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 本期人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 功能神經外科 ——張凱


大醫生兵器譜主筆 | 趙閃閃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題記 ——


「每個人都有天生屬於並適合自己的那個角色,我覺得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他堅定的眼神里閃著光,一個人對自我天生屬性的尋找和實現並不容易,漫漫醫學路,張凱雖沒能逃過曲折與彷徨,卻終識自我。


神經外科大夫在手術中最怕的三件事 —— 大出血、急性腦膨出和迷失在複雜的腦組織中。前兩種或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予以規避,但第三種才是最要命的 —— 「你不知道自己處於大腦中的什麼位置,哪能碰哪不能碰,這時候完全不敢動,一步錯就步步錯,一旦錯了,後果將不堪設想」。

本來就語速極快的張凱,說到此,竟有些激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張凱微微蹙眉:「還是腦解剖學的不到家,頭腦里沒有完全建立起立體的概念。進入大腦就好像是進了迷宮,只有對大腦結構特別熟悉,才能安然地出入。對於年輕大夫來說,這一關並不好過。」


尤其是功能神經外科,比如做癲癇的手術,沒有說像腦腫瘤那樣有明顯的病變部分,要切除的致癇灶跟其他的正常腦組織沒什麼區別。這時候就更加要求對腦解剖非常熟悉,必須找對位置。


身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的副主任,無論理論還是實踐,張凱對腦解剖的熟悉都足以成為同行中的翹楚。這或許得益於他曾用半年時間翻譯了一部國外的大型解剖學巨著《 RHOTON 顱腦解剖與手術入路》以及多年的實踐積累。

心性所致,自成體系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前不久,張凱剛過了他 43 歲生日。學生們給他買了花,一大束向日葵,開得豐盛熱烈,像他,意氣風發。張凱拍了張照片調侃道:「送什麼花呀,再過倆月,葵花成熟,應該送葵花頭嘛!」 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愛吃瓜子,忍俊不禁。


張凱是吉林人,微微的東北口音,話語里自帶一種爽冽,聽起來很過癮。「不出五分鐘,必然得扯兩句閑篇,這是他的風格。」 學生王垚一臉壞笑。互損,是這師生倆每日的樂趣。張凱倒不介意,學生平素跟他開開玩笑,他也順勢把包袱丟回去,「來而不往非禮也」!

對於老師的能說會道,王垚是打心底里佩服:「通常外科大夫要麼會做手術,不大會表達,只能是茶壺裡煮餃子 —— 自己知道;要麼就是說得頂呱呱,一到實戰就不行了。難得的是,凱主任不僅手術做的漂亮,技巧高超,還能給你講得明白,理論一套一套的。」


素日的門診里,經常會出現大夫的解釋和病人的理解不在一條線上的情形。但張凱出門診,幾乎見不到這樣的情況,「家屬有時候拎不清,說不到點上,你得會引導」。


「比如癲癇,第一次發作是何時,發作時是什麼樣子的,有時候家屬根本不知道或是知道了表達不出來。所以,一要會問病史,把發作時間弄清楚 ,二要把發作癥狀搞明白。」 他經常會現場做示範,嘴歪眼斜,口角抽搐,手舞足蹈,脖子急速前伸、強直等讓家屬確認發作時是哪一種,瞬間省去許多麻煩。這項技能並不是功能神外大夫的必備,張凱自嘲,似乎自己天生就肢體語言豐富有表演天賦,並不需要特別地練習 。話畢爽朗地笑問:「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天生就適合干癲癇外科?」


身似陀螺,不停旋轉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每天我匆匆走過,無暇停下來欣賞風景!」


張凱微信簽名檔的這句話幾乎可以概括他「兵荒馬亂」的日常。「每天 6:40 之前我肯定會到醫院,回去時就沒點了。」 被手術的緊急情況打斷門診、被神內叫去會診……往往一個電話就得停了手裡的活兒,奔赴最需要他的地方。


每周除了三個半天的門診及一次病例討論,餘下的時間他大多都在手術室里,「多的時候,一周能做十幾台手術」,同時還得見縫插針地給進修醫生和學生們講課、參加院里和科室的會。他是病區的副主任,病房的一應大小瑣事都需要他來處理。近兩年,隨著醫學領域的不斷建樹,他周末要參加的學術會議也與日俱增。


如果時間是海綿里的水,當下,他已經擠得很用力了。


研究所五樓有他的辦公室,桌子上「弘揚王忠誠精神」的銅雕塑擺在正中間;桌角「最佳辯手」的水晶獎盃已落了灰;常看的兩本腦解剖英文專著和一本《癲癇病人監護神經心理學》隨意放著;兩張A4紙上寫滿了術前評估的意見、某地會議延期、VNS進修學習班、異動GPi等一應大小事務,他剛勁的字體存乎其間,被一行行橫線波浪線及圈注纏繞包圍,顯然這些問題被深度討論過並記錄了下來。現在,他愈發沒時間坐在辦公室里,每天奔波於病房、門診、手術間,辦公室幾乎成了擺設。


