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自15世紀荷蘭畫家揚·凡·艾 克(Jan Van Eyck)創立油畫體系之後,油畫在600多年的進化史中演變成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流派與傳奇。這一源自西方的藝術進入中國後,也在這一個世紀之內被「改造」得能令更多國人接受和喜愛。


四川著名畫家、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院長羅徠就是讓油畫「接地氣」的典範之一,他筆下的靜物系列,在西方古典寫實主義油畫的基礎上,融入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空靈與素雅,因而有了「趣由筆生,法隨意轉」的獨特意境。


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這位書卷氣十足的藝術家說:「我崇尚的藝術語言是簡潔而不簡單,雖然用很長時間來創作一幅作品,但我希望觀眾能從畫面看到一種不張揚內斂的極簡主義表達。」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2015新作》】


潛心創作

讓好作品說話


很多人知道羅徠,源自2012年的一場個展。在名為「戀韻·疊舞———妍美流變的音符」的畫展中,羅徠的近50幅油畫驚艷了所有觀眾:滿牆素色,氣氛沉靜。畫面的主題唯有線條細膩色彩雅緻的靜物:乾枯的花朵、紅色或黑色的陶器、古色古香的木椅、淡雅的青花瓷和一盤盤水果……偶爾,畫里會「飛」進一隻蝴蝶。你會看到,這裡的蝴蝶也是淡雅的,絲毫談不上鮮艷。


這些作品和常見的靜物畫不同的地方在於:屬於靜物背景的「留白」部分,鋪滿了淺淡的灰色;甚至在作為主角的靜物上,也被畫家輕輕渲染了一層灰色。整個畫面,彷彿是籠罩在一層極輕、極薄的灰紗後面,讓人領略一種神秘的夢幻。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羅徠和他的畫作】


在那場展覽之前,羅徠更被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成都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他的藝術原作也很少公諸於世。而作為一名常年進行藝術教育工作的高校老師,他本人也少於出席各種畫展開幕式、研討會和圈內的應酬,就如他所言:「我的工作主要是管理學院和美術教學,所以那次展覽,算是我人生中辦的第一場大型個展。」


生於1967年的羅徠從小在重慶涪陵青羊鎮長大,從10歲開始正式提筆畫畫,步入藝術之門,那次畫展累積了其30多年的藝術經驗和人生感悟。


羅徠說:「我上世紀80年代末參加工作,雖然也參加過一些群展,但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學上,自評上教授後,才開始大量創作寫實油畫。積累到了150張之後,我才有了底氣舉辦個展。」


名師指點

繪畫神童考進中國美院


在採訪中,羅徠把自己童年如何與藝術結緣的故事娓娓道來。「我的父母都是搞地質勘探的,雖然他們不會畫畫,但書法寫得很好。我四五歲的時候就顯示出了藝術上的天性,當時我就能把眼睛裡所看到的景物完整地畫出來。」羅徠還記得當時鎮中學有個美術老師很優秀,是從美院畢業後分到小鎮任教的。「老師經常會畫一些宣傳海報掛在鎮上,題材都是防地震、除四害之類的。後來我把海報收集起來帶回家臨摹,慢慢地畫得竟然越來越像原作,漸漸在當地成了一個有點名氣的小畫家。」


有一次,羅徠給人畫佛像,畫在布上,用的是最傳統的線描染色技法。因為畫得惟妙惟肖,憑藉這張畫,他掙了20元「巨款」。看到孫子很有出息,羅徠的奶奶高興地鼓勵他說:好好畫,或許以後能夠成為張大千或齊白石這種大畫家呢。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直到初中畢業後,羅徠才有機會接受到繪畫方面的專業教育。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豐收》】


「在初中畢業前,雖然自己在繪畫方面的表現較為突出,但基本上都是靠自學,憑藉的是對繪畫的興趣、執著的摸索和勤奮的練習。真正讓自己開始往繪畫的專業方向靠攏,還是讀中專時幸運地認識了教美術的宋老師。」羅徠說,剛開始他讀的是建築專業,但宋老師覺得他學建築沒有學美術專業好,所以在老師的幫助下,他轉到了美術專業。在大學期間,他又得到川美劉國樞教授的精心指導,再到後來,來自川東小鎮的羅徠考上了中國美術的最高等學府之一——中國美術學院的油畫研究生班,在那裡,他潛心學習深造古典油畫。


藝路前行


世間萬象滋養創作靈魂


在中國美術學院受到另一位名師、曾留法學藝歸來的著名藝術家徐芒耀教授的諄諄教誨之後,羅徠的畫藝與修養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從學校畢業後,他一直在高校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多年在藏羌地區生活,民族地區壯麗的山川地貌和獨特的人文風景給了他豐厚的創作素養,在那裡,他創作完成了大批藏羌主題風情畫。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一葉知秋》】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張志超教授是和羅徠相識多年的摯友,張教授如此評價老友:「羅徠的藝術創作之路得以堅持,除了他自身紮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深厚的藝術修養外,還得力於他廣泛而深入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熱愛、對世間萬象的關注,使他在藝術的成長道路上獲得源源不斷的滋養。他早年工作在阿壩州內羌寨集聚的大山深處,在此他承受著從現實到精神的百般磨礪,情感的升華和藝術態度的確立,為日後的藝術成長積澱了堅實基礎。」


