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午休or中国话剧——英国人为何果断选后者?

午休or中国话剧——英国人为何果断选后者?

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女编剧,编了一部都市情感剧,代表中国远赴戏剧之乡——英国展演。英国人不午休了,而是走进剧场为之捧场,并且随着剧情起伏惊呼:居然是这样!


夏末的一个夜晚,怀着一份好奇,一份敬畏,我走进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繁星戏剧村,现场探寻《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如何征服了众多挑剔的英国观众。


《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海报欣赏

故事从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午后开始,一个闲适少妇的平静生活,被前男友越窗而入彻底打破。两个人各自从对方身上寻求真相——孩子是谁的?约定私奔的那晚为何没有出现?可两人都终无所获。一对失散人海的有情人,两段貌合神离的「完美婚姻」。前后两段故事,揭开了4个性格迥异的男女最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们在遮掩、痛苦、无奈中挣扎。


在国内「宠明星、轻编剧」的时代,剧中演员没有任何一位是「大腕」。退一步说,即便是国内的「明星脸」,拿到国外,老外也大多不认识。可英国观众依然买账,足见是因为内容和舞台呈现形式。说得更深入些,就是原创,加共性。


之所以说原创,在于这部剧真实还原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情感生活。无论男女,要钱还是要情,屈服现实还是抗争命运,这个自古有之的话题引发中外观众的思考。而套上现代中国的大背景后,这简直逼真到让人不寒而栗。


坐在黑暗中,看着舞台上的悲欢离合,旁边观众用手机不断刷屏占领全中国娱乐头条的王宝强离婚案细节,我一时恍惚,不知身处戏里还是戏外……讲真,太真了!而这恰恰是外国观众们想要看的、当下最真实的中国与中国人。

之所以说共性,在于契诃夫式的舞台呈现。话剧一开始,略带忧伤的泛俄罗斯音乐,落地窗帘、木质秋千……让人瞬间置身欧洲的早秋,恍若看到一片片金黄色的秋叶随风飘荡,倾诉着欲说更愁的生活。


一道铁轨,分隔了西式酒吧与中医诊所、吧台与起居室。「我早就不喝咖啡了」「女人啊,就爱买那些贵的要死却连一斤鸡蛋也装不下的包」等台词,不但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也是「国际范」与「乡土范」的绝佳混搭。


所有这一切皆能在本土文化与异域风情间熟练游走,即便在英国观众面前呈现时依然毫无违和感,可以说这部剧真正「走出去」了。对于《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英国观众说「人类的情感不分国界,喜欢这个忧伤却真实的故事」;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苏格兰先驱报》纷纷点赞。


该剧编剧林蔚然之所以能从100名候选编剧中杀出重围,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远赴英伦展演的3人中的一人,个中原因不言自明。


著名导演田沁鑫以艺术家个人名义联合苏格兰国家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等单位在中国发起「新写作计划」,促成了这部戏的前身《秘密》。

「新写作计划」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著名作家张抗抗等名家担任评委、顾问。最终只有3名中国编剧的作品得到在苏格兰巡演的机会,林蔚然就是其中一位。


2013年,《秘密》被苏格兰国家剧院选中,作为首个亮相英国「中国当代剧本展演」的作品,引来《泰晤士报》《苏格兰先驱报》等英国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并在爱丁堡、格拉斯哥、巴斯盖特巡演13场。


《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的成功不仅是林蔚然一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戏剧走出去路径探索的一次成功。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吸引世界,用什么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这已成为中国话剧人未来担负的重要任务。(记者丁宜,编辑杜逾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的精彩文章:

健康营养知识匮乏 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儿童肥胖蔓延
网民吐槽东京奥运会新徽标:「太乏味」
中国研制可重复利用载人飞船 建经济适用型空间站

TAG: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您可能感興趣

姜河那:《未生》大热后出演话剧,大家都说我疯了...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话剧《赵一曼》话剧「走」进北大 再现钢铁女战士的「义」与「勇」
演技派小生辛柏青投身话剧《谷文昌》《青蛇》 党的好干部与法海切换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