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霜月一輪,流螢幾點的初秋,

宜訪友,宜靜思,宜小酌。


——國館君按


宋朝時,宮裡在立秋有一個習俗,就是將種植在盆內的梧桐樹搬入大殿,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啟奏:「秋來了」,梧桐應聲落葉,正是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除了落葉,還有賈島的"一點新螢報秋信",暑氣未盡而千百種蟲已經感應到清氣,在最後的夏夜「飛光千點」,發出鼎沸蟲聲。

寒氣將至未至的初秋,一年中最富詩意的時刻就此來臨了。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北國的秋最好,銀杏漸黃,黃櫨滿樹葉片的紅,天空真正的萬里無雲。棗子、柿子、葡萄,在街頭巷尾漸漸熟墜,一點點感受收成的喜悅。


北方還有「咬秋」習俗,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將秋咬住,表示酷暑的結束。但清秋短暫,再過不久又有塵沙灰土,以致於這短暫的佳日更顯珍貴。


南國的秋則來得緩慢,需要細心體會:二十四橋的明月夜,讓人身心清涼;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最好不期而遇;各處的殘荷,雨聲里意境尤佳。

這是詩詞最多的季節,美麗、細膩而又幽愁暗生,所謂詩意,大概就是如此。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清代在立秋這一天,會懸稱稱人,和立夏所稱之數對比,如果體重輕了,今年夏天則為「苦夏」,人在盛暑往往食慾不佳,涼風一起,是時候補回些斤兩。


而秋風一來,胃口又開,就要「貼秋膘」。立秋「貼秋膘」的說法來源清代《京都風俗志》:立秋日,人家亦有豐食者,謂之「貼秋膘」。


汪曾祺為此寫過一篇文章,吃烤肉,羊肉切成薄片,大火烤著,一屋子人足鄧長凳,解衣磅礴,一邊大口地吃肉,一邊喝白酒。


比起詩人的秋天,俗世是不論季節更替,都要用吃來感受這一切。或許對有些人來說,秋天的味道,就是烤肉香。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一候涼風至丨經過大暑的大雨,暑氣漸消,「一場秋雨一場寒」就是此刻。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二候白露降丨「露從今夜白」,白是秋之標誌,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艷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三候寒蟬鳴丨秋涼以後寒蟬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而變聲凄厲。萬事有跡可尋,而動物往往更敏於感受自然的更替。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劉翰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王維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一夕繞山秋,香露溘蒙菉。


新橋倚雲阪,候蟲嘶露朴。


洛南今已遠,越衾誰為熟。


石氣何凄凄,老莎如短鏃。


——李賀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一宿秋風未覺涼,數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徐鉉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白居易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這一次,又要跨越怎樣的巔峰?
稀鬆平常的人生,需要刻骨銘心
最親近的人往往坑你最苦
七夕將至,我們準備了1000份承諾
會聊天的人有多可愛?

TAG:國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立秋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詩詞10首: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