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阿米塔夫·高希:我想重建那個擁有語言多樣性的世界

阿米塔夫·高希:我想重建那個擁有語言多樣性的世界

在中國,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不是一個那麼廣為人知的名字。但在世界文壇,他是數一數二的印度作家,獲得過包括法國美第奇文學獎、印度頂級文學獎挲訶德耶學院獎以及英國阿瑟·克拉克科幻獎等諸多國際大獎。


對於中國來說,讀他讀作品或許會感到莫名的親切,因為他享有盛譽的「朱鷺號」三部曲《罌粟海》《煙河》《火海》講述的是鴉片戰爭的故事。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他獲邀參加上海國際文學周。8月19日,他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借著這次機會,我們和高希就他的作品、中印關係、歷史小說的寫作展開了對話。



阿米塔夫·高希:我想重建那個擁有語言多樣性的世界

阿米塔夫·高希



鴉片戰爭對於當代東亞的形成發生了重要影響


澎湃新聞:在您的「朱鷺號」三部曲中,你揭示了一段有趣的歷史,即印度深入地捲入了鴉片戰爭,但今天的印度人似乎早已將這段歷史遺忘了,為什麼呢?

高希:首先,這場這是一場發生在海外的戰爭,它沒有直接影響到印度,儘管它確實對印度產生了非常深遠的間接影響。


此外,當年那些參與了戰爭的士兵他們沒有和其他印度人交流的渠道。而且還有一點,不論對於印度人,還是對於英國人來說,這都是一段很恥辱的歷史,所以今天的人們不怎麼談到它,它已經完全從歷史記憶中消失了。


澎湃新聞:但對大部分中國公眾來說,他們可能會認為隨著中國國力上升,鴉片戰爭這段滿載羞辱和創傷的記憶也已經沒那麼重要了,您怎麼看?


高希:是的,我不認為今天的中國人還那麼在意這段歷史。但是鴉片戰爭對於世界歷史、對於當代東亞的形成發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對於我們亞洲人來說,鴉片戰爭之於我們的意義就相當於法國大革命之於歐洲人的意義,當代亞洲就是從這場開始的。


我想重建那個失落的高度世界主義化的世界

澎湃新聞:你曾經說過,很多小說都太有局限性了,「我想讓我的作品都填滿所有真實世界的元素」,但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這類充斥大量細節描寫的、全景式的寫作會不會對閱讀造成一定的障礙?


高希:很可能。當然,我在寫之前,不會考慮今天的讀者會喜歡讀什麼,我只關心我想讀什麼,我想寫什麼。今天的讀者可能喜歡讀帝國、超級英雄之類的,我當然不想寫這些。


說到細節,我寫的是19世紀,那是一個非常世界主義化的階段。比如在廣州,當時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那個城市不是完全中國,也不是完全歐洲的,也不是完全印度,它有自己的獨特性。但那個世界已經失落了,沒有人再記得。所以我得一磚一瓦地重建那個世界。


澎湃新聞:人類學、歷史學的背景如何影響你的小說創作?


高希:我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但其實我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對於我來說,這些不同的身份不是存在我腦中不同的區域的,一部分是歷史學,一部分是記者,一部分是人類學,我可能自己都沒意識到這些背景的作用。要說有什麼影響的話,就是我有這些工具,我知道怎樣去做研究。


阿米塔夫·高希:我想重建那個擁有語言多樣性的世界



印度人從不以自己的印度口語為恥


澎湃新聞:你的小說里的人物會說各個地方的語言,廣東話、馬來語、印度語、英語、孟加拉語等,你怎樣做到在小說里如此遊刃有餘地處理這麼豐富多元的語言?

高希:這是最有意思的也是最困難的。我描寫的那個世界本身是一個語言非常多元化的世界,你無法想像當時有那麼多廣東人是會說英文的。而且,當時的人們還創造了交易專用的語言,而且這些交易的語言最後變成了正式的語言。


我想去呈現當時這種語言的豐富性、多樣性。


當然,這是一本用英文寫的小說,我的方法是用不同類型的英語來寫,水手的英語,英國人在印度人說的那種英語,中國人說的英語。重現這樣一個多元語言的生態確實是一個挑戰。


而且我特別想說,如果你去看19世紀的英語,它裡面有很多來自亞洲的詞語。而這種英語曾經有的豐富性已經消失了。在我書寫的那個年代,要比《牛津大詞典》還早。大詞典是1880年代,英語的書寫此後越來越標準化。而有了大詞典之後,很多我提到的這些外來詞都被剔除出去了。所以這也是英語的一個矛盾,隨著它越來越霸權,越來越流行,它的豐富性卻越來越小。


澎湃新聞:說到英語,在中國,很多中國人喜歡嘲笑印度人的英語口音。對於這個所謂的「口音政治」的問題,像新加坡人推行過鼓勵全民說「標準英語」的運動,擺脫新加坡口音,在印度有這樣的情況嗎?


