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飛機怕小鳥 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飛機怕小鳥 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飛機怕小鳥 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咚,空曠的停機坪上一聲巨響,煤氣炮在規定時間內又發射了一次,這個固定在機場周圍的驅鳥裝置,電磁閥會定時點火、爆燃。

對於初來乍到的小鳥,煤氣炮可謂威力無比,但常在機場附近活動的鳥類早已熟悉了這個「只會嚇唬的傢伙」,驅鳥更多的時候還要靠驅鳥人的巡邏。


遠處航線上一群飛鳥掠過。付順抓上一把子彈,翻上1.5米高的卡車護攔,卸下彈倉,裝彈,重新組裝,調整發射角度,按下啟動按鈕,6發炮彈應聲爆炸在指定位置,雲雀逃離了航線。


多年與鳥鬥智斗勇的經驗讓付順熟知了鳥類的習性。烏鴉「脾氣拗」不能強行驅離;老鷹會因為顯示空中霸主地位而主動撞向飛機;鴿子和人最親近,要靠近它們需要不斷變化外形。


為了避免鳥撞飛機,從1912年第一起事故發生,人類就一直在努力,可隨著航空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鳥擊事件發生了。

在航空業發展初期,人們並不需要用槍炮來驅鳥,那時候飛機飛行速度慢,雜訊大,很多鳥類有能力躲避。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飛機的體積、飛行速度迅速提高,噪音降低,使鳥類已經無法警覺和躲避高速飛行的飛機。僅在民航方面全世界每年發生鳥擊飛機事件就有幾千起,國際航空聯合會已把鳥擊災害定為A級航空災難。


絕大多數鳥類都有體形小、質量輕的特徵,因而鳥擊的破壞主要來自飛行器的速度而非鳥類本身的質量。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人造飛行器的速度不斷提高,一些戰鬥機的速度可以達到十數倍音速,根據動量定理,一隻0.45公斤的鳥與時速80公里的飛機相撞,會產生1500牛頓的力,與時速960公里的飛機相撞,會產生21.6萬牛頓的力,高速運動使得鳥擊的破壞力達到驚人的程度。鳥擊對飛行器的破壞與撞擊的位置有著密切的關係,導致嚴重破壞的撞擊多集中在導航系統和動力系統兩方面。


那麼怎樣才能既保護鳥類又保證飛機的飛行安全呢?



飛機怕小鳥 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人們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1997年,首都機場從美國引進了當時國外應用較廣的「驅鳥王」,聽到同類鳥的哀鳴或天敵的叫聲,很多鳥兒會選擇「逃避」。


「這種聲音驅鳥的辦法在美國效果很好,可在首都機場上空播放時卻沒什麼用。」飛行區鳥擊防範主管黃建軍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仍然顯得有些焦慮。


原來,晶元里存儲的都是些洋鳥的聲音,可中國鳥聽不懂「外語」。首都機場周邊,主要出現的鳥類為遷徙鳥類,如鴨雁類、鷺類鳥,長年留在機場周邊的鳥類有麻雀、鴿子、喜鵲、烏鴉。根據這個特點,工作人員又重新錄製了一些聲音,才達到預期效果。


像這樣利用聲音的方法如今已普遍應用於驅鳥中,除此之外,機場驅鳥的妙招可謂五花八門。


一個獵鷹形狀的遙控飛行器成了溫哥華國際機場上空的驅鳥員。在此基礎上,一些機場開始馴養猛禽以達到驅逐小鳥的目的。

首都機場作為國內第一家使用激光碟機鳥技術的民用機場,在草坪內使用發出綠光的激光手電筒,造成鳥類的緊張、不適,從而達到使鳥類遠離機場的效果。


至此,聲音恐嚇、視覺刺激,各種新式「武器」已悉數登場,鳥兒來了就趕走它,但很快又會飛來新的鳥兒,它們在這裡戀愛、安家、生子,即便被驅逐得流離失所,也還是會重新來過。為什麼它們這麼留戀機場寬敞的草坪?


