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太雷及其妻子、兒女們

張太雷及其妻子、兒女們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張太雷,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1898年6月17日,他誕生在常州西門外西倉街薛天興皮行的後院里,父親張亮採給他取名泰來,希望這個孩子能「否極泰來」。

張亮采是個文弱書生,常年寄居在身為小手工業者的岳父家,過得有些潦倒。後來,經人介紹,年近不惑的張亮采,帶著妻子和一雙年幼的兒女離鄉背井,來到江西萍鄉安源煤礦洗煤台謀了一個小職員的工作,依靠微薄的收入,勉強養家糊口。不幸的是,張亮采不久病故,留下孤兒寡母舉目無親,只能返回常州。為了生計,做母親的不得不拋下兒女去給大戶人家當傭工,年幼的張太雷姐弟倆只得住到了張氏祖墳的墳屋(供看墓人住的房子)里,相依為命,過著辛酸的日子。


9歲那年,在外祖父的幫助下,張太雷才進入西郊小學讀書。入學後,張太雷學習勤奮,尤愛算術和外文,每學期的成績均列全班第一。他的毛筆字臨摹趙體,書法也是全校學生中最突出的一個。課餘之時,張太雷還閱讀大量歷史書籍、名人傳記和文學作品,在同齡的小學生中是一位「飽學之士」。


1911年春,張太雷小學畢業,校長見他少年有志,十分喜愛,特意為他取學名張復(含有復興家業之意),並資助他考進常州府中學堂預科學習,1912年轉入該校本科,與瞿秋白同班,兩人遂成為最要好的朋友。


貧困的家庭生活,使張太雷自小就接近和同情勞動人民。進中學那年,正是辛亥革命發生的那一年,常州中學的一些老師當時已具有初步的民主愛國的革命思想,這些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少年張太雷。當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時,張太雷與瞿秋白等要好的同學歡呼雀躍,立即帶頭剪掉辮子,走上街頭,熱情地進行革命宣傳。

1915年春,張太雷因組織學生愛國運動,被學校除名。同年底,他考取了天津的北洋大學法政科。為了不增加家庭負擔,他一邊念書,一邊為《華北明星報》當英文翻譯。靠自己的努力,他不但維持了上學所需的費用,還為每年的寒暑假回家積攢好路費。


為了安慰和侍奉孤苦的母親,1918年春,張太雷與常州一個小康人家的侄女陸靜華結婚。陸靜華自小就失去父母,是在其叔父家長大的。婚後,張太雷繼續在北洋大學念書,以完成自己的學業,假期則回家與母親和妻子團聚。在家裡,他和妻子陸靜華一道操勞家務,什麼活都干,勞動之餘,還手把手地教妻子認字、寫字,鼓勵她趁年輕抓緊時間學習繪畫、刺繡、縫紉,以謀自立之本。在他的幫助下,陸靜華經過一番刻苦自學,從粗識幾個字到能寫信、讀報,後來還能閱讀古典文學書籍。


本來,張太雷可以利用所學謀得一份好差事,讓家人過上較為安逸的家庭生活。但是,風雲激蕩的歷史潮流改變了他的想法和人生。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在我國激起了巨大的反響,繼之而來的是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爆發時,張太雷作為天津的學生代表之一,來到北京和北京學生並肩戰鬥。這場愛國運動鍛煉了張太雷,革命潮流迅速把他推上了參加創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歷史舞台。他在給妻子的家書中,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說,俄國十月革命使他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他決定徹底拋棄過去個人「安家立業」的想法,決心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來拯救中國。他將自己的學名張復,按父親給他取的乳名「泰來」的諧音改為「太雷」——寓意響徹太空的春雷,震醒痴頑,驚醒世人,打擊強暴,改天換地。



1920年,共產國際派維經斯基一行到北京同李大釗等人會談,討論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張太雷擔任會談的英語翻譯。

