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反案:寧王之反大勢所趨
小編有話說:
漢初分封天下,後經翦除功臣和諸呂之亂,從此不再封異姓為王,只保留劉姓諸王。但王權分化,諸王各有封地,各有一套自己的朝廷建制,後來便有八王之亂。以史為鑒,後代帝王平衡了皇族中的榮寵與權力。明初,朱元璋重啟封建制,大封朱姓子弟,以牽制地方軍權。幾代寧王與皇帝博弈,最終在朱宸濠時代爆發。事實上,寧王朱宸濠的「反」雖和他本人多年的謀劃分不開,但其時明朝廷的政策、太監的專權,包括明武宗的縱容和包庇,都促使了他一步步堅定反心,走上反路。當然,平定寧王叛亂,是明史上一件大事,更是王陽明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小編選取《聖者為王——王陽明的超凡之路》的一小段,展現寧王之反的大勢所趨。
寧王朱宸濠謀反實在不是他一時的衝動,而是在朱元璋時代就已經種下的禍根,後來經過幾代人的發酵,終於釀成難以收拾的局面。
朱元璋像
第一代寧王名叫朱權,他是朱元璋分封的二十餘王中的一個,是其第十七子。寧王的封國本來在大寧,那裡本是塞外重地,東接遼東、西接宣府,是明初在北方的一處重鎮。
寧王麾下有精兵數萬人,兵車數千乘,還有驍勇的蒙古朵顏三衛騎兵也隸屬其麾下。寧王的實力自然不可小覷,他還曾一度與其他諸王受命討伐蒙元殘部,並以善謀著稱。
「靖難之役」起,朱棣為了能使寧王部為己所用,便用計挾持了朱權。為了安撫這位小弟,朱棣許諾事成之後與之平分天下。可是待朱棣成功以後,他又鑒於藩王尾大不掉的事實,不僅沒有兌現承諾,反而遷朱權至南昌,處處予以限制,並加以嚴密監視。
明成祖朱棣
朱權本是個文武全才,他對於四哥的不滿,後來多半被他長期的文藝消遣所化解,所以這個朱權竟一口氣活到了百歲高齡。經過朱奠培、朱覲鈞兩代,三傳就到了新一代的寧王朱宸濠。
由於受加強中央集權政策的影響,寧王的許可權及勢力不斷被壓縮,寧王本人的活動也受到諸多限制,這都是朱宸濠對朝廷產生不滿的因由。
宸濠是正德的叔伯輩,所以他根本不會把正德放在眼中。他生於成化十三年,弘治九年繼承王位,其人善以文行自飾,外表很能迷惑人。他從小長於文學,自命不凡,所以為人也就愈加不安分。加上正德的種種荒誕表現,更令他覺得有機可乘,就像當初的安化郡王那樣。
正德初年,朱宸濠竭力與劉瑾結納。他還常發動南昌諸生吹捧自己的孝行,令有司上奏朝廷予以表彰,以張聲譽。
正是在劉瑾的幫助下,寧王府恢復了天順時期被削去的王府護衛,但待到劉瑾死後,護衛又被奪去。朱宸濠要圖大事,就離不開軍隊,所以他不惜花費重金,買通了兵部尚書陸完及正德的親信錢寧等人,得以重新恢復王府護衛。
安成舉人劉養正是宸濠的黨羽,素有文名,他屈致鼓眾,株連富民,朘剝財產,縱大賊閔廿四、凌十一等四齣劫掠,以幫助主子籌集起家經費。還有退休在籍的都御史李士實,也是朱宸濠的親信謀士。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寧王
上清山的江湖術士李自然、李日芬二人,如蟻附膻,投宸濠所好,經常諛贊他具有雍容豁達的帝王風度,不愧天人之表,功業無可限量,這讓朱宸濠更加得意和自負。後來李自然、李日芬二人為了鼓動宸濠,還編造說南昌城東南有天子氣(這類記載正史上非常多,所以很能蠱惑人心),還說什麼天意昭垂、機不可失,這些都令朱宸濠日生蠢蠢欲動之心。
