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印會河先生批註三種汗

印會河先生批註三種汗



中醫書友會第104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如能把熱、自、盜三種汗道理弄清,則汗出治法思過半矣。編輯/盒子)



清熱化濕法治療汗症


作者/徐遠、印會河




【病例】患者夏某,男,23歲。



常有夜間「盜汗」,身熱汗出,需更換衣服、枕巾等物1-2次,嚴重影響睡眠。便溏,余無特殊不適,患者形體、精神狀態等無特殊。舌紅、苔根微黃,脈細,掌熱。




【辨證】濕熱內盛



【立法】清熱化濕




【處方】知母12g,黃柏15g,滑石15g,生薏苡仁30g,梔子10g,龍膽草10g,首烏藤30g,煅龍牡30g,合歡皮15g,青蒿15g,地骨皮15g,灶心土120g(煎湯代水)。



患者服藥7劑後訴汗出減少,夜間已不用換衣物。




【跟師體會】




1.患者服藥數劑,從每晚換2次衣物到不用換衣物,療效顯著。一般醫生常將夜間出汗歸結為陰虛盜汗,採用養陰之劑調之。而對於本例患者,印老則抓住其「熱象」,如身熱汗出,舌紅、苔黃、掌熱等,重點在清熱。所用知母、黃柏、梔子、龍膽草皆為苦寒清熱之品,古人有注「陽加於陰謂之汗」,陽熱鼓動陰液外出而為汗。熱清,則汗可止;青蒿、地骨皮皆為清虛熱之品,生薏苡仁、滑石祛濕濁;煅龍牡、灶心土收斂止汗,且患者大便稀溏,此二葯又能止瀉,可謂一舉兩得;配以首烏藤、合歡皮利眠。諸葯合用,使患者汗出減少,睡眠好轉,大便成形。後印老曾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味,為患者調和營衛斂汗而鞏固療效。




2.此效案證實:滋陰之法非治療夜間出汗之必須,應辨證分析,抓准主症。另外,有濕熱內蘊者先宜清熱利濕,使「邪熱」不能鼓動陰液外出而為汗,至熱象減除時又當調和其營衛,使氣血和暢,陰陽平衡。




3.若雖夜間出汗,然伴身冷、汗涼者,當為陽不守陰而出現的汗出,或者汗出兼有陽氣不足、不能固護,兼有「寒象」者,均應該益氣固表以止汗。




4.汗出兼有熱象者當分清虛熱、實熱(如陽明四大症之汗)、濕熱,總以清熱為核心,兼顧虛、實、濕,最後達到熱去汗止之目的。






  • 印老批註




汗出有三:




①熱汗:不但症有熱象,且汗出前身熱蒸蒸。熱汗主治方法,即以退熱為務,白虎湯固為去大熱大汗清氣熱之方,而丹皮、梔子、丹皮花粉,清血熱而斂汗,亦為常用之法。




②自汗:身冷惡風寒而同時出汗,這種汗與熱汗適成對待,為陽虛肌表不固水津流失的現象,故治宜益衛固表,如玉屏風、桂枝加黃芪等方。




③盜汗:晚間汗出(或)在睡夢中出的汗,有五心煩熱、舌紅苔黃脈數者,方為陰虛;若無陰(傷)癥狀,癥狀僅見盜汗,亦不能以陰虛論之,如神衰中亦常見盜汗則非陰虛,多為痰火內郁,慎不可以陰虛論之。




讀古人書貴在靈活,沒有表虛陽虛,就不應用桂枝、黃芪等固表溫陽之葯;沒有陰虛內熱,又何以能用生地黃、丹皮等涼血滋陰之品。如能把熱、自、盜三種汗道理弄清,則汗出治法思過半矣。總的來說,陽虛則外寒,外寒則不能攝汗,故惡風寒而汗;陰虛則內熱,內熱雖津虛血少而亦汗出,此汗多為夜間睡夢中出之,為陰虛;熱汗則不論其白天黑夜,均可熱迫汗出。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杏林薪傳——印會河理法方葯帶教錄》,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作者/徐遠、印會河編輯/盒子,校對/張術強。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靈蘭中醫App是在中醫書友會基礎上傾力打造的手機軟體。可實現精華文章分類查閱、專題匯總,臨床病歷收錄整理,快速復盤參考,並可搜索海量專業文獻,是中醫成長得力助手。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靈蘭中醫App1.2.1 版本更新啦!
劉渡舟: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收藏】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印會河:疏肝散結方治療前列腺增生
江南名醫印會河擅用「舒肝開肺湯」治療肝性腹脹,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