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在日常生活中去悟道,去感受道法自然的真諦!

在日常生活中去悟道,去感受道法自然的真諦!


在日常生活中去悟道,去感受道法自然的真諦!



近年來,教內外一些道士、居士隱居山水靜地專心於打坐靜養。無疑,靜坐煉養是一種悟道養身的行為。許多宮觀名勝古迹都是開放旅遊場所,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大,暇時靜下心閉目打坐,為長時精神狀態緊張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休息鬆弛的好方式。

本性迷,神即是眾生;本性悟,眾生即是神,靜坐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在靜坐中找回本性。而靜坐的關鍵在於煉心,當心住性澄之際,便是覺悟之時,靜坐的好處,主要是塞兌閉門。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功名、利祿、爭強好勝,七情六慾等等,均一一在這靜坐的過程中得以化解。心不動氣自固,意不動神自靈,寂然不動感而遂虛極靜篤,心安而靜,身心可與俗世隔離,端生神異之妙法……


許多人認為靜坐可以徹悟本性。當然,練習者抱持著理想靜坐也不失為健康的態度,不過,何為本性 ?《道經》云:性本具足,性本清靜,性本不動,性本不生滅,性本生萬法。心生性滅,心滅性現。萬法皆有"道"性。人也與物一樣,有其自性。當自性與道同體,則自性悟,否則迷。人與社會之間有著許多互動聯繫的行為,每個行為都是本性的呈現。由於人往往為情所蔽,故表現於日常之行為都不會是純粹的體性顯現。七性六欲、貪嗔痴等把本性隱藏,五色、五音、五味都能令本性賓士於外,行為所透顯的本性,不再是原本具足之性,因此而遠離大道。


本性也不能於空無自見,必須要在通過內外互動的狀態下呈現。當寂然不動時,世界無事發生,內里湛然常寂,本性當然就是本性。本性是指個人與外界互動聯繫的總稱,沒有生活的實踐與考驗,本性也就無從說下去。若一個人為了達到靜心修養的目的,運離塵世,謝絕一切往來,與人物隔離,未必就能真的見性明心。無人觸著,不遇境、不遇物,此心如何見得真靜 ?人生是一個有生活內容的有機結合,本性就是在生活中呈現,"天性人也,人性機也",當心在與內外互動聯繫之際,自心不被外界名利、富貴、恩愛等所擾,心安而虛,此時便是本性呈現。因此,悟道之行為應從實踐中獲取,靜之要訣則從心裡放下名利上著手。


靜坐可以養生,但本性只能在日常的磨鍊呈現,如果在日常磨鍊所呈現的表現遠離本性,即使偶爾心中致靜一刻達到 "致虛極守靜篤"也是徒勞,練習者仍不悟大道。打坐靜養要與日常生活工作相結合,不能誤以為單靠打坐便可以得"道"長生。日常生活是修鍊者最好的試金石,覺悟要從不斷的磨合中得以升華,即使住廟出家、面壁九年仍不能處理解答諸多倫常糾紛。宮觀的莊嚴,晨鐘暮鼓有如神靈的召喚;禮懺仙經亦如祖師臨壇,大師的叮嚀在耳,還有眾目的注視......這一切都可設置夢幻泡影,轉過來還要面對現實中繁重的工作雜務、宗教與社會的責任。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古老的宗教也應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真正的修行仍落在日常的行為之中,對於務道學者說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因為"道"就在我們生活中。生活的方式、藝術、困惑、態度、道理等生活的典範在道教的經典和教義中都有精闢的論述,只有學會生活,與現實社會和人們的生活願望不相矛盾,不離生活又升華生活,本性自悟也只能是生活實踐的結果。所以,真"道"是坐不出來的。

其實,修鍊未必都能成仙,但清靜之法也可以享盡天年,得養生祛疾之效。凡人皆貴而賤遠近,初學者不必執迷於名師。因名師難求,亦可從原始經典中下手,如《清靜經》、《玉皇心印經》等。至於內丹,則是通過修鍊行持,使氣多能生精,精多能生氣,從而交媾真龍 (心中的正陽之氣)真虎(賢氣中的真一之氣),可以多安少病,八邪不能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夢與妄念,一步之遙
巧記經絡穴位的趣味記法
如何讀書才能走好中醫路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經常陪你聊天的人,突然不找你了是什麼感受?
懂得遷就,自然會在乎你的感受
知道你的存在,卻感受不到你
日常小物的爆笑内心戏,你有想过他们真实的感受吗?
狗的生活,能感受到他們的情感
離婚時,他捏著她的下巴逼問,「我是不是真正的男人,難道你感受不大?感受不深?」
日常小物的爆笑內心戲,你有想過他們真實的感受嗎?
在關係中,我們為什麼不願意談論自己真實的感受?
他打下了江上,但感受不到當皇帝的快感,是他讓他夢想成真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真實感受,這些我們都經常遇到啊
感情上面很自私,從來不會考慮他人感受的生肖們
印度的美食看起來就與眾不同,但不知道吃了的人什麼感受!
深深的感受到現在的生活真的要靠自己啊
網上流傳各種自殺方法以及真實感受,來看看死亡的感覺
施一公:只有通過自己的眼睛感受中國才能真正發現她的魅力
不同的人在我們的生命里來來去去,我們都會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經常陪天秤座聊天的人,突然不找你了是什麼感受?
如果你家是複式房,用張網,感受下懸在半空的感覺
夢幻 | 好想去他們的演唱會!感受震撼現場與他們近距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