補性關係十分清晰。例如在《相生》篇的開頭,即言「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間相勝也」,明確指出其論「五行——五官」乃兼有相生、相勝二義,而在這兩篇中,無論是五官的具體所指,還是五行與五官的對應關係,特別是不見於其他文獻的「司營」一職以及各舉五賢、五惡以見義的論述思路,都可謂完全一致。兩者可以被視作同構互補的一個文獻集合體。


那麼,《相生》《相勝》篇與《順逆》之間的關係如何呢?我們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主要是基於《順逆》篇與《相生》篇之間的一些互見關係:


《順逆》思想來源駁雜,除劉向《傳論》以外,「挺群禁」以下數句,又見於《淮南子》的《天文訓》與《時則訓》,在《禮記?月令》中也有所反映。至於未見於表中的五行「民病」部分,則與《洪範五行傳》或離或合,凡此都應源於當時的時月令文獻。而除此兩者之外,仍有一些詞句的來源值得注意。以上表部分文字為例:


例1,《順逆》篇與《相生》篇的木行部分同樣出現了「進經術之士」。本來在漢代的文獻中,出現這樣的短句重合并不值得驚訝,但據《順逆》文脈,木行之本在「農」,因此,「無奪民時,使民歲不過三日」是指應保證農民的勞作時間,「行什一之稅」是通過減輕農民的稅務負擔而調動其勞動積極性,「挺群禁」云云,是指增加農耕人口數量,「通障塞」則是改善農田水利設施。總之,此段數句雖然有的直接錄自《傳論》,有的是作者的敷衍或錄自他處,但都緊緊圍繞「勸農事」這個主題展開,文意連貫,而「進經術之士」一句在這一段中則顯得非常突兀,究竟「勸農」與「進經術之士」之間有什麼關聯呢?

至於《五行相生》篇中出現的「進經術之士」一句就顯得合理多了。按照《相生》篇的思路,五行與五官相對應,五官又與五常相對應,因此其論五行生勝、五官職守,最終往往在五常之德上落腳。以司農為例,顧名思義,其所職掌當在於農業,但《相生》篇論其職掌,自「進經術之士」至「匡梂其惡」,皆就「尚仁」之德而言。其後「知地形肥磽美惡」云云,才是就一般官僚制度中的「司農」之官而言其職守。《相生》篇論五官職守的這種疊加模式,在此後司馬、司營、司徒、司寇諸官的論述中仍有不同程度的體現。「進經術之士」一句雖互見於《順逆》《相生》兩篇之中,但顯然與《相生》篇的聯繫更為合理、密切,《順逆》篇中的此句很有可能采自《相生》篇。


例2,關於「本朝」,從秦漢文獻用例來看,指在中央政府任職的中高級官員。《相生》篇所舉司農等「五官」皆可稱「本朝」,但該篇以司馬之職守為「進賢聖之士」,有充實「本朝」之意,故僅以「本朝」指代「司馬」,並使之與「火」行、夏時對應。在這一體系中,「五官」之一的「司馬」是最關鍵的一環。但《順逆》篇災異體系中並無「五官」一環,故其徑言「火者夏,成長,本朝也」,頗令人費解。蘇輿在「成長」下注下疑尚有脫字。就是未能理解以「本朝」與「火」相對應的奇特邏輯。因此,「本朝」一詞雖然兩見於《相生》與《順逆》,但其在《相生》中是合理的組成部分,而在《順逆》中則顯得突兀、怪異,可以認定,《順逆》篇以「本朝」對應火行,當是援據《相生》篇而成。