這其中包括一個重要的食物鏈,草地是鳥兒的食物來源,一些小蟲吸引了小鳥,小鳥又引來了猛禽。


首都機場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定期對機場周邊8公里範圍內鳥類活動情況進行科技調研,通過掌握主要危險鳥種的習性,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

針對冬季首都機場附近主要出沒鷹、隼等猛禽,工作人員給一些小型鳥穿上由細線製成的「背心」,當猛禽撲向小鳥時就會被纏住,而後被工作人員拿到安全區放生。


此外,人們還嘗試在機場周圍豎起防護網、剪低草坪、掩蓋水源甚至幫鳥兒搬家。紐西蘭人將菌類和草結合,食草鳥吃過這種草後會感到不適,然後就再也不肯吃一口了。浦東機場在其東北11千米外的九段沙進行了種青引鳥工程——在九段沙種植90公頃蘆葦、互花米草等植物,以期能夠通過該島嶼適宜的鳥類活動環境,改變鳥類的遷徙路線,吸引鳥類進入該區域活動。


「減少鳥害發生還需要立法保護。」首都機場股份公司飛行區管理部鳥擊防範業務經理曹亞敬強調,首都機場凈空保護區域內禁止放養影響飛行安全鳥類動物的規定,已經納入北京市政府立法計劃,目前正在調研中。


消滅盲區


人們想盡辦法驅鳥,但效果實在讓人頭痛。本地的留鳥,往返的候鳥,過路的飛鳥,各種鳥類的習性差別巨大,單一的驅鳥手段很難對付所有情況,遇到喜歡黑夜出沒的貓頭鷹、蝙蝠更是麻煩。


怎樣才能在更廣的範圍內對鳥類的飛行、遷徙進行了解和監測,一直是民航總局航空安全技術中心的工程師們研究的方向,他們試圖找出一種彌補人們在黃昏、夜晚、霧霾等可視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監測鳥情的方法。


工程師張潔的電腦背景被一隻身長30厘米的黃葦佔據著。這種上體黃褐色的小傢伙喜歡水道邊的濃密蘆葦叢,很多攝影愛好者為了捕捉這個「水上舞蹈家」的風姿都會去沙河水庫,而那兒正是「鳥擊雷達探測系統」的外場實驗地。


春天的沙河水庫鳥類活動越來越頻繁,它們白天出去覓食,黃昏時便會陸續回巢,暮色中鳥兒們並沒有發現正在跟蹤它們的海事雷達。


一群自西向東飛行的候鳥恰好被雷達捕獲。鳥群的飛行軌跡、飛行速度及鳥擊危險區域迅速掌握在科研人員手中。


至此,這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民航總局航空安全技術中心合作研製的「鳥擊雷達探測系統」完成了長達一年的外場實驗。它可以在更廣大的空域里識別鳥類而不僅局限於觀察人員目視監測,還可以計算出鳥類的飛行方向和速度,從而幫助工作人員及早採取措施,避免鳥撞飛機事件的發生。


其實,外國科學家早有利用雷達系統監測鳥情的嘗試。1998年美國Geo-Marine公司鳥類研究實驗室開發了鳥類危險諮詢系統,該系統基於美國氣象雷達網,可以監控和預報美國48個州的鳥類活動,實時地將雷達數據轉變為鳥情信息。


但是,由於大多數氣象雷達距離機場太遠,還會受角度的限制而無法探測到機場上方低空飛行的鳥類,用它們檢測機場上空的孤鳥就像是在用「大炮」打蚊子。


而我國目前的「鳥擊雷達探測系統」,主要針對的是機場附近鳥情探測,對於機場鳥害防治有極強的針對性,猶如一把高精度的「狙擊步槍」。


隨著信息網路技術的進步,人們正努力將「狙擊步槍」和「大炮」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強大的鳥情資料庫,實時共享鳥類活動信息。


「如果探鳥雷達能將獲得的信息傳遞到飛機上,飛行員就會及時規避,從而降低鳥擊風險;同時還能把鳥情快速傳遞給驅鳥人或通過網路直接與各種驅鳥設備相連。」張潔和她的同事們這樣規劃著探鳥雷達的發展方向。


100多年前才飛上藍天的人類,正努力與一億五千萬年前就已經在空中飛翔的鳥兒共享同一片天空。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AOPA云:陳秋迪)


AOPA雲-為航空而生www.aopayun.com更多資訊、精彩視頻,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opayun(長按可複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OPA雲 的精彩文章:

航空科普之航模小知識
少女環飛夢:當別人在論顏值的時候,她已挑戰在雲端
飛行員的夢魘:飛行錯覺
翼裝飛行——滿足你想要的自由
航模知識十問答系列四

TAG:AOPA雲 |

您可能感興趣

既然飛機怕撒幣,為什麼不給發動機加個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