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說,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教常常鼓勵人要參禪,其實「禪」並非佛教所專有,禪是每一個人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心,當然也就應該每一個人都有「禪」。「何謂禪」?有四點說明:



佛說,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第一、搬柴運水是禪:禪不是「眼觀鼻,鼻觀心」,禪不是只在蒲團上打坐,不是所謂的「老僧入定」才叫做參禪。禪是在生活作務中,舉凡搬柴運水、勞動服務,當下就是禪。你能夠從勞動服務里,把工作的巧妙做出來,把工作的意義體會出來,把工作的耐煩培養出來,這就是禪,所以搬柴運水都是禪。


第二、行住坐卧是禪:禪也是活動。有時候參禪打坐是禪,經行跑香也是禪,甚至於吃飯睡覺,都可以參禪。每天在衣食住行、行住坐卧之中,能夠把心安住在當下,不為外境所動;能夠不動心,生活里就有禪。所以,穿衣是禪、吃飯是禪,能夠把心安住在禪的生活里,所謂「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生活中有了禪,生活的味道就不一樣了。


第三點、方便靈巧是禪:禪不是刻板的,不是呆坐的,禪不是墨守成規。禪是活潑,是幽默,是方便,是靈巧;有方便、有靈巧才是禪。像過去古代的禪師大德,他們揚眉瞬目、舉手投足都是禪,甚至於一言一行、一思一想無非中道,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無非禪心。所以只要我們有了禪心,再看世界、看自然、看萬象,一切都充滿了禪機,充滿了妙趣。


第四點、逆來順受就是禪:在我們的生活裡面,不是順境,就是逆境。對於順境、逆境,倘若都能保有一顆「如如不動」的心,其實那個就是禪。你能把如如不動的心,用在紛紜擾攘的現實生活里嗎?能夠的話,那你就是懂得禪了。

禪是什麼?禪是修行,禪也是生活。能夠從生活中體會禪悅法喜的修行,才是真修行,這也是人間佛教所提倡的修行。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麼是微妙的禪?」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


一位禪僧向趙州請教:「怎樣參禪才能開悟?」


百歲高齡的老趙州像是有什麼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來,邊向外邊走去邊說:「對不起,我現在不能告訴你,因為我內急。」


剛走到門口,趙州忽然又停止了腳步,扭頭對禪僧說:「你看,老僧一把年紀了,又被人稱為古佛,可是,撒尿這麼一點小事,還必須親自去,無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禪僧恍然大悟: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禪的感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須自己親口嘗一嘗。


什麼是禪?凡是對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這個題目嚴格說來是有問題的,因為禪是不能講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為了把禪的境界介紹給大家,不得已,仍然要藉言語來說明。


現在的社會到處煩亂,物質生活奢侈浮華,但是,有不少人卻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所以,這個能解決生命問題,提高生命境界的禪學,乃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識份子和社會人士的重視。


「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人們的智能,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


佛僧說,無論好運與壞運,不必高興或氣餒,福報享盡即為壞運,壞運過去即為好運,多行善事才是好運的根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學院掃地僧 的精彩文章:

付出就是植福,應該覺得很快樂,不要一直耿耿於懷
人之所以痛苦,慾望所造成,斷除慾望,您就會快樂了
不要放縱自己貪慾,做過度非分之想,好比譬喻中童子
學會以佛法轉念,生活中處處皆是光明
我和煩惱,較不相應,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TAG:佛學院掃地僧 |

您可能感興趣

蠢到了一種境界是怎樣一種體驗?
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泡妞於無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沒有雞的世界,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錢不可以用來衡量幸福的,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
養了一隻如此懂自己的狗狗,是一種多麼幸福的體驗
看畫看到流口水,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卧槽,太貼切了
養一坨神獸,會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另一半好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體驗與陌生人在一起的時刻,這是種什麼感覺?
當水瓶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當自己面臨死亡時,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擁有一隻愛吃醋的狗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表情包: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卧槽,太貼切了
鼻炎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不說,你懂!
作為一隻天秤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自律十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直曖昧又卻沒在一起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