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里橋之戰真的是「壯懷激烈、熱血奔騰」?

八里橋之戰真的是「壯懷激烈、熱血奔騰」?

八里橋之戰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發生在距北京30里的通州八里橋地區的一場參戰方為清軍和英法聯軍的戰鬥。經過近4個小時的戰鬥,清軍死傷過半,聯軍陣亡5人,受傷不超過50人。此戰過後,英法聯軍順利攻入北京併火燒了圓明園,咸豐皇帝逃到承德避禍。清軍騎兵以大無畏的勇氣迎敵,雖然戰法、裝備落後,但抗擊侵略者的精神可歌可泣,譜寫了一曲悲壯的中國騎兵輓歌——雖敗猶榮。這是教科書式的定論,是根據史實做出的結論。然而,八里橋之戰真的如教科書上說的激烈悲壯?在近代化裝備下的西方軍隊面前,中國騎兵真的這麼不堪一擊?如果當時清軍同仇敵愾、死戰到底,竟不能給侵略軍造成一定的殺傷?帶著這些疑問,筆者老煙結合多方史料,給諸位讀者扒一扒八里橋一戰的真實情況。


揭秘真相之前先說說題外話,老煙上小學時看過梁家輝、劉曉慶和張鐵林演的《火燒圓明園》,至今記憶猶新、印象深刻。影片中對於八里橋之戰的刻畫可謂悲壯慘烈,清軍騎兵輪番衝擊英法聯軍陣地,聯軍憑藉先進的前膛槍和滑膛炮重創清軍,多隊騎兵部隊沖入聯軍陣地用矛刺、刀砍,亦給聯軍造成一定的殺傷,戰鬥異常激烈,一隊隊的騎兵衝鋒,然後在接近陣地時又一批批倒下,最後隨著擎旗老兵(不死旗手)被射殺,清軍全軍覆沒。這部影片看得我熱血沸騰,強烈推薦大家觀賞。

八里橋之戰真的是「壯懷激烈、熱血奔騰」?


影片和小說終歸是要有些虛構的,真正的實情卻並非如此。清軍參戰3萬餘人,陣亡不過1200餘人;清軍是失敗,但卻是「潰退」,而不是「慘敗」,算不上英勇殺敵、同仇敵愾。


一、八里橋之戰,清軍並無死戰決心,顧慮很大


先來看一看,八里橋一戰中清軍的兵力構成情況:主將蒙古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統率蒙古馬、步兵17000人,駐紮在張家灣至八里橋一線,扼守通州至京師廣渠門的大道,其中副都統伊勒東阿督帶蒙古馬隊 4000人防守八里橋;另有1000名察哈爾蒙古馬隊由總管那馬善統帶,防守馬駒橋東南以防敵軍從馬頭西進,繞道進犯京師。直隸提督成保率綠營兵 4000人防守通州。副都統勝保率京營5000人駐守齊化門以東至定福庄一帶,作為聲援僧格林沁和護衛京師的後備部隊。僧格林沁統率清軍共計達30000 人,其中蒙古馬隊共近10000人。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八里橋之戰並沒有八旗部隊,參戰騎兵均為從蒙古臨時調來的馬隊,因為當時八旗軍已經喪失了戰鬥力。從兵力構成來看,以臨時拼湊的戰鬥力較弱的綠營步兵為主,輔以臨時徵調的蒙古騎兵萬餘,可謂一群烏合之眾。