正德一直無子,宸濠便試圖陰入自己的第二子為武宗後,事情敗露以後,由於宸濠花重金買通了正德的左右,結果朝廷只是給了他很輕的處罰;這令宸濠愈加放肆,但其不軌之心已令路人皆看在眼中。
胡世寧畫像
於是胡世寧首揭寧王陰謀,他曾任江西副使,當是時,寧王宸濠驕橫有異志,眾人莫敢言,世寧憤甚。世寧也是一位幹才,他在江西緝捕盜賊的過程中,漸漸發覺江西的一大亂源便是寧王,因此才毅然挺身而出,他於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指出:「寧府威日張,不逞之徒群聚而導以非法,上下諸司承奉太過。數假火災奪民廛地,採辦擾旁郡,蹂籍遍窮鄉……」
王瓊代陸完做了兵部尚書以後,也已經料定宸濠必反,乃申軍律,督責撫臣修武備,以待不虞;而諸路戒嚴,捕盜甚急。包括守仁在江西的一些安排,也是王本兵刻意所籌劃。
當時凌十一系獄劫逃,王瓊責期必獲。宸濠眼看紙將包不住火,於是便加快了謀反的步伐。
宸濠為了掩人耳目,再次令諸生頌己賢孝,挾當道奏之。只是沒想到,事情卻弄巧成拙。
正德見了這道奏書,頗感奇怪,道:「保官好升,保寧王賢孝,欲何為耶?」
當時江彬方寵幸,太監張忠欲附江彬以傾錢寧,他見皇上這樣說,於是偷偷跟皇上說:「錢寧、臧賢交通寧王,其意未可測也。」
太監張銳起初也交通宸濠,後來他聽取了南昌人張儀之言,於是附張忠、江彬以自固。
御史熊蘭居南昌,素來仇視宸濠,身為朝廷主腦的少師楊廷和也想要革除寧王護衛,以絕後患。
這樣便使得正德下定了決心,要再次革除寧王護衛,於是皇帝便命太監韋霖到南昌傳旨。
就在這時,寧王在京的耳目覺察到形勢有變,便慫恿御史蕭淮上疏,指出只宜撥亂反正、而不宜令寧王來京謝罪。
對此,眾人出於各種居心也皆表贊同,如此正德即又派太監賴義、駙馬都尉崔元、都御史顏顧壽往諭寧王,想要將寧王的事當做家事來處理。
駙馬爺崔元等即將啟程,楊廷和又令兵部發兵觀變。王瓊認為此舉反而容易激變,於是道:「此事不可泄露。最近給事中孫懋易建議派兵控馭長江,以防備江西流賊東下。這道奏疏已經上了,但是留中日久,我覺得不如試著實行一下,備兵防賊的方法沒此舉再好的了。」在長江下游操練水師以擋住宸濠東下、北上的去路,倒不失為一條良計。
楊廷和默然,發兵之事遂不了了之。這個時候,宸濠在京搞刺探的耳目林華,聽聞到各種不利於寧王的消息,於是連夜向南昌告急。
事發突然,來不及一一核實消息,如此也便令宸濠最後不得不跟朝廷撕破了臉……
——以上內容選自明河在天《聖者為王——王陽明的超凡之路》(東方出版社)
更多精彩好書歡迎關注「東方文化觀察」 ,掃描下面微信二維碼驚喜等著






TAG:搜狐博客 |
※歷史趣聞:最荒誕的謀反案:皇叔因女兒和皇上通姦而造反
※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掌上明珠受皇婚嫁於功臣之後卻因為謀反案被殺
※李建成一手操縱的「楊文干造反案」為何最終不了了之?
※弘晈,怡親王允祥第四子,在乾隆朝曾參與謀反案,後養菊自保
※中資企業在美髮起針對中國光伏「雙反案」
※皇太極利用謀反案,一石三鳥
※京城公子哥死於車禍引發謀反案,皇帝一怒之下斬殺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