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搶買房子,你搶的是財富還是風險?

搶買房子,你搶的是財富還是風險?

第3629期


導語


今年的購房市場可用「白熱化」來形容。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中,如果你還坐在家裡不去看房,那就是在錯失機會;而已經簽下合同的人,已經搬好了小板凳等著聽錢響的聲音。不過,在大家情緒亢奮之際,也有必要聽聽另一些信息。

搶買房子,你搶的是財富還是風險?



房子的投資回報必須倚靠「有人接盤」才能實現

搶買房子,你搶的是財富還是風險?


今年以來一線城市房價暴漲,「買到就賺,沒買到就虧」成為熱門話題。數據來源:安居客


房子既是消費品,也是投資品。純把房子當投資品的人不少,純把房子當消費品的人不多。即便那些「用來自住」的購房者,也飽含「保值增值」的期望。一個有趣的現象可以充分反映一這點——


在我們的統計、實測中,都可以證明房租相對房價非常低廉。但是在問詢中,大部分人會反映「房租很貴」、「房租漲得很厲害」。當你指出買房和月供要貴得多時,他們反駁道「那不一樣,租金是付給了別人,花了就沒了,買房的錢是留給了自己(的財產)」。簡而言之,人們已經把買房視作「賺錢」,而租房是在「花錢」,一進一出,自然沒法比。可見,把買房當作投資已經深入人心。


說到投資,按照獲益方式可以把投資品分為兩類:一類是靠持續的現金回報(租金、利潤、產值等)獲益;另一類是靠一次性出售獲益,俗稱被「接盤」。房子本來可以是第一類,比如現在的日本東京,購買一套公寓用於出租,年租金可達房價的7%,相比日本10年期國債負的收益率,可算是相當不錯的投資回報;再比如2000年時,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年租金也可以達到房價的7%左右,簡化計算一下就是13年左右可以「回本兒」。

然而,隨著這十幾年租金和房價漲幅的背離,租金占房價的比重已經微乎其微。以北京目前的市價看,年租金占房價(這裡的房價指交易價格加上各種稅費的實際支出)的比例是1.5%左右,可能不夠沖抵折舊費用(折舊指裝修、管線、建築結構、公共區域等的老化和損毀),更不用說還有房主付出的管理成本和轉租時的空置成本。當然,也根本沒有房主指望靠出租來實現預期回報,實際上很多房主由於懼怕出租會加速折舊而寧願把房子空置。就連那些原本定位為出租的物業也在改變計劃,今年一季度,北京就有三家經營良好、處於滿租狀態的高端酒店式公寓(盛捷中關村公寓、萬國公寓、新城公寓)宣布停業,改為整售或者散售。


要之,投資房產的預期回報只能倚靠將來賣房實現。而這種只能等「下家」的投資往往風險較大,「股神」巴菲特就明確表示他不喜歡只能靠出售才能獲益的資產。因為,到時萬一沒人「接盤」呢?當然你會說「這不可能」,嗯,2007年48元搶到中石油股票的人也信心滿滿的等著「下家」,結果一等就是小十年,等到了7塊的「接盤價」,以及「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巔」的悲壯。


租金回報不足,本來就說明住房需求沒有那麼強勁,房價如果沒有需求支撐,那就是無本之木,淪為擊鼓傳花的遊戲。誰是「最後的傻子」?你敢保證自己不是?


買房「自帶槓桿」的風險一面


香港證券市場有種產品叫「窩輪」,以高桿杠著稱,可以幾倍到幾十倍地放大盈利和虧損,因而被保守的投資者視作「賭博工具」。「重視投資者保護(也可以叫它「父愛主義」)」的大陸監管部門當然不會允許普通證券投資者玩這種「遊戲」,實際上普通證券投資者基本上只能使用2倍槓桿(即自己出一半錢,再借一半),就這樣還要被不斷的警示風險。

是的,槓桿有風險,這本來是常識。但在房市中,這種常識已經被另一種「常識」取代,那就是「槓桿就是賺錢,槓桿越高越好,越高越賺錢」。買房時,儘可能多貸款,已經變成一種眾所周知的「賺錢技巧」。這種新「常識」,正是拜過去十幾年的經驗所賜——全款買房和提前還貸的都在後悔,而貸款多的都「賺了兩套房甚至三套房的錢」。正好,現在政策上把首付比例降低了,槓桿至少可以上到3.3倍,於是「賺錢效應」更加顯著。然而「十幾年的經驗」就能預示未來嗎?

搶買房子,你搶的是財富還是風險?



