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感動:黃飛玉33年照顧癱瘓丈夫
黃飛玉33年照顧癱瘓丈夫
熬過去就是福 住一塊就是家
○黃莉莉 記者宋石長
黃飛玉在照顧鍾道陽。
很多偉大的事情,常常是一些小人物做到的。他們做到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有一顆偉大卻樸素的心。
8月上旬,56歲的定南縣歷市鎮婦女黃飛玉,進入了定南文明網發布的「定南好人」初選名單。她的事迹沒有驚天動地,33年時間,這名樸實的農婦堅持做了兩件事——照顧半身癱瘓的丈夫,還清了當年為丈夫治病欠下的4.63萬元錢。
這名只有1.56米的弱女子,看起來確實一點都不起眼,甚至一度被鄰居喊為「傻女人」,但「傻」了33年,幾乎所有知道她的人都被感動了——「我真的做不到她那樣」。
他還活著
我就得陪著他
「33年如一日」,紙上讀來輕巧,但對黃飛玉卻沉重得讓人落淚。
1983年,黃飛玉的丈夫鍾道陽駕駛手扶拖拉機出事,送到醫院後,醫生明確告訴黃飛玉,鍾道陽下半身都沒知覺了。在醫院治療了5個多月,能借的都借了,家裡能變賣的也都變賣了,由於並發炎症發著高燒,鍾道陽仍在醫院昏迷不醒。
醫生說:「如果出院,你丈夫很難活過6個月。」但是,治或不治,對黃飛玉來說,其實沒有選擇。她最後一次支付完醫院的費用,哭著把丈夫接回了家。留給她的,還有3個待照顧的人——未斷奶的孩子、同樣癱瘓在床的家公、年邁的家婆。
當時的她,23歲。兩年前坐著手扶拖拉機嫁進鍾家的幸福恍若過眼雲煙,沒有人相信黃飛玉能挑起這個瀕臨崩潰的家庭大梁。當年的掙扎或猶豫已無從還原,哥哥從老家帶過來一袋大米,默默地倒進米缸,「實在過不去,你就帶著孩子回家來吧。」在定南縣歷市鎮中圳村井頭圍小組那間土坯房裡,黃飛玉說:「一個雞蛋吃不飽,一個惡名背到老,他活著,我就得陪著他。」
黃飛玉一輩子守著黃泥土,沒坐過火車,沒出過遠門,最簡單的生活教會她的,也正是這最樸素的是非。一份承諾,一世可托。黃飛玉的日常生活也基本定格——天不亮,做好飯菜,給丈夫翻身擦洗,天亮了,外出扛活,天黑了,回家做飯、洗衣,給丈夫清洗敷藥,還有躺在床上的家公,飯得一口一口地喂。
活著,病還得治。黃飛玉沒錢,鄰鎮的老中醫告訴了她一個土辦法消炎——用茶樹粉、臍帶粉烘乾了,配上簡單的西藥,調好了敷。茶樹粉滿山都是,收集一次可以用幾個月,臍帶粉不好找,有聽說誰家生孩子了,她趕緊去幫忙,這樣就可以討到一個。
但病痛的煎熬真讓人有時生不如死。偶有病情好轉,鍾道陽便會冒出一了百了的想法,他撞床,將飯碗掃到地上,咆哮著讓黃飛玉帶孩子「滾回娘家去」。
鄰居鍾昌勝親眼見過鍾道陽「發作」,「飯碗、菜盆都砸碎了,飛玉不知道說話,就笑,笑著收拾好,收拾完了,兩夫妻又在床上抱著哭,哭成了兩個淚人。」
1984年,黃飛玉家公去世。1989年,拼儘力氣幫著看了5年孩子的家婆也撒手人寰。臨終前拉著黃飛玉的手,老人家只說了三個字:苦了你!
