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明尋思錄:從富蘭克林看美國的「根文明」

文明尋思錄:從富蘭克林看美國的「根文明」

文明尋思錄:從富蘭克林看美國的「根文明」



秦朔/文

八月中旬的費城異常炎熱。這是我第二次來。上次是2000年,走馬觀花了半天,這次趁著在沃頓商學院學習一周,有機會深入一些地走進費城,這座最具歷史意義的美國城市。


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在費城簽署,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合眾國。1787年,《美國憲法》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上通過,並在1789年最終獲得各州批准,這是世界上首部成文憲法。美國自此告別鬆散的邦聯狀態,走上聯邦國家之路,華盛頓被選為首任總統,國務院也宣告成立。1790到1800年,費城一度是美國首都。去年11月,費城當選美國第一個世界遺產城市。


但費城引發我最大興趣的並非政治,而是和這座城市緊緊相連的一個名字——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他是費城的標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林蔭大道宛如費城的「文化脊柱」,旁邊都是科學博物館、圖書館、天文館、自然科學院,等等。富蘭克林是當時世界上最出名的美國人,他寫的格言體《窮理査德年鑒》(Poor Richard』s Almanack)是北美大陸銷量僅次於《聖經》的著作,雖然只有短短几萬字。


《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說過:「在我的一生中,能讓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第二位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第三位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出生時比我們中最窮的人還要窮,但他擁有不以自己的窮苦為恥的勇氣,並憑藉這勇氣成為了他生活的時代和國家中最偉大、最出色的人。」

為什麼重讀富蘭克林


我看過《富蘭克林自傳》和《窮理査德年鑒》,斯人有斯書,都是「美國夢」最典型的代表。這次我又帶上艾薩克森寫的《富蘭克林傳》和一本《美國簡史》,邊讀邊走邊想。想的終極目標,當然還是中國的明天怎樣才能更好。


我無法不想到中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是富蘭克林在1740年創辦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那刻著樸素哲理的名言小道——很多都是200多年前的句子。我想到了歷史和傳承。兩三百年的歷史,只要延續,並不算短,歷歷在目。五千年的文明,如果輪迴式地破壞,也會無跡可尋。

文明尋思錄:從富蘭克林看美國的「根文明」


我無法不想到中國。1723年,一個衣衫襤褸的17歲少年逃離家鄉,在費城下船,在街上遊盪,買了3個麵包圈充饑。而1790年離世的時候,他給費城留下了北美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給窮人看病的醫院、自願消防隊、保險互助會,還有路燈、巡邏、郵政等市政系統。很容易地,我會想到公民的社會責任。事實上,富蘭克林的公益之舉深刻影響了美國人的行為。但同時,我又在想,如果沒有個人先於社會、社會先於國家的意識,而把一切都當成國家的事,由國家來安排,個人能有多大空間真正去參與社會的建構和服務呢?


我無法不想到中國。我們在沃頓那幾天,中國發生了一件司空見慣的奇事,一個演員的離婚聲明在社交媒體上很快就火爆到超過10億次的點擊,以至微博要增加幾百台伺服器以承受劇增的訪問量。明星的壞新聞是受眾的好新聞,無可厚非,但我們是否真的到了要把如此多的時間消耗到花邊新聞上的地步?社交媒體是真實社會生活的映射,而我每天從裡面更多看到的,不是沉著而是浮躁,不是執著而是隨意,不是幽默而是搞笑,不是優雅而是粗鄙。一種「無根狀態」在蔓延,惶恐,焦慮,不滿,誰都無奈。貧弱者無根,中產者無根,即使超級富豪,聽聽那份隨意和狂妄,有文化的根、謙卑的根、安定的根嗎?


這個時候重讀富蘭克林,語言樸實無華,道理簡單易懂,卻有些夏日遇清泉、嚴冬見暖流的感覺。富蘭克林一生髮明了很多東西,但他最重要的發明是自己——人是應該有追求的,人是應該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和完善的,在人生的路途中,「服務公眾最為神聖」。從少年時當印刷工、趕著馬車送報紙開始,富蘭克林就不屑於世襲貴族們的浮華生活與特權,而相信普通人的智慧,相信個人的品德是可以培育的,相信中產階級是一個新國家的力量源泉。「建立中產階級品德和價值觀之上的美國認同」,這是他最為看重的願景。(艾薩克森)


「人們要怎樣才能活得有益於社會、正直、受人尊敬、堅守道德且有意義呢?」這個問題因富蘭克林而不再是問題。他不僅是民主的先驅,更是人皆可以仿效的人格榜樣。他的墓碑上只有一個稱謂——印刷工,那是他的第一份職業。他和妻子合葬在一起,幾個平方米大小,地面只刻著兩個名字。但就是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被認同的人格符號。他不是先賢祠中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而是活生生的人,他畢生實踐和傳播的價值觀,已永遠融入社會。這就是文明發生的機理和過程。