例3,「君之官」,或言「君官」,字面意思可理解為「君主這個官」,此語初看頗為怪異。《說文》:「官,史,事君也。」一般而言,「官」與「君」相對,「君之官」一說,實令人費解。但正如彭林先生在《〈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一書中所論,戰國以來的儒家與法家,在君權論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認為君主地位不受任何約束,包括「法」在內的一切國家機器都不能限制君主的權力;而以孟、荀為代表的儒家則反對這種「絕對君權論」。彭林舉出《荀子》中「全道德,致隆高,綦文理,一天下,振毫末,使天下莫不順比從服,天王之事也。故……天下不一,諸侯俗反,則天王非其人也」等例證,說明在儒家看來,「天王亦居其一,他不僅要與其他官員一樣負有社會責任,而且要與其他官員一樣接受考核」,這是戰國時期儒士特有的政治理念。事實上,《孟子》中「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之說,將「天子」置入爵制之中,也反映了將「君」納入國家職官體系之中的嘗試。


而董子在此正是秉承孟、荀傳統,將「君」與司農、司馬、司徒、司寇相併,稱為「君之官」或「君官」,在《相勝》所論五行相勝、五官相剋理論中,更提出「夫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過度失禮,民叛矣,其民叛,其君窮矣,故曰木勝土」。在《相勝》木行部分,董子曾指出:「夫木者農也,農者民也。」因此,「木勝土」,實質上就是暗示「民勝君」,這種君、民關係的解釋,充分體現了儒家的重民觀念,也是漢儒限制絕對君權的一種理論嘗試。


不過,漢儒身處帝國時代,君主獨一無二的權威已不容挑戰,且照五行生勝理論,五官有相生相剋之義,例如木生火,對應司農生司馬,意謂國家只有在先解決溫飽問題後,才能進一步討論選賢任能的問題。那麼,依照火生土之義,「君之官」當由「司馬」所生,但這顯然無法被接受。因此,為了處理這一困境,董子在「君之官」部分單獨設計了一個附贅的「其相司營」,在論五行相生時,以司馬生司營,而以司營為「天下既寧,以安君官者」,從而將「司營」與「君官」聯為一體,皆繫於中央土行之下。總之,《相生》篇中的「君官」在董氏五行生勝體系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

但在《順逆》篇中,土行部分的論述仍以劉向《傳論》為主體,只是在起首部分出現「君之官」一詞,不僅於前後文缺少呼應,而且不符合《順逆》篇的內在體系——《順逆》五行體系以劉向《傳論》為基礎,後者源出《洪範五行傳》。與董氏「五行——五官」說僅將土行對應人君不同,《五行傳》於五行皆與人君對應,如《順逆》篇木行下言「如人君出入不時」,火行下言「如人君惑於讒邪」等,《順逆》篇於土行部分獨言「君之官」,似僅以土行與人君對應,此實與其自有之體系相悖。這裡的「君之官」,不是基於其文本內部理路而出現的一個概念,只能是據《相生》《相勝》篇而襲用之辭。


例4,關於「執法」,《順逆》篇關於水行咎由的論述主要取自《洪範五行傳》:


比對上表,「執法不順」是《順逆》篇僅有的溢出《五行傳》原文的詞句,而它與「簡宗廟」等也不存在邏輯關聯。最重要的是,按照《五行傳》的思想體系,與「執法」相關的五行應當是火行,作為劉向《傳論》的衍生文獻,《順逆》篇在火行部分也述及了執法公正的問題:


