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

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


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



導讀:「發現有適合於你的書,千方百計去找來讀。讀自己能讀下去的書,實在讀不下去,不要勉強。中醫要按各家師承關係去選書讀,更能事半功倍!」王輝武老師的文章很耐讀,因為真誠,所以動人,我們是不是應該隔段時間就把這篇文章翻出來讀讀呢?

用心讀書—走好中醫路的第一步


多少年來,人們都崇尚讀書,古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影響深遠。書,在人生中不可或缺,這是有所共識的。


要想走好中醫路,必須讀書,要想成為好醫生或是明(名)醫,尤其必須用心讀書。從古到今,凡有成就的明醫,儘管他們的成長道路不同,但都認真讀過醫書。徐靈胎在《慎齋芻言》中說:「一切道術,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漢唐以前之書,徒記時尚之葯數種,而可為醫者。」


《醫宗金鑒·凡例》中也說:「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臨證游移,漫無定見,葯證不合,難以奏效。」此外《靈樞經·敘》說:「夫為醫者,在讀醫書耳,讀而不能為醫有矣,未有不讀而為醫者也。」葉天士告誡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可見,不讀書是無法傳承中醫學的,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調查顯示,今天讀書的人在逐漸減少,臨床醫生用心讀書的人不多,尤其讀中醫歷代典籍的人更少,有的人辯解說:「上網多方便,還讀書?」這種借口為不讀書找理由,早年就有,如吳鞠通在《醫醫病書·不讀古書論》說:「今人不讀古書,安於小就,得少便足,囿於見聞,愛簡便,畏繁重,喜淺近,懼深奧,大病也。」在學校為了應付考試,被迫讀書;為了裝飾門面,假裝讀書;實用主義,像蜻蜓點水樣的讀書者,俯拾皆是。至於為了事業為做學問之需讀書者不多,把讀書當作自己生活之需,作為一種樂趣者則少之又少!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真正能夠達到享受讀書者,是最高境界,效果肯定最好!也是本文要說的,用心去讀書!


針對目前在中醫界,有些年輕人,只知銀翹散,而未通讀《溫病條辨》,臨床上用過鎮肝熄風湯,但從來就沒有讀過《醫學衷中參西錄》,很難讓人相信他們能學好中醫,經驗證明,我們在學習中醫的道路上,第一步就是要求讀書,而且必須通讀原著。讀什麼書,如何讀書,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1讀哪些書


書是讀不完的。當今,書刊網路太多,不可造成書控制你,而要爭取你控制書,否則,書可以把你壓扁,而不會學到知識與智慧,所以讀書必須有所選擇。不要被無味之書佔了你的時間,佔了你寶貴的生命。讀最需要讀的書,最好從師長,同道處去打聽。發現有適合於你的書,千方百計去找來讀。讀自己能讀下去的書,實在讀不下去,不要勉強。中醫要按各家師承關係去選書讀,更能事半功倍!按自己的方向與選題去選擇書。


以中醫臨床為主的醫者應該讀如下之書:

必讀:《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本經》、《溫病條辨》


選讀:《醫學入門》《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內科心法·婦科心法》、《醫學衷中參西錄》、《脾胃論》、《傅青主女科》、《景岳全書》、《醫門法律》


記誦:《長沙方歌括》《金匱方歌括》。因為,陳修園方歌編得好,且有劑量,這是現代方歌不可比擬的。


翻閱:《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臨證指南醫案》


溫習:《易經》《論語》《老》《庄》《佛學》……

2如何讀書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訓學齋規》),還應加「手到」才全面。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讀書三要》)。「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卷四》)。這裡有一個重要方法,是「用心」,如何才能「用心」;首先是「實用」,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臨床「實用」,科研選題「實用」,人格修鍊「實用」,生活保健的「實用」。其次,邊讀邊想,把自己的職業擺進去。「學而不思則罔。」並記下你隨時的思想火花。即自己的按語,寫在書中空隙處。第三,先讀序、敘、前言,以及有關導讀。第四,抓住書中某一觀點,按圖索驥,窮追到底。


