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比選擇在哪裡生活更重要的,是選擇怎樣的生活

比選擇在哪裡生活更重要的,是選擇怎樣的生活

比選擇在哪裡生活更重要的,是選擇怎樣的生活



紐約東村

過去十年,我在北京和紐約之間幾度來回,橫跨太平洋搬家了好幾次。這兩座城市幾乎瓜分了我整個青春,也攜手掠奪了我對城市所能懷有的所有情感,這些情感很難簡單地用喜歡或者不喜歡來簡單地定義,其中混合了熱愛,感激,失落,挫敗,留戀,厭倦等等許多難以言說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還在上海度過了大學時代。許多年以前,我坐長途夜車從南方的一個小縣城到上海求學,一路上經過無數的城鎮和村莊,聽到車窗外不同的方言漸次變化,我徹夜未眠,18歲出門遠行的少年懷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未來生活的雄心。黎明之前,車子駛進上海,兩邊漸漸出現一棟棟高樓,一盞盞路燈。下了車,我獃獃地看著一城燈火,那是我第一次和一座大城市相遇,直到現在我仍然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一刻的震撼和感動。


城市對人的刻畫無形而深刻,它們在不知不覺中塑造著你的喜好乃至性格。北京是一座在空間使用上極度粗放而奢侈的城市,它大得無邊,大得喪心病狂;許多辦公大樓前的空地,在有些城市已經可以算是市民廣場;就連許多街道,都寬得讓人絕望。在北京時,我對這樣毫無節制地鋪陳所造成的不便心生怨恨。直到我去了香港,那是一座在許多方面都可以與北京作為一組工整的反義詞出現的城市,走在那裡逼仄得讓人無法喘息的街道上時,我無比地懷念北京的寬廣和自在。那時我才明白,北京已經定義了我對城市的審美。


紐約是另一種形態的城市,有世界上最獨特的魅力。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北京和上海的綜合體,既有北京那種對一切滿不在乎的粗糲和豪邁,又有上海那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精緻和漂亮。

在紐約去快餐店點餐,服務員都會問上一句:Stay or to go?意思是在這吃還是打包帶走?對於大多數在美國的中國人來說,無論是留學生還是偷渡客,無論是漂泊了數十年的老華僑還是剛剛紮下根的新移民,stay or to go其實是一個時時需要面對的隱喻。留下來,還是回國?每一個人都會經常在心裡這樣問自己,這是一道無法迴避的選擇題,很難抉擇,也沒有完美的答案。這個問題像一個怪獸,永遠躲在一角,逼視著每一個在異鄉漂泊的靈魂。此中的種種撕裂,不親身經歷過是很難完全感同身受的。


留在紐約還是回國,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要選擇怎樣的一種生活。而對大多數困惑於此的中國人來說,它可以簡化成在紐約的生活與北京或者上海的生活之間的一個比較。


矽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家和專欄作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有一篇散文《城市與雄心》(Cities and Ambition,國內流傳的一篇中文譯文翻譯成《市井雄心》),對人和城市的關係有非常精到的描述。他說,偉大的城市總是吸引著有雄心壯志的人,有些城市因此成為了某種遠大理想的聚集地,這樣的城市通過許多不同的方式,時時向人們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吸引著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隨之而來。比如說劍橋(波士頓地區的一個大學城,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所在地) 向人們傳遞的信息是「你需要更聰明」,加州的帕洛阿托(舊金山附近的一個小城,斯坦福大學所在地)傳遞的信息則是「你需要變得更有權勢」。


至於紐約,保羅·格雷厄姆說,它傳遞的主要信息是「你需要賺更多的錢」。這個判斷不算錯誤,但有些過於絕對。事實上紐約是如此複雜而多樣,劍橋和帕洛阿托那樣只有幾萬人的小城市只能傳遞一種聲音,而紐約傳遞出來的可能有上百種不同的聲音,不同的人會接收到不同的信息。


對於我來說,紐約傳遞的最讓人感動的信息是,「你要成為你自己」。這座城市以一種罕見的寬容和漠不關心,縱容和鼓勵著每一個人做真正的自己。在這裡,沒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做什麼,沒有人禁止你不能做什麼,甚至沒有人會在乎你到底在做什麼。這裡沒有年齡的概念,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的人仍然在意氣風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裡甚至沒有性別的概念,我在這裡遇到的幾乎所有的中國女孩子,都在這樣的環境下變得無比的獨立而強勢。這種強勢不是對人吼叫或者蠻橫,而是一種因為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運而無所畏懼的強勢。她們同樣可以溫柔可人,可是卻散發著迷人的讓人無法忽視的自信。


