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歲月變遷,這座隱藏深山裡的千年道觀,雖然早已破敗荒廢,然而那些日漸剝落風化的丹台、石壁與造像,依然籠罩著神秘的面紗,在遺留下來的石跡之間,娓娓訴說著川東道教曾經繁盛的歷史。


文/劉康樂


在重慶江津區四面山的深林中,藏著一座千年之久的古老道觀——朝源觀(又名朝元觀),上世紀九十年代,四川文史館王家祐先生曾撰文《江津縣朝元觀》,首次向學術界介紹了這座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道教宮觀,對其中的摩崖造像、碑記、楹聯和歷史人物等進行了初步的考證。時隔二十多年的歲月變遷,這座隱藏深山裡的千年道觀,雖然早已破敗荒廢,然而那些日漸剝落風化的丹台、石壁與造像,依然籠罩著神秘的面紗,在遺留下來的石跡之間,娓娓訴說著川東道教曾經繁盛的歷史。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祖師殿側門(資料圖)


一、楊復庵、楊來霖與朝源觀的復興

王家祐先生據朝源觀現存摩崖石刻考證,這座道觀始建於北宋建隆年間(960-962),其復興則在明嘉靖四十年(1561)左右,據現存觀中的《玄元造化碑》之末,署有「皇明嘉靖四十年歲次辛酉仲夏吉日,洪都新淦縣咸陽里修真童子楊復庵書,第三十九代玄嗣楊來霖錄刊」的字樣,當是明嘉靖間楊來霖和楊復庵兩位道人修復宮觀之後刊刻的。


王家祐據全真龍門字譜「一陽來複本」判斷楊來霖和楊復庵可能是師徒關係,但楊來霖代數不合龍門第三十九代,而本為師父的輩分又在徒弟之後,顯然有違常理。「復庵」本系楊常符的號「福菴」同音轉化而來,「來複」字輩或可能是巧合所致。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老君碑記(資料圖)

江津四面山與綦江瀛山東西相望,兩山相距不過數十里,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可稱川東地區不可多得的洞天福地。碑記中的楊復庵,明嘉靖三十年間曾在綦江瀛山創建白雲觀。據明萬曆李梧庵《重修白雲觀碑誌》稱:


「嘉靖壬子,洪都羽客楊福菴偕徒王白雲選勝潛修,歷至此,見形勝符師授圖,欣然爰止。」


楊常符,號福菴(又號復庵),系江西南昌新淦縣(今江西新干縣)人,自幼入道,有異人教授相山之圖,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楊常符與徒王白雲擇地潛修,至老瀛山,見此山孤峰傲出,類如仙境,正符合其師父所傳授的山圖之勢,遂攜徒開山拓路,創建了白雲觀。


據碑記稱,楊復庵道長採藥川東群山之中,


「經綦至津採藥,自東南角遙望此山,層巒迭翠,上出重霄,髫髫青光,心甚異之……林木昶茂、虎嘯狼啼、人跡罕至……幾凝無路可通,不得也攀蘿椽木,奮勇尋登,及至山頂,憑高眺望,突然悟出,此處乃寤寐之仙境也。」

據此可知,這位來自江西南昌新淦縣的楊復庵道長先後創建了綦江白雲觀與江津朝源觀,成為明代川東全真道教的開山始祖。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龜蛇合體造像(資料圖)

這座始建於宋代的朝源觀經過楊復庵的復建,煥然成為明清川東道教的一大叢林,在明代真武信仰的信仰風潮中,朝源觀也供奉著真武大帝,稱為「武當行宮」,如今觀中真武祭台還保存一座完好的龜蛇合體的石雕,座下鐫刻署名為「瀛硚主人」的兩首真武像贊:


「其一:鐵杵成針石上磨,成功須在因功多。武當四十立功行,萬像森羅滅萬魔。其二:鑄劍本來立志堅,銅牆鐵壁一劍穿。恩愛七情並六欲,寶劍一舉盡消磨。秋月瀛硚主人」。


另一篇署名為「桂月芳堂主人」的詩句,表達了道教內丹修鍊的理論:


「乾坤為爐,神氣為丹。精靈寶劍,萬妖滅亡。降龍伏虎,保命金剛。神機運用,深藏黃房。立意照守,金玉滿堂。栽培真土,枝茂葉芳。蟾宮桂葯,三疊欣馨。武當行宮,立閣三皇。桂月芳堂主人。」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經堂側壁造像(資料圖)


「瀛硚主人」的稱號,明顯帶有綦江「瀛山」的痕迹,很可能是首創道場的楊復庵道長的自號,而「芳堂主人」應該是開山祖師楊來霖的自號,師徒二人的唱和之詩相映成趣,都表達了追隨真武、修鍊丹道的決心。楊復庵自綦江而來恢復朝源觀,而楊來霖道長接續了修建道觀的任務並努力經營,使之成為川東地區香火鼎盛的道教三大叢林之一,而觀中的不少造像、楹聯和碑刻,皆出自楊來霖及其徒裔之手。


二、朝源觀的奇聯與秘碑


朝源觀的造像之精、楹聯之奇和老君碑之秘並為巴蜀道教之三絕。初入朝源觀,最先映入眼帘是的是祖師殿左右入門石柱之上鐫刻的兩幅奇特的楹聯,祖師殿是供奉真武大帝的主殿,院內還保存著真武祭台並龜蛇合體的精美造像。


左門牌樓上題額「杳杳仙源」,左右兩側分刻有「日麗」、「月皎」,其下半圓拱門橫批題「元洞玉曆」,拱門兩側的楹聯為:「雲朋朝朝朝朝朝朝々朝,霞友觀觀觀觀觀觀々觀。」右門牌樓額曰「蕩蕩自清」,左右分題「芝茂」、「蘭芳」,其下半圓拱門橫批題「金闕雲宮」,拱門兩側的楹聯為:「善茅長長長長長長々長,習三乘乘乘乘乘乘々乘。」兩幅奇特的對聯以多音多意的「朝」、「觀」、「長」、「乘」入聯,既工整精妙,又隱秘難解,堪稱天下一大奇聯。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祖師殿側門對聯(資料圖)


其次為經堂,實乃開鑿於崖壁之上的石窟,三門四柱的牌樓中間大書題額曰「崑崙再見」,兩側對聯為:「渺渺重霄之上 巍巍惇闕之間。」牌樓左右次間華板分題「混元」、「太極」,牌樓題額下橫石坊通貫鐫刻一行「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主間兩側的對聯為「五千蜜言融三才之妙德,八十餘度接六趣之眾生」,再內測又有對聯:「朝五當賜香廬繪運帝景如斯觀,逝終南上崑崙得開聖域民瞻仰。」左右次間的門額分別鏤刻「五嶽」、「崇觀」,次間門中各嵌石碑一塊,即「老君碑記」和「玄元造化碑」,次間左右外側石柱對聯為:「三洞真格游斯境,入了劫傳即此觀。」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經堂牌樓(資料圖)


牌樓左門的「玄元造化碑」為楊來霖錄刊的楊復庵的手筆,用優美的駢賦文體讚歎了造化宇宙的大道的神奇:


「夫坤轉乾旋,運化古今。兔走鳥飛,光輝晝夜。逆寒暑之往來,陰陽之升降。品物流通,周而復始。花開果熟,返本還原。湖海江山鋪大地,森羅萬象列虛空。銀毫灼灼,金光燦燦。布乾坤之正氣,貫世界之繁華。人物儕儕,豐資表表。聖德巍巍,文風浩浩。天地之間所生所養,各有所得所樂。乾坤之內所資所施,各有所居所址。日光普照於世上皆然,聖心總包於天下都是。無物不長,有生皆育。正所謂:乾元變化,無所不利,利者無不利也。於是乎贊偈曰:世界繁華彌宇宙。江山錦繡滿壺中。一珠黍米超天地,兩輪烏兔列東西。又曰:大哉乾元,致道玄機。恢弘光大,包羅天地。」