如人君惑於讒邪,內離骨肉,外疏忠臣,至殺世子,誅殺不辜,逐忠臣,以妾為妻,棄法令,婦妾為政,賜予不當……

在這樣的背景下,《順逆》篇水行部分再次言及「執法不順」,顯然有自亂體系、前後重複之弊。


至於《相生》篇,水行對應之官為司寇,正是執法之官,故其言「執法」,實理所當然。《順逆》篇中「執法不順」一句,恐怕也是據《相生》篇而成。


總此,《順逆》篇雖然在整體結構上取自劉向《傳論》,但在諸行休咎的具體論述中,卻吸納了《相生》《相勝》篇的五行對應體系以及傳統的月令文獻,呈現出「文本嫁接」的特點。由於《相生》《相勝》篇、劉向《傳論》以及時月令文獻原是各自獨立的思想體系,它們對於五行內部關係的理解,五行與現實政治、生活之間的對應關係的認識都存在鮮明的差異,因此,《順逆》篇對這些學說的整合往往顯得十分牽強。特別是《順逆》在援據《相生》《相勝》所建立的五行對應體系時刪去了具有基礎性地位的「五官」一環,直接導致《順逆》篇的五行體系存在無法自足的邏輯缺陷。但是,這種嘗試融合多種五行學說匯為一種新體系的努力,仍值得注意。


四 古本《治順五行》與《五行順逆》之關係


關於《治水五行》篇,學者已注意到其與《淮南子?天文訓》的相似性,並據此質疑《治水五行》為晚出之作。但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隋人蕭吉在《五行大義》一書中曾完整徵引此篇,然其題名作「治順五行」,似較今本作「治水五行」者更為合理。至於文本層面,則《五行大義》所引古本較今本更為完整、系統,今本中一些錯簡文字,通過古本可得到校正。關於這一問題,筆者有專文討論,此不贅述。簡言之,今本《治水五行》實經過後人刪改,與其原始面貌相去甚遠,故本文討論其真偽問題,一依《五行大義》所引古本。


《治順五行》(下文簡稱《治順》)篇在結構上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基礎,將一年分為五時,每時七十二日,分別以五行主五時。這種時令說又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唯《天文訓》以「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為受制之時,五子相隔各七十二日,故有「七十二」之數。雖總成五時共計三百六十日,不足一年實際天數,但在《天文訓》內部體系完足,可自成一說。至於《治順》篇,則徑以五行各主七十二日,則何以此數為七十二而非七十三或其他,實無法得到解釋,故筆者相信,《治順》篇的第一部分當系刪略《天文訓》或類似時令文獻而成"。


《治順》篇第二部分是對五行所主五時施政要略的分述,以木用事部分為例:


木之用事,則行柔惠,進經術之士。至於立春,出輕系,去稽留,除桎梏,開閉闔,通障塞,存幼孤,矜寡獨。無伐木,恩及草木,則朱草。若夫人君馳騁無度,沈湎縱恣,重徭役,奪民時,厚稅斂,則民疾疹瘮,患足疾。木傷敗,則龍深藏,鯨鯢出而為禍。


由於自「恩及草木」而下之文皆為今本所未見,故此前學者討論《治順》,多僅關注其與《天文訓》之互見關係。但今據古本而論,則其文自「進經術之士」而下,幾乎無出《順逆》篇範圍者,兩者之間的重合度,實遠超《治順》與《天文訓》,這在其他四行用事部分同樣得到確認。在目前所見的文獻範圍內,可以基本確定,古本《治順》與《順逆》之間一定存在傳抄關係。


進一步而言,《順逆》篇以劉向《傳論》為基礎,雜糅時月令禁忌與董子五行生勝理論,雖然諸說之間的矛盾難以盡掩,但其多源文本匯而為一的動態生成過程則是比較清晰的。而與之相比,古本《治順》篇的文獻來源顯得十分單一,無論是自「出輕系」至「通障塞」部分與《淮南子?天文訓》之間的互見關係,還是「若夫人君」至「厚稅斂」部分與劉向《傳論》之間的互見關係,都同時互見於《順逆》篇,而《順逆》篇與《天文訓》、劉向《傳論》之間的互見關係,則頗有《治順》篇所不及者。簡言之,《治順》與其他文本之間的互見關係,似乎都是藉助《順逆》篇而實現的。因此,雖然理論上無法排除《順逆》篇系援據古本《治順》而進一步擴充的可能性,但從文本生成的一般規律來看,更合理的解釋,應當是古本《治順》實系據《順逆》篇加以刪略而成的衍生文獻。與《順逆》篇對劉向《傳論》的改造一樣,古本《治順》對於《順逆》的改造也有著明確的目的,那就是用「五行各主七十二日」說取代《順逆》篇「土主季夏」說,試圖構建更為均衡的五行政治學說。