1920年暑假,張太雷由北洋大學畢業後,就積極投身到創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活動中去。同年10月,他參加了李大釗創立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張太雷赴蘇聯伊爾庫茨克,在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任中國科書記。6月,他被指派為正在籌建中的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派往共產國際的第一個使者。在這次會議上,他代表中國共產黨首次莊嚴致詞,他提交大會的書面報告是研究中共早期歷史的珍貴文獻。他是少數見過列寧的中國共產黨人之一。與會期間,張太雷以無窮的精力、淵博的知識,贏得了各國共產黨人對他的尊重,被譽為「真正的國際主義者」。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宣告成立。張太雷於8月回國,擔任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鮑羅廷的助手和翻譯。


張太雷對影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國共合作有著特殊貢獻。他參與過中共領袖、共產國際代表、蘇俄使者同孫中山等國民黨要人的多次重要會談。作為孫中山指派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主要成員,他出色地完成了赴蘇俄考察任務,顯示出傑出的政治、外交才能。


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他曾在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中國革命問題》。他在《前鋒》《嚮導》《人民周刊》《中國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百餘篇論著,至今仍熠熠生輝,被李大釗稱讚為「學貫東西、才華出眾」。


張太雷還是中共第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屆中央委員,大革命時期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書記。

1927年4月,隨著北伐戰爭的順利發展,大革命重心由廣州向武漢轉移,張太雷調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當時叫湖北區委書記——筆者注),1927年7月成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五人常委成員,參加黨的八七會議,被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隨後,他受命冒險趕到福建上杭,向南昌起義部隊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同年11月,張太雷擔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根據黨中央的指示,與葉挺、葉劍英、楊殷、周文雍、惲代英、聶榮臻等人一道組織廣州起義。


12月11日凌晨4時,廣州起義爆發。當日,廣州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張太雷擔任代理主席(主席蘇兆征,未到職)。為了絞殺新生的革命政權,中外反動派聯合起來進攻廣州。29歲的張太雷親赴前線指揮戰鬥,在路上遭反撲的敵人伏擊,身中3彈,壯烈犧牲,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張太雷與原配夫人陸靜華生有一子二女:其子張一陽,在子女中年齡最小,生於1923年農曆冬至那一天。學識豐富的父親,以《易經》中「冬至一陽生」之語,為其取名一陽,乳名燧堂。長女張西屏、次女張西蕾。張太雷為革命捐軀時,長女8歲,次女6歲,幼子才4歲。

1927年農曆臘月,在接近年關的那一天,陸靜華接到從上海寄來的一封信,要她按信上的地址立即前往上海。幾天後,陸靜華由滬返回,坐在張老太太的病床上,婆媳二人抱頭痛哭。原來,要她去上海的那封信是中共中央機關寄來的。陸靜華到上海後,中共中央負責人告訴她張太雷犧牲的噩耗,並要她帶全家去蘇聯,路費由黨組織提供。但因為當時婆婆癱瘓在床,行動不便,她謝絕了黨組織這一安排。組織上給她一筆撫恤金,她就回常州了。當時白色恐怖日益嚴重,3個孩子尚幼小,她沒有對3個幼小的子女講他們的父親是如何為革命灑盡最後一滴熱血的,也不準孩子詢問他們父親的事,只是叮囑他們,如果有人問起父親,就說他早已在外病逝了。


後來,陸靜華與中共上海黨組織聯繫中斷,她堅強地照顧全家,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困苦中度過了漫長歲月。當孩子們陸續到達入學年齡時,陸靜華到處求人,千方百計將孩子送進學校。這3個子女,不愧為革命家張太雷的骨肉,他們一個個出類拔萃,每學期的學習成績都為全班前三名,按照校方規定被免除學費。等孩子們長大了,漸漸懂事後,陸靜華才告訴他們,他們的父親是一位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中國革命的共產黨人。


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張太雷的長女張西屏已從省立蘇州女子師範畢業,次女張西蕾正在蘇州女子師範高師部讀二年級,兒子張一陽從常州中學初中畢業。這些孩子在學校里廣泛閱讀各種進步書刊,逐漸了解了中國共產黨,也進一步理解了自己的父親為共產主義事業、為中國革命事業獻身的正義性。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他們都參加了各種抗日宣傳活動和傷兵救護工作。