文明尋思錄:從富蘭克林看美國的「根文明」


我在尋覓中國的「根文明」。它在哪裡?在哪裡斷裂,從哪裡接續,又將通往哪裡?在中世紀晚期,東方是歐洲人心目中的「理想國」,《馬可·波羅遊記》中的中國見聞讓他們心旌搖蕩。針對「理想國」的貿易路線因此開闢,封閉的農莊經濟也開始讓位給冒險的遠航,以及以貨幣和信貸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富蘭克林曾說,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也是最聰明的民族」(The most ancient,and from long experience the wisest of nations)。1776年,托馬斯?潘恩發表《常識》、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和美國建國那一年,是清乾隆41年,中華帝國仍在隆盛之時。但短短半個世紀,這個帝國就沉淪了。沉得如此之快,像一盤散沙散去,以至今天我們還在感嘆,為何我們的文明那麼脆弱?!為什麼它沒落時,人民並沒有合眾為一去捍衛?


我在尋覓中國的「根文明」,那種把我們真正凝聚在一起的根本力量。奧巴馬在復旦大學的那次演講中說,「我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勾畫自己的道路。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有深植的文化。相對而言,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她的文化受到許多不同的移民的影響,也受到那些引導我們民主的建國文件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講述我所理解的由富蘭克林這樣的人奠基的美國的「根文明」,我也會給出我對中國的「根文明」的祈願——這是一個集體尋找的過程,集體創造的過程,而我相信它終會浮現。沒有這樣的根,我們必會迷失,不管從表面看多麼有力量和財富。


他給美國文明注入了什麼?

如果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達?芬奇這樣的「百科全書式人物」,不僅是繪畫巨匠,還精於天文、物理、醫學、建築、軍事、水利和地質;那麼,富蘭克林就是北美大陸上的「百科全書式人物」,至今無二。


他是科學家和發明家。做過雲中取電的「風箏試驗」,創造了正電、負電等概念,解釋了北極光現象,發明了避雷針、自動絞肉機、雙聚焦眼鏡。他喜歡做手工,從樂譜架到搖椅、高架取書梯和游泳的蛙蹼,都自己設計和製作。

文明尋思錄:從富蘭克林看美國的「根文明」



他是政治家。是在《獨立宣言》《美法條約》《美英條約》《憲法》這四部文件上唯一一位都簽上自己名字的人。他呼籲各殖民州團結起來對抗英國,「We must hang together;or else we shall hang separately」(我們必須抱團,否則會分別被絞死)。在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上,留有他改過的閃光一筆,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是「不證自明」的。不是誰賜予的,也不需要誰賜予,而是self-evident.


他還是文學家、實業家、外交家,是美國第一個駐外使節。


他給美國文明注入了一些令其發展更持久的文明元素。


平等主義


在美國國父級人物中,富蘭克林是唯一的平民出身。他10歲前上過兩年小學,就因家貧輟學在父親的商店打雜,12歲又去哥哥的印刷所當學徒,伙食標準只有普通工人的1/4。他一直依靠自學,通過結識的書店學徒在夜裡把書偷借出來,徹夜閱讀,清晨歸還。30歲擔任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秘書後,儘管事務繁忙,他仍天天堅持學習。他先後掌握了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創建了「共讀會」和「北美科學學會」,有近百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後者。


富蘭克林高度肯定經濟獨立的重要性,認為經濟獨立才能免受強權壓迫。他說:「空口袋很難立直,……如果你還不了債,你的債權人有隨意剝奪你的自由的特權,使你終生身陷囹圄,或者把你賣作奴隸!」


在富蘭克林身上,充分體現了「不論家世和背景,每個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都有機會能獲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實的生活」(詹姆斯?亞當斯語)的平等主義氣質。和美國精神中那種「堅信上帝的選擇,救贖只有獲得上帝的憐憫」的特徵所不同,富蘭克林代表的是「救贖可以通過自我的努力工作來實現」的方向。他相信社會流動性而不是固化的階層,反對源於出身的特權,他秉承中產階級道德而非神學道德,反對任何貶低普通民眾的思想。(艾薩克森)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立場,晚年的富蘭克林提出廢除奴隸制,將廢奴作為最後一項公共使命。去世前一年,他在公眾演講中說:「那些不幸福的人,長久以來一直就被當作畜生對待,太容易在人類的普通標準之下沉淪了。鎖在他身上的鏈條也束縛了他的智力,損害了他內心對社會的歸屬感。」他的請願書遭到了奴隸制擁護者們的尖銳批評,有人說《聖經》對奴隸制進行了認可,更多人認為一下子給幾十萬黑奴自由對社會衝擊太大,既不實際也不安全。但他始終堅持,「人類都是由萬能的上帝所創造的,與其關懷下的萬物一樣,生而平等,並都可以享受自由。」他的平等主義成為美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道德的資本主義