至於《治亂五行》(下文簡稱《治亂》)篇,在文本上則幾乎完全互見於《天文訓》,其說不再循董子五行生勝說,而持五行雜相干說,這實際上是基於四時各有分屬、不可相雜的傳統時月令思想而產生的,又與五星相犯的傳統星占學思想相關。因此,表現在《天文訓》中,均使用「甲子干壬子」「壬子干甲子」這樣的干支術語,體現出其與時令、星占之間的關聯。而《治亂》篇基本照錄《天文訓》之文,卻將其「甲子」等五子替換成五行,將其整個體系改為「火干木」「木干火」等五行之間的干犯,這同樣體現出《治亂》篇作者融會諸家、擴充五行理論的嘗試。由於該篇與《治順五行》名義相對,且理論基礎都取自《天文訓》「壬午冬至甲子受制」至「冬雷其鄉」一節,故此兩篇宜出於一手,成篇時間當在《五行順逆》形成之後。(未完待續)


文中所列表格略


關於《史學月刊》網站的公開聲明


據反映和編輯部發現:近期互聯網上有假冒的《史學月刊》網站,並以本刊編輯部名義組約稿件、收取費用等。對此非法破壞我刊網站、涉嫌詐騙的犯罪行為,我刊已向公安機關報警立案。


《史學月刊》官方網站(http://sxyk.henu.edu.cn)由於遭到黑客攻擊,目前暫時無法使用,修復啟用時,將登刊告知。作者來稿,請採用列印稿和電子文本同時寄送的辦法。列印稿請寄至「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史學月刊》編輯部」,郵編:475001。聯繫電話:0371-22869623。來稿請勿寄至個人,以免誤時。


在此鄭重聲明:本刊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進行出版,發表文章不收取任何費用,凡以我刊名義收費者,均系毀壞我刊聲譽之假冒詐騙行為,我刊有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再次提醒作者,謹防上當受騙。


敬請廣大讀者和作者相互轉告周知,感謝您的支持和厚愛。


《史學月刊》編輯部


2015年9月


史學月刊∣一個有深度的公眾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月刊 的精彩文章:

晚清台灣建省的台前與幕後
和平學的新思考
漢武帝晚年政治取向
進化論與中國史家的思維方式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棚屋整治與思考

TAG:史學月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海賊王》漫畫草稿曝光 從簡易到完美過程很恐怖
古文《尚書》流傳過程探討
《七十二層奇樓》過山車上唱歌,遊戲過程又模仿韓國綜藝?
圖集|七彩神仙魚,繁殖全過程!
央視財經頻道欄目 大陸首艘航母建造過程中一些罕見視角畫面曝光
胡德號製作全過程《戰艦世界》新艦研發延遲攝影
鋼筆淡彩·臨冬城含作畫過程視頻
【文章】龍族匠心巨制《拳皇命運》製作過程揭秘!
讚歎!《紫羅蘭永恆花園》戰鬥場景製作過程視頻公開
鹿晗關曉彤,《甜蜜暴擊》劇組見證了戀愛過程
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製作過程曲折,可謂連過三關,最後完美成功
組圖:太空飛行器儀錶板六十年演變過程
電影《二十二》導演郭柯為你講述創作過程的難忘點滴
百部經典與流行影片縱橫談之六:從《盜夢空間》看好萊塢製作的魔性化過程
《JUMP流》推出空知英秋特輯 創作故事作畫過程大揭秘
《龍珠超次元亂戰》中的發展過程
33年前啟功獻給第一個教師節的禮物國畫《山澗竹石圖》創作過程
《七龍珠》里悟空與琪琪的愛戀過程全記錄
陝西書畫名家——劉龍,花鳥畫作在線展示創作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