1937年年底,常州淪陷,日軍進入常州大肆燒殺。陸靜華背著癱瘓的婆母,帶著3個子女連夜逃到常州南鄉避難,全家一貧如洗,生活難以維持。陸靜華聽說上海有共產黨組織在活動,便決定讓16歲的次女張西蕾去上海找共產党參加革命,參加抗日;長女張西屏留在常州找個職業,幫助養家;兒子張一陽去當學徒,以減輕家庭負擔。



1938年春,張西蕾隻身到了舉目無親的大上海,幾經周折,在同學羅伊和吳博的幫助下,總算幸運地找到了中共上海秘密組織。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已開始奔赴江南各敵後抗日戰場,上海黨組織正組織大批黨員、工人、學生,由上海慈善團體出面,以遣送難民回鄉為掩護,送他們去新四軍工作。張西蕾在黨組織帶領下,於1938年8月離開上海到達浙江溫州,然後從溫州步行20多天,穿過浙江省,於9月23日抵達新四軍軍部所在地——安徽涇縣雲嶺鎮,被分配在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女生隊學習。


在黨的教育下,張西蕾階級覺悟、革命覺悟不斷提高,在政治上迅速成長起來,於1938年12月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初春的一個早晨,教導總隊女生隊列隊出發,步行去雲嶺軍部聽報告。張西蕾和學員們剛剛在露天會場坐下,軍部一名幹部來找她,說首長要見她。於是張西蕾跟著他進了一間房子。經人介紹,張西蕾才知道屋裡的那幾位首長分別是周恩來、葉挺、項英和陳毅等。周恩來像慈父一般拉著張西蕾的手,對在座的人說:「她長得多像她父親啊!」接著,周恩來詳細詢問了張西蕾全家人的情況,並勉勵張西蕾說:「你已經是個共產黨員了,你要刻苦學習,努力為黨工作,繼承父親未竟的事業。」最後,周恩來當面交代陳毅,馬上派人去常州,把張西蕾在常州的親人全部接到軍部,然後送去延安。後來,張西蕾聽軍部一位同志告訴她,周恩來臨離開軍部時,特別囑咐項英,一俟張一陽到軍部就派人將他和張西蕾先行送到延安,讓他們在延安繼續上學,說等有機會再將他們送去蘇聯求學深造。


從雲嶺一回到蘇南茅山,陳毅就派人到敵占區常州城向陸靜華傳達上級的指示。陸靜華對黨的關懷十分感謝,認為現在黨很困難,不願意給黨增加負擔,就以老太太年邁多病,不能行動,她和大女兒西屏必須留在常州照顧為由懇切推辭。


張一陽則堅決要求去新四軍參加革命。陸靜華囑咐他到皖南後,要聽二姐的話,跟著二姐一起幹革命,張一陽一一答應。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他跟老祖母、母親以及大姐的永訣。


此後,張一陽經茅山到達雲嶺,找到了二姐張西蕾。張西蕾帶弟弟去見項英,項英讓張一陽跟張西蕾一道進教導總隊學習,說等過些時候軍部領導人去延安時,將他們帶去。


張一陽被編在教導總隊男生隊,當時年僅16歲,身體很弱,但無論是軍訓還是學習革命理論,他都刻苦認真。從教導總隊畢業時,他已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了。


1940年12月,國民黨反動派掀起了反共高潮,限令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必須於12月31日之前移至長江以北地區。


鑒於當時的嚴峻形勢,新四軍領導決定後方機關和女同志分批先行撤離皖南。張西蕾向組織要求,希望讓弟弟張一陽和她同行。張一陽知道後,特地請假從他所在的部隊駐地翻過雲嶺找到二姐。他對張西蕾說,自己長大了,不是小孩子了,而且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已能獨立工作和生活了,表示要跟自己的部隊一道行動,要二姐放心先走。說完便匆匆告別姐姐回部隊去了。



1941年1月上旬,張西蕾隨新四軍後方機關部分同志剛剛抵達蘇北鹽城,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便發生了。張西蕾日夜牽掛著弟弟和其他戰友。


