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對待逐漸疏遠的朋友
文/針影
來源:知乎
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跟所謂的朋友根本就不是同一類人,只是因為在某個時刻,我們出現在同一間教室,在某個時間點,我們需要有人陪我們一起吃飯喝酒逛街擼串買衣服,而恰好他們也有這個需求,所以我們各取所需,天天在一起,這樣自然讓我們誤以為彼此走的很近,而其實我們只是空間上近而已。
而不是因為你喜歡攝影寫影評愛畫畫,我喜歡攝影健身愛旅行,我們興趣相仿,雖然我不喜歡畫畫,但是我卻崇拜你畫得很好,而你羨慕我逍遙自在獨自旅行,我們彼此欣賞,惺惺相惜?
這種空間上的近,一度讓我誤以為是情感上的近,後來越來越多的朋友漸漸不再聯繫,我才明白過來,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個陪自己喝酒擼串上課逛街的人,我們只是不想自己吃飯獨座一桌時別人投來的異樣眼神讓自己尷尬,我們只是不想自己一個人買衣服時,店員問:先生/女士您自己一個人來嗎?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朋友」,懷著自私的心理幾個不同的人彼此各取所需,組成了所謂的好朋友,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尷尬窘迫的境地。
當然,我們從沒有意識到自己這種自私的心理,我們覺得這就是自然而然、毫不刻意的過程,我們把它理解為,我們都是同學,所以我們一起吃飯逛街喝酒擼串買衣服,我們天天在一起,所以我們是朋友。因此,多數人對「朋友」的定義就是朝夕相處,如影隨形。
這樣一來,一旦失去空間的約束,這種因為空間上的近而形成的連接關係就會土崩瓦解,「好朋友」就漸漸離去,比如說畢業了,大家天南海北,天各一方,那麼彼此對對方的需求就幾乎減少到零,你再也不能陪我吃飯買衣服了,我也不傷心,我只要再找一個人陪我吃飯就可以了,所以彼此的關聯就大幅度減少,疏遠由此產生。
其外在表現為,我們線下天天在一起,一旦放假或者畢業了,我們在線上就很少聊天,又或者我們線上聊天的時候,常常擔心沒有共同的話題而陷入冷場的尷尬境地又或者是自己不想聊了,但擔心不知道怎麼中斷話題。
而事實上,真正的好朋友並不擔心這種情況。真正的好朋友,想聊就聊,不想聊就中斷對話,玩起間歇性失蹤,等到哪天想起來,再回復,或者是,即便不回復,也不會尷尬,這種才是關係長久的基礎,這樣我就不用擔心,找你聊天的時候,還要再去找一個借口來中斷聊天,這樣一來,我才能毫無壓力的隨時和你聯絡感情。
而彼此要達到這種情況的,必然不是依靠平時一起上課吃飯逛街就能獲得的,你們本來就是不同的人,只是學校把你們聚在了同一個地方,這種依靠空間上的近,製造情感上的近的假象,只會讓我們陷入線上不聊天或者聊天怕陷入冷場又或者是不知道怎麼該中斷聊天的尷尬境地。
《gone girl》里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就可以很好的用來概括這種關係,即用形式上的在一起,迴避真正的在一起。
所以對待那些漸漸離去的朋友,我的觀點是,順其自然,因為你們本就不是同一類人,我們要做的是,保持有趣,去認識和自己相同的人。




TAG:思想聚焦 |
※致漸行漸遠的朋友
※那些因為借錢而漸行漸遠的朋友
※母女,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朋友圈
※真正的朋友:淡淡交,慢慢處
※說好永遠陪你的朋友,現在還在嗎
※怎么和朋友相处
※遺憾的是,朋友們漸漸變成了網友
※致生命中漸行漸遠的朋友們
※朋友,不在遠近,只在真心
※習近平對「那麼遠,這麼近」的朋友說了啥
※男朋友為什麼會對你越來越冷淡?
※真正的朋友:淡淡交,慢慢處!
※哪一瞬間會突然激發你對男朋友的保護欲?
※和女朋友冷戰,怎麼去解決
※去英國之後,會和國內的朋友漸漸疏遠嗎
※?朋友,不在遠近,只在真心
※朋友,淡淡交,慢慢處,才能長久
※這就是真朋友和假朋友的區別
※狗狗永遠是你不離不棄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