1996年,羅徠調回成都後,這位極有才情的藝術家又將目光投向了成都平原附近的丘陵和丘陵背後的湖光山色。他長期紮根彭州丹景山寫生創作,完成了大批以牡丹為主題的高質量作品。自古以來,丹景山牡丹之艷美與洛陽牡丹並駕齊驅,在羅徠的筆下,丹景山牡丹又呈現出另一番動人之貌。與此同時,他還用十多年的時間,把中國畫與西洋畫相結合,另闢蹊徑開創了靜物油畫創作。有業內專家坦言,羅徠創作的靜物油畫與早期的古典油畫系列、藏區風情系列和牡丹系列相比,更增添了主觀化和精神性的元素。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亭亭玉立》】


中西合璧


古典跨界帶來歲月靜美


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林木稱:「對事物物質形態真實再現的興趣,一直是西方靜物畫的傳統。在西方美術觀念的影響下,中國美術學院教學體系中的靜物畫課程,至今也一直沿用西方式物質再現的觀念,強調光影調子、強調質感、強調形體色彩的準確再現。」他認為,以此靜物畫背景觀之,羅徠的靜物畫顯然有觀念上的根本性區別,這些作品不以再現物質對象為其旨歸。「他的幾乎所有的靜物畫,取材也單純。與西方靜物畫或我們美術學院靜物畫課程那種物品繁複堆積完全不一樣……所有的這些物象,其實都如一個個中國文化的符號,指向深邃幽遠的中國文化歷史的時空。顯然,畫家在追求文化的古厚、典雅、幽深乃至神秘。」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芬芳遺韻》】


羅徠笑著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畫家所選取的題材,是有關於他成長的環境、看過的書籍以及自身修養,還有就是他的興趣愛好。比如我畫枯萎的乾花,鮮花屬於大自然,乾花同樣也是在自然範疇之內,它不是絹花,乾花還是另一種生命,可以讓人感受到歲月逝去的另一種美,就像在大西北感受到的那種荒涼之美,因為我內心還是喜歡唯美的東西。」除了在靜物油畫創作上投入大量精力,羅徠近年來還不斷創新,比如他的新水墨創作,將自己對人生以及周遭世界的體悟,以最古老禪意酣暢淋漓地揮灑出來,這對他來說,又是另一種全新的藝術體驗。 華西都市報記者楊帆

讓油畫「接地氣」 羅徠畫作的古典與靜美



【《花》】


羅徠簡介


羅徠 男,1967年生於重慶涪陵,漢族,致公黨成員,教授。本科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1993年至1995年在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班學習。現為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院長、研究生導師、四川省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成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成都致公黨畫院院長。先後在《裝飾》、《美術》、《美術觀察》、《美術與設計》、《文藝爭鳴》、《藝術研究》、《藝術探索》、《藝術教育》、《美術界》、《美術大觀》、《電影文學》等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美術作品多次入選省級以上美展並獲獎,多幅作品入編《中國當代繪畫》、《美術大觀》、《美術》、《文藝研究》、《包裝工程》、《中國美術教育》等大型藝術畫冊及專業刊物上。出版著作、教材10部。學術成果獲得教育部、文化部、省政府、四川省教育廳頒發的等級獎10餘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西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不只輸出傳統文化 中國人也能想像未來
這五個部位出汗異常一定要小心 有可能是病
石犀茶寵、皮影書籤亮相成博 川版文創不光賣萌更蘊藏文化
北洋海軍軍歌消失120年後被發現 歌詞共28個字

TAG:華西都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古典油畫的華麗與優雅!
俄羅斯畫家水彩、油畫風景作品欣賞
一些溫暖的古典靜物油畫
古舊的油畫靜物
日本新古典主義畫家-森本草介油畫作品,寧靜典雅的感覺
繪畫|油畫里的不和諧因素
畫家全山石的油畫作品
畫家柳玉的油畫作品欣賞
油畫-王昌楷油畫作品,喜歡他用刮刀的畫!
畫家秦燁的油畫作品欣賞
原來古典油畫大師畫畫也作弊
歐洲油畫中的古典與唯美
畫家邱野的油畫作品欣賞
俄羅斯藝術家 謝爾蓋 絢麗而又和諧的油畫作品
英國女畫家 典勞拉奈特 的油畫作品欣賞
自然恬靜的風景油畫作品
畫家王嫩油畫作品欣賞
美國畫家 馬克 索艾靜物油畫作品
沙漠氣氛的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