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陌上花開緩緩歸」 PK「面對面坐著還想你」

「陌上花開緩緩歸」 PK「面對面坐著還想你」


「陌上花開緩緩歸」 PK「面對面坐著還想你」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吳越王錢鏐的王妃每年初春都要回一趟臨安老家,有一年住得時間稍微長了些,錢王鐵漢柔情,甚為想念,乃寫信催歸:小草兒綠了,野花兒開了,夫人該回了。不過回來的路上就別急了,慢慢走,欣賞啊。


所謂「大味必淡,大音必稀」,這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就是這樣,試問什麼樣的女子,聽了這樣語淡情濃到骨子裡的情話,會不動容?


^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有一年在臨安縣令蘇舜舉陪同下游九仙山,路上聽到當地人演唱根據錢王故事創作的民歌《陌上花》,「含思宛轉,聽之凄然」。

蘇東坡很喜歡這個曲調,很不喜歡民間歌手的填詞,覺「其詞鄙野」,於是自己動手作了三首雅的: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駢來。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民歌味道,野趣最妙,不過這「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同,一聽就是小資情調,不是老百姓玩的東西,確實不適合鄉野俚語,蘇東坡的文字很夠味兒。

若換成陝北的信天游,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陌上花開緩緩歸」 PK「面對面坐著還想你」



多年前看《鐵齒銅牙紀曉嵐》,有一集說到乾隆皇帝某天被《吳聲子夜歌》的「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感動得一塌糊塗,政府朝會立馬改文藝座談會,他招呼群臣先把手中的國家大事放放,大伙兒都來湊個熱鬧,給朕說說,哪句詩最能代表相思的至高境界啊。


和珅和大人跟幾個老頭大臣搬出了「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日此夜難為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家常句子,被乾隆撇著個嘴一通損,也忒沒創意了這個,小學生都會!俗!

老紀狡猾,知道皇上喜歡新鮮事物,於是出奇制勝,扯著嗓子唱了句信天游給領導聽,一下把乾隆給震了。


老紀唱的是——「高山上蓋廟還嫌低,面對面坐著還想你」,乾隆品了半天,拍著桌子連誇這話才叫相思到了骨子裡!


此語於我心有戚戚焉。自古不見方相思,這麼面對面坐著還想得眼紅,看似無理,實則有情。老紀雖有大清第一才子之稱,也整不出這麼煽情的山野小調兒,這是陝北民歌的經典句子。


「一曲信天游,八尺的漢子熱淚流」,那纏綿入骨的相思、捨生忘死的愛戀是信天游的主題,直白、粗獷、悠遠、悲涼,任何對陝北民歌的解釋都是多餘的,它是從心靈里生長出來的,那種發自肺腑、迴腸盪氣的感覺才最重要。


「陌上花開緩緩歸」 PK「面對面坐著還想你」



我一直認為,如果說我們現在還有什麼可以和《詩經》並提的,只有陝北的民歌。


喜歡信天游20來年了,印象最深的卻是聽一個不知姓名的陝北漢子所唱。


在我管理深圳南山區「大家樂」舞台時,一天晚上,舞台上來了個扎白頭巾的中年男子,要求清唱一曲信天游。「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我的那個二妹子真呀真好看,你把哥哥心攪亂……」


只一嗓子,台下觀眾拚命鼓掌叫好。台上那人卻忽然淚光盈盈,再唱不下去,他從懷中掏出一支鎖吶,兩手捧著,沖著天空猛吹,嗩吶聲激越尖銳,調子正是「高山上蓋廟還嫌低」。


一曲終了,那人靜立不動,兩行熱淚,滾滾而下。


聽得出他沒受過專門訓練,而那一刻,我卻被震撼了,有一種凄涼自心頭湧起,涌遍全身。很久後的一天,我忽然理解了那人的心情,就像信天游給我的悲涼印象,那是一種入心入骨、無能為力的絕望。


這世上有些事情,是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你只能生生接受,人生之痛,莫大於斯,而這就是生活。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若此心已亂,此生怎安。


「面對面坐著還想你」,這種感覺,你懂,一熱,在心中;不懂,一笑,走開。



「陌上花開緩緩歸」 PK「面對面坐著還想你」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陌上花開緩緩歸
情懷:陌上花開緩緩歸,無邊思念為伊人
梁朝偉:陌上花開緩緩歸
天涯明月刀陌上花開緩緩歸 新時裝心王陌上花欣賞
陌上花開緩緩歸 錢王這封信艷壓千古,讓蘇東坡為它寫了三首詩,讓晁補之也為它寫了三首詩