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這叫修行,其實是「打醬油」
度字【2016】036號(點擊上方藍色方塊可關注本號)
文/法錦
本文為原創文章,觀點僅供參考。
許多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認為要「放下」,於是便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漠不關心;二種是非常喜歡參與一些集體活動,為了功德天天忙碌。這種「與我無關」或者「喜歡湊數」的行為都與當今的網路用語「打醬油」(表示事不關己或者捧場湊數的意思)的意境吻合。
於是,修行人的圈子裡,便經常會出現這兩種類型的師兄:有的經常杳無音訊,有的整日奔波。
實際上這就是修行中容易出現的兩極狀態:極端個人主義與只會心外求法。前者認為修行就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其他的一切外境與自己無關。甚至搬出了《金剛經》的四無相偈語來證明,導致了原本應破除的我執反而更強烈;而後者雖然表面看起來挺「無我」的,但實際上是在貪執功德福報,如果仔細觀察:仍然是用內心在攀緣外境。
古人講,過猶不及。指的是一種行為,一旦走向兩個極端就是不合理的。修行人畢竟在世間生活,如果不能隨順一些世間事,容易造成修行上的違緣。比如作為家庭的一份子,為人父母或子女,必有世間的義務要履行;如果在社會上有工作,那也需要盡職盡責,對得起一份工資收入。
如果因為自己的修行造成家裡的人或單位的同事不理解,不支持,那就是修偏了,也容易因為自己的行為造成別人對修行的誤解。須知:眾生歡喜佛歡喜。而另一種情況,如果不能自修自證,沒有樹立正知正見,一味地心外求法,或許只能積累福報卻很難解脫吧。
修行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身心自在,法喜充滿。因緣隨順,究竟圓融。筆者並不完全反對有獨立的修行時空,也不反對適當的集體活動(聞法、布施、放生等),筆者反對的是把這兩個行為單項選擇去施行,認為只有這樣才叫修行,卻造成只顧自己修和自己不修證兩種極端的局面。
當年佛陀帶領僧團,說完正法要後,四眾弟子都會各自回去思惟修行。阿蘭若處即是出家比丘的修行之處,而證阿羅漢果的比丘有的會被佛陀吩咐至四方游化,傳播佛法。皈依弟子都知道四弘願的第一條是利他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三條是自利的(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由此便可知:沒有一種修行是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也沒有一種修行是有能力顧到他人自己卻什麼都不用修的。
禪宗有言:不破本參不住山,不破重關不閉關。指的就是修行既要懂得紅塵練心,也要能夠自修自證。歷史上有許多高僧大德,甚至開悟後也入世修心或度眾。可見沒有一種修行是可以單獨靠自己或者完全靠外在而獲得成果的,打醬油般地只顧自己或者為了湊個數去做善事,實在不是一種正見的修行狀態。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兩種現象也不能用反。比如現在網路上(或社會上)有很多沒有正知見的人在攻擊佛法,而修行人卻選擇沉默,認為應該各修各的而不去回應;或者當許多社會上的事情出現了傾向性的一些輿論情況時,卻無法保持獨立的思考而人云亦云,不懂得運用佛法智慧去樹立自己的正知正見。這個就不單是打醬油了,連瓶子都沒有帶了。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正之處還請各位大德同修批評指正。


TAG:喜舍度 |
※你以為這叫古風,其實是土味兒
※你以為省錢了?其實這叫滴血煞 致命的風水!
※喂,你裙子剪壞了 懂什麼,這叫時髦
※老婆說這叫廢物利用,我只想說這樣真的能好的嘛?
※喂,你裙子剪壞了 懂什麼,這叫時髦!
※你這叫溝通?您這是人身攻擊!
※模特也可以這樣裸,這叫藝術,你那叫流氓
※原來這叫天倫之樂啊,一直不知道,我也是醉了
※你以為貓咪不知道誰踢的它?這叫發邪火!
※喂,你裙子剪壞了|懂什麼,這叫時髦~
※原來這叫天倫之樂啊,一直不知道,我也是醉了!
※這叫聲,還真是海狗啊!
※你們懂個屁,這不叫出洋相!這叫未來主義,叫復古!叫時尚!
※超逼真汽車蛋糕,這叫人怎麼捨得吃啊
※他用模子做出了骷髏頭蛋糕,這叫我怎麼敢吃
※可是聽你這叫聲,你是來賣萌的吧?
※這哪裡是紋身,這叫做藝術!
※裙子報廢是小事,這叫妹子怎麼回去,實在太尷尬了
※?原來這叫天倫之樂啊,一直不知道,我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