再來說一說當時清軍的戰鬥力。八里橋戰爭發生在1860年,當時以馬刀為主要裝備的輕騎兵在世界各大戰場上仍然是攻堅拔寨的主角。在1860年後的美國南北戰爭中,在決定命運的葛底斯堡戰役中,北軍約翰·巴富德的聯邦軍第11騎兵師就成為南軍的噩夢開端。1856年中的克里米亞戰爭,英國輕騎兵和俄國哥薩克騎兵甚至韃靼輕騎兵獨戰步兵的戰鬥甚至取得勝利也比比皆是。甚至十月革命期間的蘇聯紅軍和白俄的輕騎兵都還是絕對的主力。但是,出現八里橋這麼懸殊傷亡的卻世界罕見。以馬刀為裝備的輕騎兵真正的戰鬥力不會像八里橋一戰這麼糟糕。輕騎兵衝鋒速度最保守的也可以達到800米/分左右(歐洲戰馬60公里/小時的衝刺速度,蒙古戰馬爆發力較弱只有不到50公里),就是說但就步槍而言,按排槍瞬射,保守估計能在騎兵全力衝刺下傾瀉8000發左右子彈不錯了。按當時的步槍對騎兵衝鋒理論戰損失45%計算(事實一般在30%左右),傷亡在4000多人左右。但事實是蒙古參戰騎兵達到1萬多人,清軍步兵達到2萬,共計3萬多人。而直接參戰的1萬蒙古騎兵如果真的是那麼決絕的衝鋒的話,怎麼會才殺死12名敵軍?


這裡有一個最大的疑點,眾所周知八里橋之戰不是僧格林沁騎兵與英法聯軍的首戰,首戰在張家灣,僧部是短暫接觸戰敗後退守的八里橋。僧王所率的清軍以步兵為主,作戰方略也是防守,阻止英法聯軍的侵犯。既然以防守為主,為何在戰鬥開始之時,明知無法擊敗敵軍,還要冒險以5000騎兵衝鋒送死?


張家灣一觸即潰敗得太丟人了,到了八里橋不打一仗就讓英法聯軍進北京,這可是大罪。這也是很多人爭論僧為什麼不選擇地形更有利的西直門一帶的原因,因為軍事不能脫離政治,西直門已經是京郊了,想想袁崇煥怎麼死的吧!縱敵之罪啊。八里橋之戰是必須打的,而且要打得像模像樣,這是僧格林沁向滿清表態要死戰的原因,也是他為何讓麾下嫡系一半的騎兵衝鋒的原因——冒險打一下,攻陷敵陣算賺了;即使失敗了,也好向朝廷交代(咱技術不行,已經儘力了)。同時為大部隊轉移爭取時間。


僧格林沁是科爾沁札薩克多羅郡王,他的蒙古騎兵主要為蒙古諸王公所屬,而不是滿清八旗系列。正是這一特殊性,決定了僧格林沁地位的複雜性,第一,這些蒙古軍隊是他的立命之本子弟兵,就如湘軍是曾國藩的立命之本子弟兵一樣,沒有了蒙古騎兵,僧格林沁對滿清就失去了利用價值,沒人沒槍就沒地位,他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第二,僧格林沁在蒙古人中的威望使滿清不能簡單處置他,就象八里橋戰敗臨陣脫逃大罪,也沒砍了他腦袋。在後期鎮壓捻軍中還不得不靠他重新拉起蒙古騎兵。但這也有個前提,就是互相要說得過去,好對上對下交代。所以,蒙古騎兵的獨特性,讓僧不可能將他們全部當炮灰送在八里橋。一是自己失去了讓滿清依仗的資本;二是將失去蒙古諸王公的信任。


到這裡,這場戰鬥的脈絡基本清楚了。上午7時,英法聯軍分東、西、南三路對八里橋清軍陣地發起攻擊;到上午9時,英軍兵分兩路,一部分繼續與僧部對抗,一部分向於家圍進攻,斷了清軍的退路;僧格林沁慌了,到八里橋上鼓勵了一下士氣,留下了我們可愛可敬的「擎旗老兵」同志,督促5000多蒙古騎兵為大軍逃跑作掩護,傳達的估計是「死守多少多少小時,聽集結號才准後退」之類命令,最後這5000人在八里橋上成了敵人炮火的犧牲品。所以,法軍官吉拉爾在《法蘭西和中國》的結尾描述為「光榮應該屬於這些好鬥之士,確是應該屬於他們!沒有害怕,也不出怨言,他們甘願為了大家的安全而慷慨地灑下自己的鮮血。」的評語,不是給予整個八里橋作戰的清軍的,而只是給予上演集結號的5000蒙古騎兵的,至於他們死前會不會有「組織不可靠」的感想,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二、令人發笑的戰鬥過程