不久,一些從皖南國民黨軍隊重重包圍圈中突圍出來的同志陸續到達蘇北,張西蕾從突圍出來的同志那裡獲悉,張一陽所在的部隊擔任掩護軍部機關的任務,經過敵我力量懸殊的激烈戰鬥,大部分指戰員都犧牲了,少數同志受傷後被俘。


1942年,有一位從江西上饒集中營逃出來的同志找到張西蕾,告訴她,張一陽在戰鬥中不幸被俘,在獄中同其他許多被俘的同志一起,與敵人展開英勇的鬥爭。在集中營非人的折磨下,身體虛弱的他染上了回歸熱病,高燒持續不退。此時,敵人已得知他是張太雷的兒子,特務一手拿著治療回歸熱的特效藥,一手拿著「悔過書」,對張一陽說:「只要你在『悔過書』上籤個名字,就立即給你打針,還送你去大醫院治療。」


面對生與死的嚴重考驗,處在高燒中的張一陽,輕蔑地看了一眼「悔過書」,把頭朝里一扭,根本不理睬特務那一套。特務幾次誘降,都遭到他怒目而視,最後敵人又以「斷水」來威逼他。張一陽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便把二姐送給他的那支鋼筆拔下筆尖,咬下手上的兩片指甲,包好後,交給身邊的這位同志,拜託他如果活著出去,一定要將它送給二姐做紀念,並要二姐替他報仇。第二天,年僅18歲的張一陽,帶著對敵人的滿腔仇恨停止了呼吸。


弟弟慘死獄中,張西蕾悲痛萬分,難以自抑。陳毅和劉少奇對張一陽的死十分痛惜,都來安慰張西蕾。劉少奇語重心長地對張西蕾說:要革命就會有犧牲,中國已經有成千上萬先烈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你們家已經有了兩代烈士,共產主義事業就是靠許多共產黨員前仆後繼地奮鬥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勉勵她化悲痛為力量,牢記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深仇大恨,為父輩開創的事業而奮鬥終身。


首長的勉勵,給張西蕾增添了力量,使她更加奮發努力投入到火熱的革命鬥爭中去。1942年,經組織特批,張西蕾與新四軍軍部參謀處偵察科科長馮伯華結為夫婦。



新中國成立後,陸靜華被推選為革命老根據地代表團的代表,於1950年去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幸福地見到了毛澤東。當年張一陽壯烈犧牲時,張西蕾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就一直沒有把弟弟犧牲的消息告訴家人。這次,毛澤東接見陸靜華,工作人員向毛澤東介紹陸靜華「他們家是兩代烈士」時,陸靜華這才知道自己的兒子早在8年前就為革命獻身了。後來,陸靜華當選為常州市、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常州市婦聯和軍烈屬協會的領導工作。


張太雷烈士的長女張西屏在黑夜漫漫的舊社會,在動蕩與驚恐中,默默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贍養老祖母和體衰多病的母親,任勞任怨地獻出自己的青春年華。解放後,張西屏參加教育工作,在常州市三中任教。1956年公私合營時,張西屏為了表達自己對黨的感情,主動動員丈夫謝舜臣將他開辦的恩源藥房及房產全部交公(謝舜臣於1957年春病逝),於1961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解放後,烈士的次女張西蕾先後在蘇州和南京從事教育工作。1956年成立化工部時,她隨丈夫馮伯華一道調到北京,擔任化工設計院黨委副書記。隨後,她主動放棄高級幹部的地位,到大學讀書,並獲取本科文憑。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在北京工作的張西蕾和馮伯華皆以「莫須有」的罪名遭到迫害,他們只得託人將住在他們家的老母親送回常州。


在常州,一些掌權的造反派提出,張西屏「是混入黨內的資本家老婆」,還有人說她父親張太雷領導的廣州起義是「左」傾盲動,她的母親陸靜華還協助安葬過瞿秋白的母親,而那時瞿秋白已被打成了叛徒。張西屏和陸靜華多次慘遭批鬥和迫害,致使她們終日心情沉重,精神恍惚,鬱鬱寡歡。


1968年6月23日晚上,陸靜華和張西屏無法繼續忍受人為的屈辱,於絕望中母女雙雙含恨自縊身亡,陸靜華終年70歲,張西屏年僅48歲。當時陸靜華、張西屏母女兩人被認為是自絕於人民、自絕於黨,因此無人敢出來料理她們的後事。