一元兩元
借的錢她都記在心上
上世紀80年代的定南農村,大部分人都還在貧困線上掙扎。而攤上兩殘一老一幼的家,更顯得捉襟見肘,何況,黃飛玉的身後,還背負著4.63萬元債,這對於當年的黃飛玉近乎是天文數字。
數十年時代變遷,投射在這個近乎卑微的家庭,是一如既往的沉寂和拮据。困守著這個破碎的家,黃飛玉無心亦無力去追求哪怕普通人的生活。
化解艱辛的方式只能是節儉,再節儉,拚命,再拚命。「吃穿不問好歹」,有些時候令人覺得不近情理,帶著孩子的她,在丈夫出事的近十年里,家裡幾乎沒有聞過肉味,即如青菜,看相好點的,都拿去換錢了,剩下的都是爛菜幫。
黃飛玉養了一頭母豬,每年都能懷上一窩小豬。1畝2分地太少了,她又租種了6畝耕地。在村民們的記憶里——「她那是不要命的勞作」。躺在床上的鐘道陽曾蒙起被子偷偷哭過,妻子來例假,天黑從地里回來,半條褲子都被血水染紅了。
女人愛流淚,黃飛玉也是女人,眼淚里有苦難,也有感恩。她說,借街坊鄰居的錢,十幾年了,從來沒有人要過她還。
「一元兩元,借了錢的她都記在心上。」除了有點「傻」,村民們對黃飛玉的另一個評價就是「倔」。「她家裡這個狀況,就沒人指著要她還,她還是五元十元地還,街坊鄰居不忍心,收了錢又塞些花生紅薯給她。」
在井頭圍小組這個黃飛玉操持的家裡,記者試著詢問,幾十年里,她可曾為家裡添置了什麼物件。黃飛玉說「有」,接著從鍾道陽的床頭找出來一個收音機,紅色的機殼邊緣已經被磨白。「這是給他買的第三個,用了最久,前面被他『發瘋』摔了兩個。」黃飛玉說。
熬過去了就是福
住在一塊就是家
如果以「相互」的標準來衡量,黃飛玉的這場婚姻無疑太過沉重。但事實上,記者面前的黃飛玉,每當說起出事前的丈夫,嘴角都會上揚,透過布滿皺紋的臉龐,也總會在不經意間找到一絲羞澀。
堅持往往會帶來奇蹟。10年的時間,黃飛玉記不清找過多少臍帶,收過多少茶樹粉。1993年,丈夫一直不見好的傷口竟然結疤痊癒。這名在床上躺了10年的男人,收起了脾氣,開始接受命運對自己的安排,他應該為這個苦難的家減輕一點壓力了!
兒子想上學的哀求聲在耳邊迴響,這年9月,鍾道陽幾個晚上沒合眼。天亮了,他吩咐黃飛玉給他砍兩根竹子回來,躺在床上嘗試著學習編織竹製品,從土箕開始,最初兩天編一個,然後是一天一個,直到一天兩個、三個……
這年冬天,黃飛玉挑著丈夫編好的土箕去了集市,60個,她揣著換回的210元現金,第一次因為開心而流淚。這個春節,餐桌上有了肉味,一家三口有了笑容。
「哭了十幾年,鄰舍(鄰居)都笑我怎麼不哭了。」黃飛玉自嘲。她給丈夫買回的樣品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土箕、籮筐,到魚簍、花籃、竹編工藝品……鍾道陽放在床邊的那把蔑刀,也由8厘米寬變成了不到5厘米。
2003年10月,黃飛玉揣著4600元錢敲開了姨父的門,這是當年給丈夫治療借的最大一筆錢,也是4.63萬元欠款中的最後一筆。黃飛玉覺得特別愧對兒子鍾素平,她自己沒讀到書,兒子成績好,卻只能輟學打工,幫著家裡一起還債。
鍾素平如今在定南縣城干室內裝修的活,賺了些錢後,他也把家裡的土坯房翻新成了磚瓦房,只是還沒錢給家裡添置些像樣的傢具。對於母親從青絲到白髮走過的幾十年,鍾素平覺得,母親總說父親很可憐,其實母親更可憐,只不過母親是一輩子都活在當年坐在父親手扶拖拉機上的幸福里。
鍾素平說這話的時候,黃飛玉就坐在丈夫的床上,為丈夫揉著已經開始萎縮的小腿。丈夫現在有了殘疾人補助,家裡也辦了低保,面對記者「現在的日子算幸福嗎」的追問,她努力學著用普通話說,「熬過去了就是福,住在一塊就是家。」
身邊的感動


TAG:搜狐新聞 |
※百歲母親照顧癱瘓兒子63年,溫馨的畫面讓人感動!
※女子照顧癱瘓丈夫27年 親戚送牌匾稱讚
※高田鄉一女子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27年……
※六旬母親照顧癱瘓兒子30年,溫馨畫面讓人動容!
※83歲母親照顧癱瘓兒子22年,想要一輛電動腿
※龔立輝:為愛堅守 26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
※實拍:患難情侶的一天,23歲保潔員女孩照顧癱瘓男友3年
※8旬老母親雙目失明,照顧癱瘓兒子20年,每天按摩喂飯擦身體
※101歲的母親照顧先天癱瘓的兒子63年後離世
※百歲母親照顧癱瘓兒子63年,畫面溫馨心生敬佩!
※母愛的偉大!98歲駝背老母親無怨無悔照顧癱瘓兒子40年後離世
※實拍:無腿男子靠一條板凳照顧癱瘓父母12年
※為照顧癱瘓父親 50歲男子至今未娶 孝心感動上蒼
※百歲老母親照顧癱瘓兒子,63年風雨無阻詮釋母愛
※「體操女皇」17歲受傷癱瘓,丈夫身家過億為她棄前妻,守護照顧17年
※即墨七旬老婦照顧癱瘓丈夫26年 維繫完整的家
※百歲母親照顧癱瘓兒子63年後離開,畫面讓人動容!
※感動!剛結婚5個月妻子就癱瘓且終身不孕,丈夫悉心照顧58年
※男子癱瘓35年求死不能 三個哥哥輪流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