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居易與茶:因茶而成「白樂天」

白居易與茶:因茶而成「白樂天」

白居易,是中國唐代的大詩人,有「詩魔」美譽。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詩人的性格特色和其創作風格一樣為人熟知。如杜甫的憂國憂民,李白的豪放不羈。白居易以「樂天」為其字,雖宦海浮沉,但其一生「樂天知命」的人生態度為後人讚許。


白居易一生愛茶,其終生、終日與茶相伴,早飲茶、午飲茶、夜飲茶、酒後索茶,有時睡下還要索茶。他不僅愛飲茶,而且善別茶之好壞。白居易有六十多首茶詩傳世,其思想境界、性格特點的養成與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白居易與茶:因茶而成「白樂天」



白居易公元772年出生於河南新鄭,在歷史上有"別茶人"的雅號之稱,這源自其詩《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的尾句"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他自幼在書香世家環境的熏陶下成長,5歲開始學習詩文,9歲便能吟詩作對。少年時代的白居易熱衷於仕途,15歲到長安去博取功名,以一首"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成了名震京都的少年才子,28歲便高中進士第四名,當時他曾經自豪地題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年少"。那麼後來是什麼助他淡化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最終達到了皇帝讚賞的"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的超然境界呢?

白居易與茶:因茶而成「白樂天」



這在白居易的幾首詩中可找到答案。


公元816年白居易被貶到九江任江州司馬,經歷了世態炎涼後,他在《重題新居東壁》一詩中表達了對人生新的認識:


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中白布裘。

葯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鶴是交遊。


雲生柴戶衣裳潤,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繞階流。


從詩中可見,在很大程度上,茶和大自然治癒了白居易心頭的創傷,讓他在外放之地感到"心安神寧是歸處,故鄉何獨在長安"。


後來白居易東山再起,先後出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擔任刺史,在這些著名的茶鄉,他以茶修身養性,以茶洗滌心靈,從《山泉煎茶有懷》一詩中可見他已初具與世無爭的閑適心態。詩曰:

坐斟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白居易與茶:因茶而成「白樂天」


公元829年,當58歲的白居易以太子賓客的高位去東都洛陽時,茶已成為他日常生活中一日也不可或缺的忠實伴侶。在《閑眠》一詩中他寫道:


暖床斜卧日睡腰,一覺閑眠百病消。


近日一歲差兩碗,更無價要到明朝。


在《食後》一詩中他還寫道: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


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此時的白居易自認為已斟破生死,做到了"死生無可無不可,達哉達哉白樂天"。

白居易與茶:因茶而成「白樂天」



到了晚年,白居易更是以詩酒琴茶自娛,他的《琴茶》一詩被廣為傳頌: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淥水"是高雅的古琴譜,"蒙山"是唐代名茶的主產區,白居易從琴茶中悟徹了人生哲理,把茶視為"窮通行止長相伴"的良師益友,所以他在險惡的官場鬥爭中能超然於事外,並且以茶人的真性情和詩人的生花妙筆寫下了《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傳頌千古的詩篇,成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周玄素妙拒朱元璋:拒絕也是一門藝術
曾記否,那些年的盛夏蟬鳴
薄胎玉器:工巧無比,精美絕倫
「中國門」里的千年文化
瓦當,時光深處訴流年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紫砂泡茶還要因茶而異
味因水 覺得甘美,心因茶而和寧
閑茶軼事鄭板橋,因茶結姻緣
因茶施宜丨如何選擇泡茶的茶具才好呢?
人生因茶而自豪
普洱七子餅茶產地,曼撒,一個因茶改名的村莊
眾官陪慈禧看戲,一杯茶收服務費千兩,只因茶中放了此物
如果,你我因茶相遇
雲南普洱市因茶得名改變百萬農民生活
埃及警察因茶錢槍殺小販 引發開羅民眾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