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英國人如此熱愛《老友記》?

為何英國人如此熱愛《老友記》?

《老友記》(Friends)在美國被劃為情景喜劇的範疇,但對於17歲的倫敦人馬提奧·皮尼(Matteo Pini)來說,《老友記》是一部 「幾個白人在酒吧」 的故事。「我朋友以前就是這麼形容它的。」 皮尼在試圖給這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電視劇歸類時寫道,「《老友記》是所有 PG-13 情景喜劇的標杆。」


皮尼七歲時在一個表親家裡第一次看到《老友記》,當時他們剛放學,電視里正在重播這部劇,他就和他弟弟一起看了。最後,他徹底迷上了這部劇,還買了一整套光碟。他在郵件中告訴我說:「我大部分朋友都覺得《老友記》是喜劇的標杆式作品,它相當治癒,我們傷心或者無聊的時候都會去看一集《老友記》。」


2004年,《老友記》在結束了十餘年的長跑後終於迎來了全劇終(那時皮尼不過三四歲),但它的文化影響力卻並未終止。電視台不斷地重播和 Netflix 最近對這部劇的收購都讓新老粉絲們能隨時看到羅絲(Ross)、瑞秋(Rachel)、錢德勒(Chandler)、莫妮卡(Monica)、菲比(Phoebe)、喬伊(Joey)和鞏特爾(Gunther)。《老友記》在英國受到了空前的歡迎,2014年到2015年的重播收視率增長了11個百分點。就在去年,英國喜劇中心電視台(Comedy Central UK)對《老友記》的重播一天多達12次(這家電視台擁有該劇2019年前的重播權)。

去年,電視台還舉辦了老友記粉絲節(Friends Fest),利用該劇在英國的龐大粉絲群狂賺了一筆。這個為期五天的展覽在倫敦東區的布里克大街(Brick Lane)為粉絲和他們的老友們重現電視劇里的經典道具,第一批門票在開售13分鐘內就被一搶而空。在節日期間的一個夜晚,一名男粉絲還當場向其女友求婚了 —— 但願他沒像劇中人物那樣叫錯姑娘的名字。


VICE 英國特約撰稿人喬伊·比什(Joey Bish)談到去年參加粉絲節的經歷時說:「我本來是帶著吐槽的心態去的,結果發現這活動還挺有意思。如果沒有參與其中,你就很容易對它冷嘲熱諷,但當你周圍全是對著一個沙發都能瘋狂起來的粉絲時,你就不會那麼想了。」


今年的老友記粉絲節將長達六周,並在英國多個城市舉辦。如果現在才想起來查查這個活動然後去參加,你就太不走運了 —— 第一批門票早已售罄。活動官網承諾,他們隨後還會向公眾開放第二批門票(截至本文發布時,英國喜劇中心電視台的負責人尚未對此做出任何回應)。


意料之中,美國人看到大洋彼岸的英國人民對《老友記》如此有熱情感到很驚訝,畢竟英國向海外輸出的大量喜劇作品都深受外國觀眾的喜愛,例如笑點粗俗的《荒唐阿姨》(Absolutely Fabulous)、充滿機智和荒誕元素的 Monty Python 六人喜劇團體、睿智而親切的《IT狂人》(The IT Crowd),以及充滿各種諂媚小人物的喜劇故事《辦公室》(The Office)和《爆笑老賽》(Saxondale)。著迷於英國喜劇的觀眾早看膩了美國喜劇千篇一律的幽默風格(這一點直到最近十年才有所轉變),因而才希望能有更多不同的選擇;美國觀眾偶爾會把目光轉向海外,好將自己從《老友記》爆紅後誕生的大批同類情景喜劇中解脫出來。而奇怪的是,英國人竟然對這種類型的喜劇欲罷不能。

為何英國人如此熱愛《老友記》?



所有照片均來自《老友記》Facebook 官方主頁


其實美國人也一樣欲罷不能 —— 但英美兩國觀眾對《老友記》的熱愛還是很不一樣,大約差了一個大西洋的距離。在《老友記》的家鄉,這部劇起初呈現的是一種乾淨、光鮮、典型的白人風格的紐約市,比起 NBC 電台尖刻描繪曼哈頓區喧囂生活(當然也是白人視角)的《宋飛正傳》(Seinfeld),《老友記》是親切可愛的。


對於過往十年來觀看《老友記》的美國千禧一代而言,這部劇提供了一種有關社會階級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例如明明是勉強度日的三流演員卻在曼哈頓擁有一間寬敞的公寓(更別提我們平時與鄰居說話時的真實情形,與劇中情節相比簡直就是平行宇宙)。美國的《老友記》死忠粉其實說到底就是在幻想美國剛過去不久的美好時光,然而對英國觀眾來說,看這部劇則是在英國文化長久缺失的社會元素中狂歡與沉醉。

61歲的倫敦城市大學社會學教授克里斯·羅傑克(Chris Rojek)表示,「且不管對錯,英國人一直都非常喜愛美國。」 他已經就流行文化理論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2011年面世的《流行音樂、流行文化》(Pop Music, Pop Culture),以及2012年的《名聲的暗襲:名人的身份膨脹及其後果》(Fame Attack: The Inflation of Celebrity and its Consequences).

為何英國人如此熱愛《老友記》?