他走路極快,別人得一路小跑才能跟得上,穿梭在醫院裡「好像一團火,無盡燃燒」,用「工作狂」已不足以形容他。「神經外科工作很累,但是熱愛工作的人總是以工作為快樂。凱哥總是將工作日程安排得很滿,有時會讓人覺得他的一天不是 24 小時,他完成的工作量總是令人不可思議。」 同事解飛說。


而在張凱看來,人到中年,時間快到猝不及防。


去年暑假,兒子升入小學六年級,他開始感到恐慌以及愧疚,「兒子長這麼大,因為工作忙,我一直沒怎麼管過他,可是突然之間兒子就長高到一米六五,好像馬上就要從我手心裡飛走了似的。」 他狠狠心做了個決定,休假帶兒子出去玩了一趟,然而,旅途未半他又因工作返回北京。


他就像一隻陀螺,被時間的鞭子抽打著,不停旋轉。對於工作,他從來沒把「熱愛」倆字掛在嘴邊,總是用行動去表達,「當醫生對我來說確有一種使命感」。「每個人都有天生屬於並適合自己的那個角色,我覺得醫生於我,就是絕配。」他堅定的眼神里閃著光,一個人對自我天生屬性的尋找與實現並不容易,漫漫醫學路,張凱雖沒能逃過曲折與彷徨,卻終識自我。


撥開雲霧見月明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張凱講起自己的故事,從兒時至今,轉學、跳級、抉擇、師從王忠誠,留在天壇醫院、專攻癲癇外科……從他口裡蹦跳出來,一樁一件,清晰如昨。他稍稍坐直了身子,輕輕吐出一句:「細細想來,過去那麼多曲折經歷,人生真是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世間種種因緣際會,或皆是命。」


小時候,因父母工作之故,他經常轉學,但功課卻極好,加之記憶力超群,其間還讀了不少姐姐的書。小學四年級時他參加跳級考試,順利進入中學,之後就讀于吉林省最好的高中,15 歲時和姐姐一起考入大學。


當時擺在他面前的難題是選擇專業。張凱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生物分子學、電子計算機、土木工程開始興起,都是當時的熱門,父母並未想著讓他趕潮流。「萬一潮流退去了怎麼辦?他們很務實,認為被社會需要總是一種保障,就替我選擇了學醫,我姐學了師範。」


一個月後,通知書下來 —— 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父親心裡還在打鼓,不知道幫他選的是對是錯。年少的張凱卻沒想這麼多,只有一門心思好好學習。1995 年夏天,他畢業,獲碩士學位,考博勢在必行,不幸的是,當年7月9日,他的碩士導師因車禍去世。「如果不是這場車禍,我很可能繼續讀他的博士,人生也許是另一番風景。」 張凱不免唏噓。


恩師已逝,考博之事仍要繼續。


「我選擇了神經外科,就去查,看北京有哪些厲害的導師,了解到王忠誠院士絕對是大拿,就決定考他的博士。」 那年,王忠誠院士招三個博士,一個本院的,兩個外來的。十幾個人競爭,張凱考了第一,毫無懸念地被選中。


翻開張凱的簡歷,15 歲上大學,22 歲碩士畢業,27 歲博士畢業,可謂天之驕子,加之醫途順遂,是別人羨慕也羨慕不來的。只是從醫伊始到天壇神外輪轉,他還是陷入迷茫之中,看不到未來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該走什麼路」。


他性格剛強,難免在人情世故上吃虧,功能神外的主任張建國曾忠告他:「過剛易折,適當的要收斂收斂自己的性子。」


2000年前後,科室輪轉,「正好那時候也提倡說要有一些自己的亞專業」。順勢,他明確了自己的專業方向 —— 功能神外。彼時,天壇醫院的功能神經外科剛剛開始發展,「大家都不願意去干那就我去唄」!他隨意的口氣里掩飾著曾經的掙扎。他記得清楚,為這事兒去敲王忠誠院士的門,說明意向。對於他的堅持,王忠誠院士沒有過多地干預,反而是幫助他協調,最終確定了他的留下。


做分內事而已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張凱的手有著外科大夫特有的凌厲、利落和溫柔。他說,做手術天生不能手抖,其次是要放鬆。


一台略複雜的左顳枕開顱致病灶切除,兩處位於後腦回的病灶,成不完全相連的8字型,位置較深且尷尬,顯微鏡下,能非常清晰的看出,覆蓋在腦子上的豐富的靜脈血管迂迴宛轉,成為切除的阻礙。要穿越它們並完整切除病灶變得尤為困難。」張凱皺眉,他的急性子得在這裡慢下來,「要沉得住氣」。一切定位的手段都準備充分了,他眼神如電,極迅速地出手,有著武俠小說里描述的「你根本沒看清楚他是怎麼出的這一刀,然而敵人已經斃命」,只一瞬,切除的部分被拿出腦外。


