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芮:正確對待「捨棄今生」
學員之聲
我根本就看不到人生最大的現實,還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裡。世間一切,不論家產多大地位多高,在死亡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死亡才是人生最大的現實。
「捨棄今生」,是要捨棄對現世的貪著。唯有將念死之心真正提起,對現世的貪著才會減少。因為如果把世間當作久居之地,便會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生活所需,就會專求現世之樂。
修學兩年多了,直到現在,我依舊會希求現世之樂,不斷為追求學業的成就,追求更安穩的生活而努力,把學佛僅僅當作生活的點綴。所以,當我今年遇到強大的對境時,就把修學放在腦後了。
這種浮光掠影式的修學讓我很難生起慈悲心,常常與家裡師兄對立。實際上,我根本就看不到人生最大的現實,還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裡。世間的一切,不論家產多大,地位多高,在死亡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死亡才是人生最大的現實。
周一上午匆匆趕到蓮花堂,當看到師兄的家屬躺在冰冷的房間時,死亡這個最大的現實又一次在我面前示現。師兄的家屬因為腦血管瘤爆裂,從病發到往生只有不到半天時間,一個人就這樣沒了,真是「人住死緣內,如燈在風中」。讓我不得不正視現實,正視世間和自身潛在的威脅。
當我還在安排明天,規划下周,甚至計劃明年的時候,死神無時無刻不在身邊。哪又有什麼可貪著的呢?「捨棄今生」不是要捨棄環境,捨棄工作,捨棄家人,而是要捨棄對這些外在事物的貪著,這是要花力氣、花時間的。
凡夫只能被業力主宰,由往昔所造善惡業力及臨終一念推動我們前去受生。臨終助念是通過念誦佛號,引導臨終者提起並保持善念。而我這一生中,假如只被貪心、嗔心圍繞,臨終時即使有師兄助念,也是生不起善念的,只能隨業流轉,墮落下去。美滿生活是虛幻不實的,人的心念時時在變,真的不必糾結於每日瑣事。
世間之事,在死亡面前,都成了瑣事。一個項目談得成或談不成,取決於多個條件;學區房買得上或買不上,也取決於多個條件;孩子成才或不成才,也不是以考了多少分,學了多少技能來衡量。這些真的不必去糾結。
當死亡來臨,當一切都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該怎麼辦?聽第一遍《心匙》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哭了。是害怕?是擔心?還是懊悔?還是其他什麼情緒?我說不清楚。聽第五遍的時候,我又哭了,這次的哭是居安思危,是因為珍惜。
早上離家時想,假如今天是最後一天,我可能回不來,那麼我一定開始接納父母,開始看著媽媽的眼睛說話,而不是像以前一樣,有一搭沒一搭地敷衍;我會認真聽家裡師兄的抱怨,看能不能幫他解決工作中的難題;上周六家裡師兄參加完導師的見面會很歡喜,可這兩天他又說:「像個機器一樣的工作,有什麼意義呢?」我買了一本《沒事兒別隨便思考人生》送給他,希望鬼腳七這個典型的IT男能契合他的頻道。
於是不得不再次想到:想要好死,想要被助念,得有善緣,需要至親的人深信佛法,不然一切都是徒勞。以前做家務時,覺得是完成任務。現在做家務時,深切感覺到這是責任。洒掃也是修行,是消業障。希望我的改變能帶給家人歡喜。以前我討厭做家務,總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寶貴,要忙很多事情,其實是強大我執的表現,是重要感和主宰欲的體現。這幾天我樂於去做飯、去打掃、去整理玩具,整個過程也不覺得是浪費時間,反而很輕鬆。假如今天是最後一天,起碼我留給家人一個笑容和溫馨的環境。
所以,「捨棄今生」不是要消極地逃離,而是積極地去改善。改善內心,改善環境。凈化自己,也凈化環境。這種凈化就是依照五戒十善的標準去修善法,同時不斷調整心行,把有所得的心調整成不執著於結果的心。
比如助念,我的初發心是積累福德。調整心行後,現在的發心是送師兄一程,把自利的心轉化為利他的心。這樣我就覺得不累,而且無論結果如何,都很圓滿,很歡喜。
導師說:修行不是為了成就客觀結果,而是完成心念的轉化。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會把時間放在自己認為最重要、最喜歡的事情上。所謂的沒時間,蘊含著一種取捨。
下周我要回山東參加婚禮,家裡師兄也想藉此機會請個年假,好好休息一下。我想,這是向全家人傳播佛法的好機會,就計劃請幾個念佛機,送給90多歲的姥姥和70多歲的姑媽。以前總覺得我沒有生在一個佛教家庭,家人沒有信仰,是多麼不幸。可如今我已經修學兩年了,又為家人生命品質的改善做過什麼呢?除了指指點點,我為他們積累了哪些福德呢?所以,我要成為家人的善緣,成為那盞點亮別人的心燈。
這兩天在給女兒講一個有趣的繪本,名字是《世界上最大的房子》。講的是一隻小蝸牛把自己的房子變成蛋糕一樣大,後來因為馱不動而無法動彈,最終餓死的故事。閨女聽得哈哈大笑,特別開心。可我每次講完,心裡都想著自己的可悲,也希望閨女將來不要變成這只可憐的蝸牛。導師說:「世人忙來忙去,就像為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子進行裝修。」這個繪本真的就和導師說得一樣啊。世間一切的成就如同泡沫那樣,再大也會破滅,也不值得貪戀。依教奉行、積集善業才是最重要的事。
想到生死關頭,一切親友都無法相助,對家人、財富的貪著之心自然就少了不少,以前捨不得送出去的玩具、衣物,也沒什麼值得貪戀的了。
念死是為修行服務的,是為生起出離心、為解脫服務的。且不說往昔的無盡生死中,我造作的許多惡道之因尚未懺凈,就在當下,我也造作了很多惡道之因啊。同時也未具足往生善趣的因緣,確實該怖畏死亡。所以我決定每天都聽《心匙》來強化念死的心行。
「心執不死者,乃一切衰損之門;念死者,乃一切圓滿之門。」
死亡是不知什麼時候就會來登門造訪的不速之客。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願師兄們珍惜暇滿人身,精勤修學,阿彌陀佛!
更多分享 · 法寶結緣
微信 · xiyuanyaji





TAG:菩提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