此戰前,清政府由於考慮到敵方火力的強悍和自身的優劣,明令僧格林沁:「派出馬隊勁旅,一定要繞至敵後,於夜間輪番出擊,使其自相驚憂,進退失據。我軍趁此時機,利用熟悉地形方位等優勢給敵人以痛擊。」然而,經過前方將帥商討,僧格林沁、瑞麟、勝保出於各自的利益考量,公然抗命,不但不派出馬隊繞道敵後,於夜間輪番出擊,反而利用八里橋周圍的灌木叢林,構築土壘和戰壕,準備和敵軍決一死戰,並且冒險將馬隊派到寬大的正面戰場,對敵人實施反衝鋒,而在裝備強悍火器的英法聯軍面前,這種冷兵器騎兵的大寬度的正面集團衝擊無疑是自殺!這直接導致戰鬥的失敗。同張家灣一役之敗一樣(蒙古騎兵馬匹驚駭回奔,衝動後面的步兵方隊,導致陣勢混亂,紛紛後退),八里橋的清軍騎兵因馬匹受到炮火驚嚇四處亂奔,沖亂後方的步兵,導致部隊潰亂,士兵部分被馬踐踏致死,部分被敵軍槍炮擊斃。在先鋒騎兵5000餘人損傷三分之一的情況下,整支八里橋清軍參戰部隊便潰不成軍,撤出戰場。


整場戰役,英法聯軍陣亡12人。當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嘉獎法軍統帥為伯爵時,遭遇許多議員反對。多數議員都認為,所謂八里橋之戰,不過是「一場引人發笑的戰鬥」,法軍將領根本不配得到那麼高的賞賜,因為他的對手並沒有盡全力抗敵。


令人熱血沸騰的八里橋之戰並不如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定海保衛戰、吳淞之戰、虎門海戰激烈,那時尚且有民族英雄也是作戰主將殉國——分別是葛雲飛、陳化成、關天培,而史書上大肆渲染的悲壯激烈的八里橋大戰(「清軍死傷過半」,騎兵部隊壯烈殉國)居然無一將領力戰而亡!八里橋一役確切說應該是一場潰敗,嚴格意義上說是主將僧格林沁很好踐行了三十六計的「終極殺招」——走為上,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個有預謀、有保留的潰退!


指望這樣的軍隊御外侮,簡直是天方夜譚。說句題外話,保家衛國,抵抗侵略還得靠人民的軍隊——人民解放軍。最後,謹以此文獻給人民軍隊。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作品文/煙雨平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易經破譯16:武王伐紂後的複雜局面
偷吃也是個技術活兒
華匈戰爭第三十五章之秦帝國南征百越
淺談貴族精神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燃!這九部動漫的戰鬥場景讓人熱血澎湃
火影忍者中經典戰鬥盤點,熱血沸騰的青春啊!
火影忍者:木葉十二忍的帥氣瞬間,讓你激動的熱血沸騰!
瘋狂的街健,看的熱血沸騰!
熱血沸騰!史上最霸氣的八句話
解放軍強硬亮劍,震撼世界,看的熱血沸騰!
斬斷羈絆!《火影忍者》令人熱血沸騰的十大戰役
火影忍者里的幾場極速戰鬥,風一般的速度讓人熱血沸騰
戰力「爆表」:揭秘解放軍十大讓人熱血沸騰的「特種戰位」!
火影忍者里最刺激的幾場戰鬥,看得人熱血沸騰激動人心
大家的熱血系列又來了!《熱血格鬥:大激戰》正式上線
來場熱血沸騰的搶地盤之戰吧!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抗戰中讓人熱血沸騰的「敢死隊」
在真勇士面前魔鬼也得讓路,遠征軍最熱血澎湃的一戰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抗戰中讓人熱血沸騰的「敢死隊」
海賊王的戰鬥劇情疑似在走下坡路?曾經的熱血沒了
古代八大猛將豪言壯語:項羽最牛,關羽夠橫,岳飛說得人熱血沸騰
戰力「爆表」:揭秘解放軍十大讓人熱血沸騰的「特種戰位」
熱血沸騰 雷諾的漫漫狂野模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