牌樓右門的「老君碑記」取自「亳州老君碑記」的前兩句和末兩句合并而成,其中部分用字稍有不同,釋文也不盡相同。碑記分別以會意復字和常規釋字刊刻,內容為道家內丹修鍊的密旨靈章,據說為老子所傳的內丹口訣,樓觀台說經台也有一副十四字養生楹聯取自亳州老君碑,文字奇古難認,堪比天書,實際上皆為道教所獨創的復文真字。朝源觀的「老君碑記」的除第一行剝蝕之外,其餘釋字為「真道心修延壽丹。鉛汞交結神態就,重抱乾元鬧群仙。」明清時期盛行內丹修鍊,亳州老君碑的為許多內丹道士所傳抄刊刻,朝源觀「老君碑記」就反映了當時道教內丹傳播的情形。


三、朝源觀的三教造像與道士墓室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楊來霖墓室牌樓(資料圖)


朝源觀經堂或稱三清殿,實為寬四米、高五米、進深五米半左右的拱形石窟,正中主龕為三清深浮雕造像,左壁兩龕分別為五嶽大帝和孔子、莊子坐像浮雕,右壁兩龕分別為五老天君和老子、釋迦牟尼坐像浮雕。朝源觀的石刻造像呈現三教合一的特點,以三清為主,以儒家孔子、佛家釋迦摩尼陪祀,造像線條流暢,刻工精湛,王家祐先生推測大概為北宋時期的作品,與重慶大足石刻、四川安岳造像都屬同一時期的佛道造像。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經堂內部造像(資料圖)


經堂之後的最後一組建築就是楊來霖道長的墓室,其形制也仿照經堂牌坊建造,墓室外的牌坊也為三門四柱,正中上下分別鐫刻「三疊琴心」和「靜養靈胎」,兩側分題「幽谷」、「含春」,中門石柱鐫刻楹聯為:「結三山之霞友同修道德,會四海之雲朋共習長生。」


墓室分前後兩室,前室石台上的一組圓雕像,為明代後期的作品,應為住持楊來霖道長的徒裔所刊刻。前室正中為楊來霖道長的卧像,左右分別立道童侍者各一,石台中間豎刻「清逝開山住持大恩師楊來霖卻舍靈柩位」,兩側有對聯:「卻是幽冥室;本非寶蓮台。」石像左右亦有對聯:「時時觀著保養靈胎;刻刻照守仙子壇台。」橫批為「凈保真元」、「音容形象」,橫批兩旁仍有一副對聯:「非色絕色真道向;以空得空養真靈。」後室連接前室左右兩側各有一門,門上皆有對聯,左門為:「出妻迸子道辨養親輔弟;入山耕鑒置此復命歸根。」右門為:「始於有作人人惜我孤忠孝;今歸無維個個來觀好靜居。」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墓室造像(資料圖)


昔日古觀成荒丘,曾經滄海變桑田。千年古觀朝源觀深藏在江津四面山中,一直罕有人知,雖然昔日的建築大部早已殘敗荒廢,所幸那些石頭上的精美造像、楹聯、石碑、石窟建築等歷經數百年風雨而依然留存至今,是道教研究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然歲月日久,岩石日漸風化脫落,不免有風雨侵蝕之憂,期望道教界和文物部門關注和保護這座古老神秘的朝源觀,也期待這座擁有輝煌歷史的道教叢林,在新的時代里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編輯:妙眼)

重慶朝源觀:一座包攬巴蜀道教三絕的千年古觀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劉康樂,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人神共守居庸關 煉丹養生訪道團參訪居庸關都城隍廟
「無字天書」重現江湖?求大神不吝賜教來識字
謫仙人李太白 對太白山是有多痴狂
第二十二回感神恩留侯建祠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重庆朝源观:一座包揽巴蜀道教三绝的千年古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