這次,他同時參與了縫合 —— 一個外科大夫的基本功。縫合針牽引著美迪線穿過腦膜打結,一下、兩下,直至數十下,縫得美觀嚴密。這一手令旁邊的小大夫瞠目結舌。


手術過程中,張凱不止一次地強調功能神外與神外的不同,「功能神外的手術,真正困難的是術前評估」。


每周四下午,都是功能神外癲癇外科的術前評估會。大夫看多了片子,核磁、CT、造影沒有尋常意義上的美感,反映在眼裡心裡的都是病灶成像,專業、冰冷、理性。


張凱口中不時說著:「嗯,這個還有救;這個可能希望不大;這個我們還需要再聽聽神經內科的意見。」往往,大家討論起來就會忘了時間,每周四下午的戰線會拉得特別長。「最晚的一次,我們討論到半夜11:30,直到下結論。」 張凱說,「雖然辛苦,可是同事們還是心在一處,擰成一股繩似地對待這件事」。


在張凱看來,他們八病區人員組合有著奇妙的和諧。「建國主任是八病區的靈魂人物,帶領著我們,指引方向,很多問題,跟他討論之後我都會獲益匪淺,不再固執己見;其餘人性格互補,取長補短,我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最後,談及自己,他則微微一笑,「我只是個小醫生,做點分內的事情」。



大醫生-張凱:君子如響,醫生於我,就是絕配!



記者手記:


張凱主任私底下愛給同事起外號這事兒,也是沒sei了。以至於採訪伊始,連建國主任都諄諄告誡記者:「小心他給你起外號。」 到底是沒逃過,第二次與記者見面,大老遠打招呼,「Hi,red star」!


別看他平日里嬉笑怒罵皆成調侃,卻是在專業上毫不含糊。


有次,有學生們跟他出門診後,病歷寫得毫無邏輯,病史表述不清,他隨即拍下照片並傳到群里,問是誰之作?有人應聲承認,他便一一指出其中錯漏。爾後,再拿出自己寫的病例發在群里,結果,被學生們奉為範本。「他們都沒我寫得好!」 他在寫病歷上這事兒上一點不謙虛且尤其較真,「記錄完整且正確的病歷,這是最起碼的素質,是能力也是態度,這一步不好好做,會影響到術前評估,關乎手術效果,看病本來就是一環扣一環的」。


《荀子·勸學篇》中所言:「君子如響。」 意思是君子回答請教學問的人,如聲音之迴響,分寸有度。於張凱而言,他醫學的「使命感」,亦如「撞鐘」,聲之迴響,分量恰好。


攝影 | 高晨、趙閃閃、新媒體編輯 | 雪醬


(本文來源於大醫生兵器譜官方網站:www.bingqipu.com。想第一時間了解大醫生兵器譜相關專家和科普信息及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您關注大醫生兵器譜官方微信公眾號:yilinbingqipu,眾多超實力專家齊聚在這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生兵器譜 的精彩文章:

檔案-宣武醫院神經內科 中西醫結合組 宋珏嫻
今起首兒所4個專業病房暫遷河北燕達國際醫院
檔案-宣武醫院 神經內科中西醫結合組 高利
檔案-北腫神經內分泌腫瘤MDT團隊 朱旭
檔案-北腫神經內分泌腫瘤MDT團隊 姚雲峰

TAG:大醫生兵器譜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醫生-姚雲峰:做外科醫生就是要吊炸天!
孕期肚子長毛,是生男寶的徵兆嗎?醫生告訴你真相
小寶寶醫院出生少一隻手,醫生怒斥,孕媽放聲大哭!
寶寶剛出生時的樣子及醫生護理,你見過嗎?
天賜良藥 窮人的醫生,說的就是它!
對妻子好點,醫生說,從古至今,生孩子都是鬼門關
大醫生-孫誼:當醫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過來的產婦告訴你,生孩子時與男醫生的「尷尬」!
生薑加一寶,夏天沒煩惱,醫生明星都在用,一定留好!
生孩子住院遇到了奇葩醫生,想生就生,不想生明天再來!
徐子淇連生四胎,醫生說可再生,徐子淇稱交給李家誠
「醫生,我是不是馬上要生了?」
老婆在家生產,丈夫為其接生,結果生出的寶寶讓那個醫生都看哭了
寶寶出生後的前三天,醫生會對他做什麼?
女子喜懷雙胞,醫生勸告打掉,女子堅持要生,當孩子出生那天
別以為是你在挑醫生,醫生也在挑你,產科醫生最喜歡這3種孕媽
曲筱綃趙醫生 | 我自卑,是因為我愛你。
寶寶剛出生,婆婆就喂他黃連水,醫生堅決不讓!
姐姐的新生寶寶,怎麼看都很醜,醫生道出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