高希:沒有,印度人從來不對自己的英語口音感到羞恥。為什麼要感到羞恥呢?我真的不理解為什麼新加坡人要對新加坡腔英語感到羞恥,對我來說,這是最美妙的英語之一。為什麼要什麼東西都標準化呢?如果我在印度,我說的英語會和現在我和你說的英語完全不一樣,我們覺得是完全正常的。


印度人對中國一無所知


澎湃新聞:現代的印度和中國就像兩個最熟悉的陌生人。除了一些模糊的印象,西方媒體上最熱衷的關於中印經濟比較的討論,大部分中國人對印度知之甚少,印度人對中國是不是也是這樣?


高希:完全正確。讓人震驚的是,印度人對中國一無所知。不要說一般印度人,在我寫《罌粟海》之前,我對中國也一無所知。我寫《罌粟海》的一個發現是,即便在18、19世紀印度和中國的經濟有那麼深的聯繫,但民間完全沒有任何對於中國的認識,一直到今天也是一樣。這是非常讓我感到驚訝的。


印度人對西亞非常了解,對東南亞也很了解,但中國是一大片黑暗地帶。印度和中國有這麼長的國境線。這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非同尋常的,兩個擁有這麼長國境線的國境會對彼此如此無知。即便德國和法國過去老打仗,但兩國人民互相非常了解。甚至德國和俄國都沒有共享的國境線,他們彼此之間也很了解。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印度每年都舉辦很多大大小小的文學節,但很少見到中國作家的身影。


澎湃新聞:對這種彼此的無知,你有什麼解釋嗎?


高希:我沒有一個簡單的解釋。我只能說,在19世紀,中印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高度中介化的關係,是以西方為中介的,這不是一種直接的關係。


澎湃新聞:儘管中國公眾普遍對印度缺乏了解,但是在中國知識界,中國知識分子對印度思想、印度思想家(查特吉、阿帕杜萊、南迪等)的興趣卻越來越濃。為什麼當代印度思想會在世界範圍內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高希:的確,這一代印度知識分子確實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重大影響,不論是政治科學、文學還是人類學。我認為這很正常,因為這些印度思想家是唯一創造了非西方理論、思想資源的一群人,他們開創了有別於西方的話語空間。



阿米塔夫·高希:我想重建那個擁有語言多樣性的世界


《火海》



作為小說家參與電影節評審:評委間會抱團


澎湃新聞:你曾經擔任過洛迦諾、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評委。作為一個小說家,你會從哪些方面去評定一部電影?


高希:非常難。這些國際電影節的一個大秘密你知道是什麼嗎?就是我發現大部分參展的電影都很糟糕。在短短几天時間裡,你要密集地看幾十部電影。有的電影你喜歡,別的評委不喜歡。然後有了一個入選名單之後,大家就會又開始爭論。這也是一個政治意味很濃的過程,評委會抱團,也會有很多內部操作的東西。


澎湃新聞:從電影節評審過程中你獲得了什麼?


高希: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電影的世界跟我熟悉的文學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會發現電影的世界要更光彩奪目、更豐富。


澎湃新聞:你最近有看什麼有意思的電影嗎?


高希:我要承認,近些年我很少看電影了。過去,我看很多電影。在1970、1980年代,那時我對電影的興趣非常大,那時覺得電影是所有文化里最前沿最先鋒的。那時,看到中國、捷克斯洛伐克、俄國、日本、匈牙利、義大利等國家的電影,你會非常興奮。但現在電影很難給我這種興奮感了,因為現在大部分電影都是大製作,越來越陳詞濫調。好萊塢越來越霸權,很少有獨立電影能在世界各地上映。(文/瀋河西)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偃武修文的宋代,為何體育事業空前繁榮?
北京大學的獨特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袁世凱墓:傳統帝制走向現代政治的一個縮影
黃裕生:大學是練習自由與學習高貴的地方
中國學術仍是西方學徒,沒能很好解釋「中國崛起」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愛有5種語言,你在說哪種?
設計是一種稀有語言,它是我和這個世界交談的方式
是學語言的料,會好多種語言的4個星座
馬蒂斯:愛上這世界,用一種野獸的語言
如果說R語言有三重境界,你是第幾重?
波西米亞克魯姆洛夫,這個古老的小鎮美得無法用語言來描繪
同樣是萌娃,多多顏值高,語言天賦杠杠的,他的中英法語講得很6
只要學會這個少數民族語言,走遍東南亞都不怕!有7千萬人在說它
愛的語言 「我愛你」的5種另類表達
阿多尼斯:如果語言是花,詩歌就是花的芬芳
藝術家用直觀的語言表達「擁有與失去」這個主題
男有吳亦凡,女有迪麗熱巴,他倆的語言小天賦有的一拼!誰更強?
美國最能提升異性緣的10種外語中,只有一種是亞洲語言
C語言C加加這樣的學習方案,你還在擔心沒有高薪?
九子奪嫡中有個阿哥是個有語言天賦的人,曾用拉丁文字拼寫滿文
10個說話技巧讓你的語言有魅力
魯豫 一個思想巨人,語言大師
深愛你的男人,一定會有這3個身體語言
在娛樂圈裡顏值是非常重要的,混血兒在這方面有更多優勢,他們不僅會多門語言,還長得像娃娃一樣美,真是讓人羨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