羅傑克認為,英國人對《老友記》的痴迷在懷舊力量的作用下不斷增長 —— 尤其是當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比較糟糕的時候。當然,這也與劇中主角釋放的脈脈溫情有關「這,部劇表達了真摯的情感。與英國文化截然不同,裡面的人物不會對自己的觀點有所保留,他們了解別人的方式也不是小心試探……人們會通過這部劇感到,美國人更加外向和友好。」


42歲的英國電視劇評人本·道爾(Ben Dowell)評價《老友記》是一部 「機智、精巧、討喜」 的作品,他寫道:「你看劇中的主角,他們英俊美麗,年輕睿智,還彼此互相關照。」 儘管這部劇看起來溫和友善,《老友記》依然暗藏了一種具有顛覆性的理念:家庭並不一定要由親人組成;換句話說,你把你的家建成什麼樣,它就是什麼樣。在道爾看來,這種生活方式 「對年輕人非常有吸引力」。

對於主要通過重播來觀看長達236集的《老友記》的英國觀眾來說,這部劇更多充當了一個幫助他們了解美國的窗口;而由於此劇的誇張和偏見成分,許多看劇的英國人在接觸真正的美國人時感到無比困惑。

為何英國人如此熱愛《老友記》?



來自英國利茲的23歲男孩羅賓·史密斯(Robin Smith)承認道,他對紐約市的印象絕大部分都來自於《老友記》,以至於當他真正來到紐約的時候,他的感覺是,「眼前喧囂吵鬧的場景簡直將我嚇出了翔。《老友記》里呈現的紐約寬敞自由、不同尋常,而現實中的紐約卻異常繁忙。對一部情景喜劇的痴迷讓人根本意識不到這部劇在悄悄塑造著人們對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看法 —— 儘管毫無意識,但這事就是實實在在發生了。」

羅傑克教授也指出,正如許多電視劇一樣,《老友記》很大程度上是它當時所處時代的去政治化加凈化版,與美國人的日常生活也大不相同。在一次聊天的時候,他非常真誠地問我:「《老友記》里有什麼黑人角色嗎?」 答案是:幾乎沒有 —— 儘管在最後兩季,羅絲(後來是喬伊)的女友查理·惠勒(Charlie Wheeler)是由黑人演員愛莎·泰勒(Aisha Tyler)飾演的。「《老友記》為我們展示的是美國人生活中的特例,大家除了與人好好相處、互幫互助、最後並肩前行,就沒別的事幹了……一些英國人依然認為這就是美國,但其實根本就是扯淡。」


在英國脫歐的災難性後果產生之後,很多人認為英國目前的文化狀態與美國2016年大選時經歷的社會劇烈動蕩頗為相似。因此,如果英國與美國的命運更加緊密地交織在一起,那麼《老友記》這樣的娛樂產品是不是就會失去其對英國人的逃避主義式吸引力呢?還是說,像 「老友記粉絲節」 這種一看就能火的跨文化活動的第二次舉辦,意味著一種更強大的集體性懷舊意願 —— 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地點和心理狀態,那時的人們能夠輕易忘記社會上頻繁出現的不公現象?

為何英國人如此熱愛《老友記》?



我採訪過的人都不相信英國人對《老友記》的喜愛會在英國脫歐後暴漲或暴跌,不過,源自國外的逃避主義式娛樂節目的確在英國人心中產生了共鳴。皮尼認為,不管怎麼說,英國的文化手工藝品還是變多了,「脫歐公投將各種英國式的驕傲自豪顯現出來,不管是令人絕望的(也頗具諷刺意味的)種族主義,還是對我們一貫擅長的英式幽默的需求的回歸。」


必須承認,《老友記》經久不衰的魅力與一種懷舊的意願緊密相關,人們希望能回到過去的一段時空,那時英國人的生活(以及整個世界)都尚未經歷如今的巨變 —— 沒錯,說的就是前脫歐時期,不過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更早的時候,比導致脫歐潮出現的過去15年還要早。羅傑克這樣評價《老友記》時代下英國的社會氣候:「英國那時雖然也算不上蒸蒸日上,但那時的經濟形勢十分穩定,運行良好。那時人們都覺得,一切都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當時的英國社會充盈著多種多樣的滿意度和增長力,而這些並沒有延續到21世紀。」


儘管羅傑克認為《老友記》仍能憑藉其對 「英美兩國人不同世界觀」 的描繪而繼續大量吸粉,史密斯卻指出,面對當今世界如此眾多的不確定性,懷舊的藥丸也不那麼管用了。在英國人公投脫歐後不久,他就在郵件中寫道:「我這周還看了幾集《老友記》。儘管屏幕上演著幾十年前來自其他國家的各種沒心沒肺的故事,我還是無法擺脫心中的糾結和抑鬱……我現在根本想不了什麼逃避主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我是美國一個餐廳的老闆,失去一批墨西哥員工我很心痛
「蟲洞」入侵天文館圓頂
在這個傳統日漸瓦解的時代,男性是否該繼續為約會買單?
鐵窗里的生活激發了他成為廚師的熱情
如何讓簡單直接的網路炫富成為藝術

TAG:vice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人為何如此熱衷於搬家?
美國人為何喜歡看《甄嬛傳》?
德國人為何如此馴服?
美國華人感言:為何國人願做美國夢?
英媒:中國為何如此關心英國是否脫歐?
日本人為何如此熱愛不倫?
美國華人為何總被賊惦記
國人為何愛看武俠小說?
為何美國的孩子如此自信!
人們為何如此迷戀冥王星?
美越秀恩愛 中國為何如此淡定?
英國人喝茶時為何如此講究
娜美,你為何如此迷人!
《你的名字》為何比《海洋奇緣》更受歡迎?
歷史上的妓女多愛國?為何記載的男人那麼少呢?
中國人為何最愛觀音菩薩?
中美俄軍事強國都被得罪了!這小國為何敢如此囂張?
喵星人你為何如此憤怒!
為何人們都如此熱衷於「王思聰」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