在所有對富蘭克林的批評中,認為他奉行金錢萬能、缺乏信仰和深刻思想的佔了大多數。的確,在《窮理查德年鑒》中,富蘭克林把金錢的重要性看得無與倫比。他說「世上只有金錢可以甜過蜜糖」,「錢包輕,心情重;錢包空,霉氣重」,「人窮樣樣缺」。但在追求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富蘭克林一直教導要完善自我,勤奮節儉,腳踏實地,食不過飽,飲不過量。他的著名的「13條美德」包括:節慾、沉默、有序、決心、節儉、勤奮、真誠、公正、節制、清潔、平靜、純潔、謙卑。年鑒中的大量格言都和這些美德相關,例如「勤奮自有福,不用上天賜」,「懶散是最大的揮霍」,「勞動使人光彩,懶惰使人生鏽」,「細心花銷,可養百家」,「毫微之損,毫微之獲,不可放過」。


在年鑒前言「致富之路」中,富蘭克林說人生的目的是利用世俗方式追逐名利的成功,但是,致富的目的則是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因為它可以提高社會福利,完善社會道德。他堅持「不要出賣道德去買財富,也不要出賣自由買權力」,「如果你損害良心,良心就會向你報復」,「只要怕幹壞事,別的就都不用怕了」,「貪心和幸福永不會碰面,它們又怎能成為熟人?」

文明尋思錄:從富蘭克林看美國的「根文明」



富蘭克林式的資本主義,是有道德約束的資本主義。他有強烈的道德觀,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校訓就是「法無德不立」。他認為大學不應該培養那些只會讚美上帝或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學習的書獃子,而應該培養學生「造福人類、國家、朋友和家庭的志趣與能力」。


包容和妥協


在富蘭克林的時代,北美殖民地和歐洲宗主國、殖民地各州、各種信仰、各個階層之間,充滿了矛盾。凡涉及現實利益,分歧往往多過共識,且常常朝令夕改。富蘭克林在這個大變局中扮演了穩定器的作用。他富有前瞻性,1754年提出了第一個北美殖民地聯盟方案,但他不極端,即使方案通不過也不怨天尤人。因為他的公正和協調能力,他一直被殖民地各州公推為去英國和英王以及議會進行談判的代表。獨立戰爭爆發後,他又出使法國爭取援助。在當時的情況下,「獨立宣言只是宣布我們獨立,真正重要的是使宣言變成現實,而要達到這一點除非我們能夠獲得外國援助並與之結盟,否則殖民地的反抗事業幾乎沒有成功的希望。」他在法國和英國之間斡旋,最終將法國拖進了反英力量的序列。


富蘭克林是善於溝通的大師,他用周旋於各種關係的方式遊走於世界。他的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可能源於苦出身和在商界的打拚。從當印刷工開始,他就教育自己要避免武斷,要用謙遜的口氣來表達個人意見,比如不用「一定」、「無疑」這樣的詞,而是說「我想」、「我猜想」、「因為什麼理由,在我看來這件事好像是」等有探討和商量語氣的語句。他主張謙恭,說對上級謙恭是職責,對平輩謙恭是禮貌,對下級謙恭是高尚。他非常重視通過群體來使個人發揮更大的力量。他成立的「共讀社」每周五晚聚會,每個社員要輪流提交一兩篇有關道德、政治或自然哲學的論文,大家討論;每隔三個月要提交和誦讀本人的一篇作品,辯論要以誠懇的探求真理的精神為指導,而不是爭辯求勝。為了防止情緒過激,如果表達肯定意見和直接抗辯的時間過長,就會被宣布為非法並處以小額罰金。


有人指責富蘭克林「是一個妥協者而非一個有原則、具有英雄氣概的人」,艾薩克森就此評論說——「富蘭克林堅信,要謙卑地傾聽所有不同的觀點。對於他來說,這不僅是一個實用的優點,也是一種道德準則。它建立在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的原則之上。例如,在制憲會議期間,富蘭克林就願意對自己的一些觀點做出妥協,從而在最終產生了一部幾近完美的憲法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制憲會議中的代表都是那些死守自己立場不肯改變的鬥士,會議就無法取得這樣輝煌的成果。妥協也許不會造就偉大的英雄,但可以促成民主。」


一個人就是一塊文明的基石


無論在校園,在美國憲法中心,在醫院,在圖書館,都有富蘭克林的雕像,那梳得整整齊齊的捲髮,和智慧的大額頭。


他並非完人,艾薩克森的傳記說他是「有缺陷的偉人」。他有一個私生子,在巴黎出使期間有不止一個情人,在給情人的書信中有很多挑逗之詞。傳記並沒有為尊者諱,但也沒有因為這些缺陷否認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


他的一生,對美國意味著什麼呢?