3讀書的博與約


—個人一生的學問,「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黃帝內經》是一部百科全書,大而博,我們如何去約呢?約就是「專精」,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余時英,學貫中西,他說:「專精是指對古代經典之作必須下基礎功夫。古代經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盡讀。因為我們的知識範圍擴大了無數倍,無法集中在幾部經、史上面。但我們若有志治中國學問,還是要選幾部經典,反覆閱讀。不但中國傳統如此,西方現代的人文研究還是如此。」精讀的書給我們建立了作學問的基地。有了基地,我們才能擴展,這就博覽了。博覽必須要有重點,不是漫無目的亂翻。我們必須配合自己專業去逐步擴大知識的範圍。這裡需要訓練自己的判斷能力:哪些學科和自己的專業相關?在相關各科之中,又怎樣建立一個循序發展的計劃?各相關學科之中又有哪些是屬於「必讀」的?博覽之書還是要擇其精者,做有系統地覽讀,至少要一字不漏地細讀一遍。稍稍熟悉之後,才能「快讀」、「跳讀」。」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於讀古書的,最好是盡量先從中國舊傳統中求了解,不要急於用西方的觀念作新解。中西會通是成學之後,有了把握才能嘗試之事。」「我可以負責地說一句: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學人有關中國學術的著作,其最有價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觀念作比附的。」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個真正讀書人所必須力求達到的最高境界。讀書的第一要義是盡量求得客觀的認識,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創造力」,能「發前人之未發。」


「我絕不是要提倡任何狹隘的『中國本土』觀點,盲目排外和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態。只有『溫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陳』才能『出新』『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是顛撲不破的關於讀書的道理。」


4常讀案頭書


建議把《中醫臨床必讀名著30種》中列出的,與你的專業有關的書,放於案頭,然後再按書中的介紹去讀。這本書有概說、作者簡介、內容概要、背景回顧、傳承導讀、必讀理由、前賢點評、延伸閱讀等。可以幫助短時間了解這些書的特點。平時在包中放上一本,睡前、診病、等車有空時翻一翻、記一記,日積月累,必有好處。


5在討論中讀書


說的是邀約5~1個同好者常在一起漫談、討論或閑吹,無所顧忌地談讀書體會,老、中、青、師、徒、兄、弟等都可以,無年齡與地位的隔閡,只要是讀書之同好即可!其好處在於:


相互通報近時讀書的收穫、體會!互通有無!互相啟發!提出自己的「假說」、「胡說」與「瞎說」,以徵求他人的意見與看法。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相互提出質疑,批駁、爭論,在學術上爭得面紅耳赤,拍桌子、拋茶杯都沒關係。在爭鳴中求得提高,甚至可以達到共識!「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假如你心灰意冷,不願上進,假如你對某書有疑問,假如你患有「學術抑鬱症」等,都可以通過這種讀書小組討論獲得「治療」。


注意小組人員不宜過多,一般七人以下,人多了可能有些人沒有發言的機會!這種讀書的方法,是受諸葛孔明的啟發,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怎能提出三分天下之謀略?其實主要得益於那讀書小組的功勞。


6「盡信書不如無書」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語),「道昭而不道」(《莊子·齊物論》),還說:「言辯而不及。」任何行業過筋過脈的地方是寫不清楚的,有時雖然勉強寫出來,也印成了書,但其中關鍵的地方,還是不明確。我們臨床看病,具體應如何操作?是很難用文字和語言表達清楚的,很多可貴之處必須通過長期實踐去「體會」,這就稱為「悟道」。


一般情況下,書上能夠寫出來的僅是知識,常常不是最關鍵的,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需要通過讀書去領會,才能變成我們自己的智慧!把書讀迂腐了,毫無用處!對於讀書人來說,虔信書本與反思書本不是對立的,因為反思可能引發對真正道理的認識。


真心想走好中醫路,我們一起讀書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心、肝、脾、肺、腎,保養有竅門!
去濕氣最厲害的食物,竟然長在水裡!
家中出現異相該怎麼辦?
痰、飲、水、濕「是怎麼形成的!
脈診動畫以及脈歌「學中醫把脈超實用工具」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走好中醫路,讀書是第一步!
用心讀書 ——走好中醫路的第一步
用好中醫古籍,走好中醫路!
剛好遇見你,醫路上有你
不忘師恩 醫路同行
醫路有你:醫聖張仲景的醫事情緣
悠悠中華情,遙遙中醫路
期待的《醫路有你》來了!
少女被狗咬傷 求醫路上幸虧遇到了他們!
國醫路志正:全身疾病都與它有關,尤其夏天!現代人吃飯喝水都錯了
女醫明妃傳 劉詩詩的艱苦求醫路
走近中醫路漫漫,大醫精誠暖人心!
3·8節醫護版《朗讀者》,她們都聽哭了!致從醫路上的女紙
醫路之初#肛周膿腫的保健方式都有哪些
醫者當仁心,不忘初心,推著癱妻的行醫路
尷尬,曆數行醫路上導尿那些事
愛的「房車」載著癱瘓妻 陽光下的求醫路
好人微漫畫——愛情就是6萬公里送醫路
傳奇名醫路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