1968年6月下旬,正在被審查、批鬥的張西蕾雖得到母親和姐姐「不幸病故」的噩耗,但造反派不准她回常州料理母親和姐姐的後事。後來還是周恩來聞訊親自過問,電令江蘇省軍管會派員去常州,查明情況,料理後事。最後,造反派組織用20元錢買了一個骨灰盒,將陸靜華、張西屏母女草草埋葬。


1978年,陸靜華和張西屏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同年9月14日,陸靜華、張西屏母女骨灰安放儀式在常州市文化宮舉行。後來,她們的骨灰被存放在常州烈士陵園內。


在新的歷史時期,張西蕾的丈夫馮伯華出任化工部副部長,張西蕾任化工部科技局副局長、化工科技研究總院副院長,還連續擔任了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在講話中,代表黨中央第一次把張太雷的名字列入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的行列。接著,張太雷的文集和傳記也陸續出版。革命英烈在天之靈總算得到了安慰。



張太雷在短暫的人生中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即結髮妻子陸靜華及其子女已如上述。1925年春,在特殊的年代裡,張太雷與王一知結為秦晉之好。王一知,原名楊代誠,1901年出生於湖南芷江侗族一個封建家庭,1915年離家前往湖南桃源省立第二師範求學,與蔣冰之(丁玲)、王劍虹(瞿秋白愛人)是同窗好友,後進入中共創辦的上海貧民女校讀書。在那裡,她聆聽陳獨秀、陳望道、沈雁冰等知名人士的講課,思想不斷進步,一心嚮往革命,後經劉少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了張太雷革命事業的忠實伴侶。


1927年10月20日,王一知在上海為張太雷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張知春。孩子滿月時,張太雷高興地請來周恩來、鄧穎超夫婦,他們一邊小酌一邊談工作。第二天一早,張太雷便匆匆離開家門,而這竟然成了張太雷與妻兒的訣別。


12月上旬,王一知懷抱襁褓中的兒子到達香港,原計劃待廣州起義勝利結束後與張太雷在此團聚,沒想到起義的第二天,張太雷殞命沙場。王一知在精神上遭受了很大打擊。


1928年春,王一知回到上海,瞿秋白、周恩來、劉少奇常常來安慰她,幫助她重新振作精神,並安排她在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工作。後來,王一知在白區城市堅持秘密鬥爭長達10年之久。因白區工作危險,王一知就把孩子送回湖南老家。中共上海秘密組織給張太雷原配夫人陸靜華送救濟金的時候,詢問她是否願意撫養張知春。陸靜華表示張知春是張太雷的骨血,同意收留。但因時局動蕩,護送張知春去常州的交通員犧牲,所以張知春就沒有被送到陸靜華身邊,最後被人寄養在北平慈幼園。1938年初,周恩來通過線索,派人把張知春接到延安。1939年,張知春和一批中共高級領導幹部以及著名烈士的孩子一起被送到蘇聯國際兒童院。雖然在那批孩子里,張知春年齡最小,但他的漢語卻是最好的,而且很快便學會了四國語言。1945年高中畢業後,張知春考入莫斯科鋼鐵學院,1947年年底轉入莫斯科大學物理系學習。1952年考上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在蘇聯科學院一個軍事科學研究所工作。


1965年,張知春回國,進入第四機械工業部第十五研究所工作。張知春長相酷似其父張太雷,在蘇聯期間曾經有過一位戀人,由於歷史的原因,他們最終沒有能夠結為伉儷,後來張知春一直過著獨居生活。1987年12月,是張太雷犧牲60周年紀念,張知春隨二姐張西蕾全家參加了在常州和廣州舉行的紀念活動。


2008年10月5日凌晨3點,張知春在清華大學玉泉醫院逝世,享年81歲。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一知受命從延安出發,到淪陷的孤島上海組建3個秘密電台,即李白台、楊建生台和鄭執中台。王一知是這3個秘密電台的上級領導,負責定期與黨中央聯繫,傳遞敵區情報。