艾薩克森說:「終其一生,富蘭克林一直通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為這部憲法所珍視的民主共和奠定堅實的基礎。當他還是個年輕的商人時,就教育自己的同伴要做品行高尚、勤奮、負責任的公民。隨後,富蘭克林又試圖讓他們加入各種各樣以互利和社會公益為目的的社團,如共讀社、圖書館、消防隊、互助巡邏隊和民團等。隨後,他又創建了不同的網路,從郵政服務到北美殖民地哲學會,建立各殖民地之間的聯繫,對一個興起的國家進行整合。最後,在18世紀50年代,富蘭克林又推動各殖民地通過聯合獲得力量,一起為形成國家認同而努力。」再往後,他又致力於新共和國法律文件的制定。

文明尋思錄:從富蘭克林看美國的「根文明」



《美國精神》一書則這樣評價——「富蘭克林將清教徒的美德和啟蒙運動的啟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並摒棄了清教的缺陷和啟蒙運動的狂熱」。他反對暴君,也反對暴亂。他多元而實用,隨和而包容,更像是科學中的愛迪生而不是牛頓,文學中的馬克·吐溫而不是莎士比亞。


文明的基石是什麼?不是不斷更迭的政治口號,而是讓政體與政治的正當性真正得以確立的那些準則,以及踐行準則的人格。是準則和人格共同造就文明的品格,造就「根的文明」。這種「根文明」在契約精神和法治的保障中,經由一代又一代人的創造性努力,得到延伸和發揚。


我所理解的富蘭克林,就是美國「根文明」上的一塊重要基石。他不相信人類的福祉可以是天上掉餡餅,「而是由平日里所獲得的小進步日積月累而成的」。他的價值觀的確簡單,沒有提過靈魂的莊嚴、原罪和上帝的神佑,而是一句話的信條,「幫助他人就是最好的侍奉上帝」。他喜歡可感知的世界,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但也毫不妥協地堅持那些對塑造新國家至關重要的準則,他從未向專制的權威妥協過。他是「權力和權利不是基於繼承,而是基於品質、道德和努力工作」這樣一種新秩序的化身。


當他去世後,當時最著名的詩人菲利普·弗瑞諾寫了一首悼念的詩,其中有這樣的詩句:


帝王們垮了一批換一批,


尋找繼承者很容易;


舉世無雙的富蘭克林啊!


很少人能指望比得上您;


您橫掃了暴君的威風,


使九天的怒雷迴避!


(鄭土生 譯)


文明的力量,才是本源和終極的力量。讓政體得以成立的憲法準則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畢生去踐行準則的人——一個這樣的人就是一塊文明的基石。


預告:下周一將刊出《文明尋思錄(下):中國的「根文明」在哪裡?》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朔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地緣政治緊張之時,音樂把亞洲青年團結起來
傅園慧用的「洪荒之力」,我們還是少用點吧!
汪建:自信精彩120年,好好活著是硬道理
相愛相殺之走進新時代
在天災人禍面前,墨子告訴我們的事兒

TAG:秦朔朋友圈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華夏文明在中亞為何不敵伊斯蘭文明?(深度好文)
張玉: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
羅馬文明:帝國的影子
世界古代文明——瑪雅文明
瑪斯瑪文明:馬可華茲高原上的幻影古文明
美麗的巴比倫:古代文明裡的一顆明珠
蘇美爾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四)藤枝投稿
為什麼說古巴比倫文明可以秒殺中華文明?
蘇美爾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二)藤枝投稿
蘇美爾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三)藤枝投稿
蘇美爾文明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一)藤枝投稿
在撒丁島探索史前文明: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努拉吉」
楊國楨:如何書寫中國海洋文明
萬古之謎:蘇美爾文明與中華文明這麼像?還都是黃種人
世界古代文明——華夏文明
MU文明:一種曾經輝煌的古文明,卻和瑪雅文明一樣淹沒於大海!
瑪雅文明也焚書坑儒?瑪雅文明古籍為何被燒毀?
劉小楓:歷史哲學與中國文明的思想負擔
《文明6》推出黑人文明 尼羅河女王稱霸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