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後無新作 劉慈欣:構思耗太多心血
2015-08-27 09:59 京華時報 顯示圖片
《三體》將被搬上大銀幕,圖為電影海報。
劉慈欣即將來京與讀者交流。
最新動態
周末來京會讀者
劉慈欣昨天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這兩天除了接了很多採訪電話外,生活並沒有什麼變化。「電話接多了,自然耽誤做別的事情。這些年關於《三體》,其實談得差不多了。要說中國科幻,談來談去也就那麼幾個話題,整個國內對科幻文學的認識還停留在膚淺的表面上,深入不下去。我是一個作者,對於整個科幻文學怎麼發展,不是一個作者能控制的。」
8月29日周六上午10點到12點,劉慈欣將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作家交流區舉行讀者見面會,北師大教授吳岩將擔任嘉賓主持。他說:「這次主要是因為《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的英文版(THEDARKFOREST)在美國上市,就是一個普通的讀者見面會,沒什麼特別的。」
問及目前各個版本的出版情況,劉慈欣表示,除了《三體》三部曲外,《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也將推出英文版。另外,《三體》還將推出德語、法語版,甚至還將在越南、泰國、土耳其出版,「韓文版已經出版了,但很不成功。」
背後故事
《三體》受追捧因創意高度濃縮
前些天在北京舉行的一個文學沙龍中,《科幻世界》副總編輯姚海軍回憶了最初收到劉慈欣小說稿件時的場景:「我們接到劉慈欣的投稿到編輯部後,都很興奮。主編阿來背著手過來,看了看說,確實是難得一見的稿子。所以說,劉慈欣剛一出現,就與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在姚海軍看來,科幻作家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有創造性的寫作,這是科幻最大最核心的價值;另一類是利用別人的想法來演繹好的故事。「劉慈欣是屬於第一類的,他不屬於暢銷書的寫法。《三體》中的創意是高度濃縮的,他把很多長篇的創意全融到一部裡面了。它裡面的很多點子換個別的作家來寫,可能一個點子就能寫部小說。大劉這個北方人,太實在。《三體》的成功,是中國科幻的成功,也是用很多代價和犧牲換來的。」
「有一個好的科幻創意其實並不難,難的是,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人生發生直接關係。」劉慈欣透露,寫《三體》前幾年,他也一直在想如何把那些創意與生活、人生發生直接聯繫,「作為業餘作家,沒有大塊的時間用於寫作。我一般是先想好故事的整體結構,提筆之前已經想得很詳細了。想的過程相當漫長,就像一棵植物在心裡慢慢成長。」
早在《三體》第一部出版之前,他已經把三部曲的故事架構想好。這種漫長的心裡積累過程,讓劉慈欣覺得《三體》之後到現在沒有新的作品問世,是很正常的一種狀態,之前幾年花費的心血太多了。不過,這種提前設想好結構的寫作方式,有時也讓他很痛苦,「可能你想了很久的一部小說,都快在腦子裡寫完了,忽然有一天早晨起來發現這個故事一點意思也沒有了,這是非常讓人崩潰的。」
TAG:全球新鮮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