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葛仙師研製百草油 歷經千年不衰

葛仙師研製百草油 歷經千年不衰

自秦至清,廣東惠州羅浮山地區一直是皇家的御用藥園。宋代,開闢於羅浮山沖虛觀旁的「洞天葯市」為當時中國之最,該葯市綿延數里,集市者過萬,相當熱鬧。其中,我國東晉著名的化學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羅浮山煉就的「百草藥油」,對嶺南瘟病時疫、癘瘴之氣以及寒熱身痛、無名腫毒等嶺南常見疾患有神奇療效,成為羅浮山一寶。


值得關注的是,葛洪的百草油處方研製出來後,傳承了1600多年,成為了惠州首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羅浮山百草油的傳承發展,被譽為見證和承載了廣東醫藥的起源、發展和創新,是廣東醫藥的始祖代表。


據史料記載,羅浮山百草油的歷史淵源與羅浮山百草文化是密切相關的,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我國東晉著名的化學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尋覓千山萬水,最終在羅浮山福地結廬隱居,修道煉丹,著書立說,並行醫濟世。

羅浮山百草油原方出自葛洪之手,名承「神農嘗百草」之意而定,民間有「遠古神農嘗百草,東晉葛洪煉藥油」之說。相傳葛洪採集羅浮山百草,苦煉九轉金丹,丹尚未成之際,煉得一種翠綠色液體,葛洪稱之為「百草藥油」,這就是羅浮山百草油的前生。

葛仙師研製百草油 歷經千年不衰



道家在煉製並傳承羅浮山百草油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葛洪的「百草藥油」處方研製出來後,千百年來由羅浮山道士口口相授,秘傳下來,其製作工藝未有詳細記載。直至明代,羅浮山黃龍觀道士陳伯輝在前輩古方的基礎上,配方及工藝進行發掘整理,前後耗費了20年,利用羅浮山地區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終於煉就了功效奇特、藥性平和、內服外用俱佳的「羅浮山百草油」。


這點,《廣東省志·宗教志》有明顯記載:「黃龍觀道士陳伯輝創製百草油。」


可惜的是,20世紀初期,羅浮山百草油處方和製作工藝因戰亂流落民間。據資料記載,由於戰亂頻繁,秘方曾幾經失傳,好在羅浮山人與歷代「葯仙」心有靈犀,秘方每每能失而復得。根據地方志記載,抗戰時期曾傳頌一個悲壯的故事:當地一位羅浮山百草油傳人,為保住秘方不被日本人搶掠而光榮獻身。


失傳而沒有絕傳,很大程度得益於羅浮山百草油的功效。自明清以來,「羅浮山——百草油,居家出遊——好東西……」「百草精華——百草油,百姓良藥——百姓求」等民謠,在嶺南大地上廣為傳頌,一直流傳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羅浮山下的「赤腳醫生」葉國經,收集了羅浮山百草油了秘方,並結合羅浮山老道士和老葯農的方子,理清淵源、確認藥材,延續了羅浮山百草油的製作技藝。羅浮山百草油一直採用傳統的煉製方法,由68味中草藥精鍊提取的百草精和11種植物精油配製而成,製作工序多達72道。2011年,羅浮山「百草油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天天談 的精彩文章:

黑龍避難化身為人打工 為啥只有龐財主雇得起
「破四舊」將神像全扔到河裡 結果神像自動返回大殿
老人說他就是借了仙家的力量 醫治好母親的「癔病」
女子自稱「開天眼」 以消災為名騙去老人五千元
在我們這道觀沒有人可以平白享受供養 大家都有事做

TAG:道教天天談 |

您可能感興趣

《天樞上相諸葛仙師啟化真經》里的正道人間,一個年輕修道人心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