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科幻作品為什麼能走出去

中國科幻作品為什麼能走出去

人類對未來的美好暢想和對未知的探索精神是相通的。腳踏不同土地的人,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


北京時間8月21日上午,在「雨果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科幻作家郝景芳憑藉其短篇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得了最佳短中篇小說獎。「雨果獎」是美國科幻界的最高獎項,也是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科幻獎之一。郝景芳是第二位獲獎的中國作家,第一位獲獎者是創作了《三體》這部科幻巨作的劉慈欣。


2015年,劉慈欣獲獎後,國內的科幻愛好者們都十分興奮,因為之前從沒有來自中國的科幻作品獲「雨果獎」垂青。劉慈欣的《三體》從憾失提名到重回榜單經歷了各種波折,曾讓人們為它能不能得獎捏了一把冷汗。彼時,劉慈欣的獲獎被認為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

如今郝景芳的《北京摺疊》再次折桂「雨果獎」,證明了中國科幻作品獲得國際肯定不是一種偶然,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新常態」。《三體》獲獎只不過是世界認識中國科幻文學的開始。


以往,中國文學界總有一種論調,認為中國人的行文風格、審美情趣和藝術宗旨都和西方人有本質的不同,很難將雙方作品放到一個平台之下進行比較。在這種論調的影響下,跨文化、跨語言的文學交流,被認為是「吃力不討好」的,彷彿中國作家只要「孤芳自賞」,想辦法贏得國內讀者認可就足夠了。


然而,在信息傳播越來越快、地球顯得越來越小的全球化時代,跨文化的國際交流滲透進了生活的每個方面。我們吃的食物、用的東西,可能來自另一個大洲,而滋養人們精神世界的文化作品,也可能來自大洋彼岸。我們不能在「中西有別」的幻象里自欺欺人,放棄讓中國文學作品走向世界的努力。


劉慈欣和郝景芳的接連獲獎,不僅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科幻作品的水準,也向國內文學界證明了一件事:中國文學具備「走出去」的能力,只是缺乏「走出去」的動力。《三體》早在2006年就在國內出版,而美國科幻界直到2015年,才在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坤的介紹和翻譯下了解到了這部傑作。

在諸多文學表現形式之中,科幻文學是受文化差異影響最小的一個門類。人類對未來的美好暢想和對未知的探索精神是相通的。腳踏不同土地的人,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因此,科幻文學的「國界」是十分模糊的。


在《北京摺疊》之中,郝景芳將她對社會階層「物理固化」的想像,對人口爆炸和城市生活的思考,以及對社會不平等的關注雜糅進了這部充滿奇詭幻想的作品裡,塑造出了一個「會摺疊」的北京城。在這裡,「北京」只是一個背景,同樣的故事也能發生在倫敦、紐約、東京或者里約熱內盧,文章表達的思想適用於全球。一個海外讀者不會因為他沒來過北京而無法理解文本。


故步自封,孤芳自賞,不是全球化時代應有的姿態。科幻文學為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打開了一扇大門,我們也期待有更多文化領域的大門可以打開。(楊鑫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在線 的精彩文章:

英國一家人以奧運明星為原型製作搞笑玩偶
水下機器人探索海底山脈展現迷人海底世界
西瓜竟會使感冒加重?
韓國美女教練身線完美 瑜伽造型展現健康美

TAG:浙江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為什麼拍不出好的科幻電影
為什麼中國人現在拍不出好的科幻電影呢?
中國科幻作家去參加雨果獎這一趟,也夠科幻了
科幻作品中,未來的社交生活什麼樣?
一部好的科幻作品需要什麼?
這位藝術家的科幻作品讓我獻出了膝蓋!
中國科幻作品為何能連獲雨果獎?
科幻作家能不能定義科幻與現實的邊界
中國有科幻作家,沒有科幻雜誌
阿根廷科幻畫家作品裡為什麼亂入了中國某明星?
雨果獎又迎來一部中國作品,國產科幻遊戲還要沉寂多久?
國外科幻插畫作品大雜燴!
閱讀科幻作品時我在聽什麼
被玩家稱作科幻RPG巔峰的作品,要出新作了!
中國科幻畫精品,遺憾的是缺少了中國味道
中國為什麼拍不好科幻片?
走出科幻的机器人将如何走进我们生活
中國科幻影視行業白皮書,我們來談談國產科幻片
科普:那些科幻大片中,電影的特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