此後,王一知與中共秘密工作領導人龔飲冰結為夫婦,並以家庭主婦的身份掩護黨的機要交通工作。1942年李白電台暴露,李白被捕。王一知不顧個人安危,立即通知另兩個電台的工作人員轉移,並將財產作了善後處理,收回大筆款子交給黨組織。


1945年秋天,毛澤東、周恩來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期間,專門用車將也在國統區工作的龔飲冰夫婦接到紅岩新村八路軍辦事處,分別接見並與之談話。


1948年年底,王一知來到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再次受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接見。


1949年4月,王一知隨軍南下。上海解放後,奉命接管上海最大的吳淞中學,並任校長。


1953年,她被調到北京任北京一○一中學校長兼黨委書記。一○一中學是由延安遷來北京的,屬北京市最好的中學之一,當時中央領導人的子女大多在這所中學住校就讀。中央人民政府給她定行政8級,享受副部長級待遇,但被她推辭了,並多次申請把自己的工資級別下調為12級。


1964年,王一知給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寫信,建議在全日制重點中學試行半工半讀,自己編寫教材。劉少奇批示後,王一知率先在一○一中學試行半工半讀,創辦校辦工廠,組織師生參加勞動。


「文化大革命」中,王一知由於此項建議、加之歷史上曾在劉少奇直接領導下工作的原因而受到殘酷迫害。1977年獲得平反,恢復一○一中學校長職務,1981年離休。她還曾任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海淀區政協副主席。1979年榮獲北京市婦聯授予的「三八紅旗手」稱號。也就在這一年,王一知專程赴常州,尋訪張太雷的足跡。


1991年11月23日,王一知病逝於北京,終年90歲。


頻道精選


誰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犧牲的職務最高將領?


長征中30名「女神」:「個個都不簡單」


毛澤東的父母如何深遠影響他的一生


毛澤東一生中如何慨然面對生死問題


毛澤東眼裡的「毛澤東」


共和國元帥朱德:毛澤東贊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大別山走出的哪位紅軍戰士成為優秀外交家


土地革命時期重慶走出哪十位紅軍高級將領


40集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在線熱播(歡迎點擊觀看)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各界代表精彩點評《信仰的力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豆漿+油條易致肥胖 10種錯誤早餐毀掉健康
颱風夜產婦樓道內產子 醫護人員冒雨上門接生
「薩德」增加不了美國的安全感
英國2歲男童患史上最嚴重水痘 滿身紅點
畫面超震撼!讓地球汗顏的十大極端外星天氣

TAG:手機人民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張藝謀獲妻子兒女祝福父親節,妻子美麗兒子帥氣
張藝謀妻子陳婷曬小女兒做兔子饅頭,網友:厲害
李小龍妻女近照,妻子健在,女兒成為演員
印度妓女村:丈夫給妻子拉皮條,女兒接手母業
女同性戀夫婦妻子懷不上孩子,竟讓變性丈夫生了個女兒
巴西男子與其妻子情婦殺害9名少女,並將她們烹食,手段極其殘忍
李維漢的子女 李維漢的妻子是誰?
外國一夫婦妻子愛上別的女人又介紹給丈夫,為給其名分和丈夫離婚
金太狼王雷報喜妻子李小萌產子母子平安 王雷升級做爸爸了
張藝謀帶妻女走紅毯,妻子陳婷太美,鞏俐真心比不上
男子嫖妓後擔心妻子被自己染上艾滋 捅死妻子和兒子
王中磊攜兒子和妻子遊玩,妻子打扮樸素,兒子被贊是未來王思聰
陳赫妻子張子萱帶女兒獨自現身,少女感十足
你眼前的父母、妻子、兒女,都不是真的
王力宏為女兒慶生,不小心暴露妻子小秘密,李靚蕾疑似又懷孕了!
男子對妻女連施家暴 妻子欲離婚被其捅8刀
包貝爾的妻子包文婧和女兒餃子,我們如何看待「另類」的育兒
男子酷愛娃娃女友,妻子竟不反對,妻子生日當天丈夫送她男性娃娃
李小龍妻女近照,72歲的妻子氣質非常好、女兒成為功夫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