也沒有人在乎你來自哪裡,說什麼樣的語言。在這裡,每一個人都以生命最舒展的狀態綻放。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所以這座城市能夠吸引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群,讓他們看似矛盾卻和諧地共處。這裡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也聚集了全世界最落魄的藝術家。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常青藤大學的思想領袖,世界頂級的音樂家和畫家,來自世界每一個國家的普通人,還有無所事事異想天開的懶漢,他們每天搭載著同一列地鐵,各自心滿意足地奔向自己的遠大前程。


這樣的環境,讓身處其中的人能夠感受到一種真正的心靈的自由。這種心靈的自由,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紐約呆久了,你甚至會覺得這樣毫無拘束的自由是不真實的,因為它讓你忘記了在這個世界其他地方你會遭遇到的現實,而這可能正是它讓許多人無法割捨的原因。


中國的城市呢?如果我們不那麼苛刻,我們可以說北京和上海都是偉大的城市,或者終究會進入偉大城市的行列。


北京是一個不太容易能夠讓人一下子就喜歡的城市,它有無數讓人詬病的缺陷,喜歡它有很高的門檻,你得適應、容忍它的種種不便。

北京的問題,在於它太粗糙了。它有一種別的城市罕見的傲慢,讓它能夠心安理得地忽視生活在這裡的人。這讓北京成為了世界上最不適合生活的城市之一。比如說,這座城市沒有便利店文化,便利店的數量屈指可數,半夜出去想買瓶水都不太容易,要知道早在十多年前上海很多地方的便利店就已經密集到了一兩百米之內有三四家的程度。


可是一旦你跨過那些門檻,就會非常喜歡。北京也在傳遞著「你可以成為你自己」的聲音,儘管這聲音還很微弱,但是北京可能是最接近紐約的中國城市,說它是中國版的紐約也不為過。至少相對於別的中國城市,北京是最能夠讓你感受到「我不在乎你在做什麼」這一類信息的地方。它按照自己的方式野蠻生長,接納,但不模仿也不迎合,反而成就了獨特的氣質。


上海有它的雄心,它的問題在於太努力了,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太想成為一座偉大的城市,於是迫不及待地尋找模板,最後無非是成為更好的香港,更好的東京。


但是,上海有著北京和其他任何一座中國城市都無法企及的舒適生活。這種舒適部分地源自對細節和優雅的不懈追求,因為上海傳遞出來的信息是,「你要活得更加精緻」。有些人會害怕這種信息傳遞出來的壓力,但是另一些人沉浸其中並以此作為衡量生活品質的要求。此外,南方的城市通常都有濃厚的市井氣息,相比北京的不近人間煙火,上海自然隨和得讓人感到親切和感動。

我有時候會開玩笑地把我身邊的朋友分成兩種人,一種喜歡北京,另一種喜歡上海。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現即使在老外身上也有這樣的區別,在北京生活的老外和在上海生活的老外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氣質。


沒有哪一座城市更好或者更不好;選擇在哪個城市生活,本質上其實是選擇歸順哪一種生活方式,選擇和什麼樣的人共處。因為無論在哪裡,最終我們要面對的無非都是兩個同樣的問題:怎樣和自己相處,以及怎樣和世界相處。我們都希望能夠選擇一座偉大的城市,但是比之更重要的,是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遠大生活。


新浪微博 / 微信@假裝在紐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這個美國老頭花費22年研究甲骨文,還說中國人從來沒有真正理解漢字
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怎樣獲得與歲月對抗的力量?
中國留學生陷「跨文化尷尬」,如何培養成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
拿不了奧運獎牌的數學家,不是個好老師!
鍾布:美國大學開學第一天,教授講什麼?

TAG:美國留學那點事 |

您可能感興趣

離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選擇生活,而不被生活選擇
生活,哪裡都一樣;不一樣的是,你選擇如何生活
生活選擇你,而不是你去選擇生活
把自己選擇的生活過好最重要
人生最重要的選擇,就是選擇和誰在一起,和誰共事
你是怎樣的人,就選擇在怎樣的城市生活
如何才能選擇一個有性價比的生活?
生活就是不斷的選擇取捨
我們選擇的不是工作,是生活
生活需要選擇
你選擇了怎樣的心態 生活就怎樣選擇了你
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你就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廉價的生活,是你自己選擇的
如果重來一次,你還是會選擇一樣的生活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生活的樣子
生活是一杯水,它的味道取決於你的選擇
現在的生活,都是自己當初的選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對於女人,一次好的選擇甚至就是一次重生
戶外生存,選擇一把好的軍用刀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