槓桿能讓你在牛市中賺錢,但一旦陷入熊市,你的虧損也會倍增

一旦未來房價下跌,你想過槓桿的「虧錢效應」嗎?算筆賬就清楚了。投資150萬買房,通過貸款(加槓桿,假設利率5%)可以買價值500萬的房子。1年後,如果房價跌10%,那麼虧損多少呢?150-【500*(1-10%)-500*70%-500*70%*5%】=67.5。虧損67.5萬,虧損45%。是的,投資品跌10%,投資額跌45%,這就是放大虧損。


經濟「L型」後月供壓力沒有那麼容易減輕


首付比例低的另一面,就是月供高。買一套500萬的房子,貸款350萬,按照當前基準利率、30年期算,月供18575元,這就要求夫妻雙方月收入不低於37150元。而2015年北京市在崗職工平均月薪是7086元,相信很多買房人開不出符合要求的收入證明。不過有個不是秘密的「秘密」,就是開假收入證明可以輕鬆過關,十年前就很普遍這麼幹了。不同的是,十年前這麼乾的人,隨著收入的快速增長(過去十年北京在崗職工工資年均增幅10%),很快就真的符合要求了。但是隨著經濟進入「L型」,個人收入增速的減緩不可避免,月供壓力可能會長期保持。


如果長期把月收入的一多半用來還貸,那麼其它開支就要壓縮,幸福感大概要靠房子升值的喜悅才能支撐。然而,萬一房價跌了,那麼背著重重的房貸,看著財產縮水,坐實「房奴」之名,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苦?

搶買房子,你搶的是財富還是風險?



「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上已經明確表示經濟將進入L型,問題只在於哪種L型。圖片來自中國經濟網


指望「印鈔」來維持房價並不符合實際


買房人目前有一種共識,那就是中國的通脹很厲害、政府在不斷印鈔,這既是之前房價飛漲的主因,也會支撐未來房價只漲不跌。相當多的專家也持這種看法,他們以M2(廣義貨幣)的增速來說明中國的貨幣是「大水漫灌」。


然而這種看法存在誤解。M2包括各種存款,而存款的數額是可以被貸款拉動的。甲把1萬塊存到銀行,銀行把這筆錢貸給乙,乙自然也要把錢再存到銀行,於是1萬塊存款就變成了2萬塊存款,M2增加了。中國的M2天量增長,就是因為貸款太多(術語叫「商業銀行創造信用」),而不是央行印鈔太多(近年來中國央行投放基礎貨幣實際上非常克制,這裡不展開論述了)。


貸款多,恰恰更可能產生通縮。因為貸款多意味著企業生產活躍,有造成產能過剩的風險,不僅鋼鐵、煤炭可能過剩,房子也可能過剩,產品過剩,自然要降價,會造成通縮壓力。可是你會說,房子沒有降價啊?那是因為你只盯著大城市,實際上很多縣城和中小城市早就降價或者N年不漲了。即便一線城市,房租漲幅緩和,不也是「過剩」的兆頭嗎?


所以說,中國的M2增長,和辛巴威那種政府印鈔式的通脹不是一碼事。君不見,這兩年由於經濟下行,中國央行加大「放水」力度,但M2增速反倒大幅回落,原因就在於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貸款的動力減弱,M2就上不去了。實際上,如今M2的增長主要依賴房貸的拉動,與其說是「印鈔推動房價」,倒不如說是房價拉動「印鈔」(M2增長)。


總之,房價漲,不一定是因為「印鈔」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炒作、泡沫。

搶買房子,你搶的是財富還是風險?



據央行發布的數據,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億元,佔比接近99%


結語


把視野放大,房子也只是投資品的一種。投資品總會遇到階段性的被哄搶和漲多要跌的價值回歸,房子不會是例外。今天的「神話」,放到長河中,不過就是一朵浪花而已。


本期責編


出品 騰訊評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上百億的巴鐵融資術:「公家馬甲」誤導人
飛機上使用手機會影響飛行安全嗎?
那些年,被我們痛罵過的中國運動員
法院都判了「開除患癌女教師」無效,學校豈能拒執行?
博爾特連奪奧運金牌,只因訓練愛吃麥當勞?

TAG:今日話題 |

您可能感興趣

愛狗人士在玉林狗肉節搶買狗狗,在狗籠前播放大悲咒
昔日波霸變大嬸 半百葉子楣銅鑼灣搶買便宜襪
小伙兒大興安嶺賣蜂蜜,別人一斤20元他要50元,還遭到搶買
iPhone8成今年蘋果亮點,國內用戶:深夜搶買,賣腎也行!
5歲女孩畫作讓全球砸7億搶買,神奇天賦其實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